傳播科技改變新聞獲取方式 營收流向數位平台 地方媒體處境愈顯艱困

2023 年 03 月 2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donation

陳曦|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穩健、自由的新聞業,與民主社會的穩固相輔相成,而受到保障的地方新聞,更是民主實踐的基礎與落實成果。有鑑於此,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DCMS)2023年1月17日發布2022至2023年度的「地方新聞業永續」(Sustainability of local journalism)報吿,針對在網路時代、社群媒體掌握流量與公眾目光的環境下,如何確保地方新聞業能夠永續發展,探討層面包括資金來源、公共支持(包括大型公共媒體《BBC》如何予以回饋及協助),以及在巨型網路平台時代下的因應之道。

DCMS的該份報告指出,在過去數十年來,地方新聞的經營環境和成果嚴重衰退,媒體機構之間的商業整合、併購更導致地方媒體、地方報社的新聞品質下降,而新近成立的「獨立媒體」又體質脆弱;該份報告建議當局,尋找並提供能夠支持提振地方新聞業者的資金來源、例如公共補助、慈善基金等,以挽救當今生存日漸困難的地方新聞,進而確保公共利益不在媒體的流量競爭下被犧牲

傳統新聞媒體在網路時代受到的打擊

報告伊始,首先指出地方新聞對民主社會至關重要,民眾仰賴內容正確可信的報導來監督地方政府、議會、乃至司法機關等公部門,以此保障日常生活的運行和進步,另一方面地方新聞同樣能夠幫助在地居民增強與當地社區之間的聯繫、建立地方認同感、進而提高投票率等政治參與等等。

然而,隨著過往數十年的科技進展,新聞媒體市場也從根本上發生劇變——新聞閱聽眾的消費型態改變,如今人們透過智慧手機、社交媒體等管道,從網路上獲取及閱讀新聞,報章雜誌的紙本印刷量隨之下降、甚至已有許多媒體轉為全線上、不再發行紙本報刊。

相對的,新聞媒體的收入來源,也在市場改變的現實壓力下,不得不將主要獲益盈利的商業模式改為網站廣告、線上訂閱或是兩者兼備,但在受眾分化的因素衝擊下,個別媒體的消費群變小,這一點不僅影響收入,也使得個別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範圍變得更加有限——而受眾群本來就較小的地方媒體,在轉型網路經營或訂閱制的過程中,更加經受不起閱聽人分眾流失的打擊。

根據英國通訊管理局(Ofcom)資料,英國成年人最常用來獲取新聞的管道,第一名是電視,比例為79%,網路以73%比例緊隨其後,其中又有49%透過社群網站或社群App來看新聞;在全體受調查人群中,僅有32%仍持續閱讀紙本報章

媒體收入的下跌

與Ofcom調查數字相對應的是,英國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幾乎所有地方報紙的印刷量明顯下滑,2019年的每日印刷量僅餘2007年時的31%、每週印刷量僅剩2007年數字的39%;紙本報章的發行販售收入則是從2007年的總計22億英鎊,下跌至2017年的17億英鎊,同時廣告從46億英鎊暴跌到14億英鎊。

新聞閱讀消費習慣轉向網路、加之紙本販售的收入大幅下降,這樣的獲利數字,說明了迫使新聞媒體公司迅速轉型線上、仰賴網站廣告盈利的商業壓力。在英國還要加上通貨膨脹的考量,DCMS報告指出新聞報紙、雜誌紙張成本上漲的程度,對部分業者來說甚至是翻倍,其結果是,無論是來自網站廣告或是訂閱制的收入,都無法彌補紙本印刷的損失——根據英國新聞媒體協會(News Media Association)的數據,紙本新聞的成本,大約是純新聞網站的8倍

不過改而仰賴網站廣告,新聞媒體公司依然面臨挑戰:由於網路能夠無限制供應廣告空間,因此網站廣告的價值在本質上就不如受版面篇幅限制的紙本廣告。在紙本報章雜誌當道的時代,新聞媒體在印刷廣告獨佔鰲頭,動輒以昂貴的頭版廣告帶來可觀收益,但在網路上卻要和其他類型的網站競爭廣告收入,競爭對手還包括社群網站和串流平台

地方媒體處境愈顯艱困

這樣的影響,在地方新聞媒體營運上,格外明顯;而當與全國性的大型新聞媒體對比,地方媒體要追求永續經營,難度又要高上更多。 DCMS的報告直接以數據佐證這一觀察:過去二十年當中,地方媒體的數量確實下降,從2009年至2019年之間,有320家地方報紙停刊倒閉,到Covid-19大流行的2020年至2022年之間,地方媒體不景氣、裁員、縮編、甚至倒閉的情況又再加劇。而得以倖存至今的地方媒體,又往往已經陷入資源減少、精簡記者人力的窘境,勉強維持營運。

地方媒體數量減少、規模縮小的趨勢,後果是某些社區、小型城鎮不再擁有關注、報導當地新聞的媒體,除了攸關公共利益的新聞報導闕如之外,對於地方政府施政及公共服務的監督也隨之減少;報告特別強調,在英國最貧困的社區,正是地方新聞媒體最可能受限甚至缺席的所在,這種情況又反過來讓這類貧困地區,缺乏資源的情況愈加惡化、當地人的處境愈趨劣勢。

同時在DCMS的這份報告中,大型科技平台(即Google和Meta)在網路廣告中已佔據壓倒性的主導地位。Google和Meta的優勢來自於,能夠利用收集而來的用戶數據,透過演算法客製提供用戶偏好的廣告,以此加強廣告效果,因而比其他網站經營者更具有顯著優勢;越大型的平台,擁有的用戶數據也就越多,優勢可謂壓倒性。

廣告市場的商業數據同樣能夠佐證這一現象,在2019年,全英國的數位廣告總支出將近140億英鎊,其中80%流向Google和Meta(當時公司名還是Facebook)。

對新聞媒體機構來說,不僅在無法廣告市場競爭上與之抗衡,在本身的營運上,又必須仰賴這些平台來接觸受眾,卻無法就其提供新聞報導等等的文章內容,與Google和Meta等平台業者談判、要求公平合理的報酬,這樣的獲利模式失衡結構,對地方媒體的負面影響尤鉅。

雖有許多英國媒體努力實施、推行訂閱制,較為突出的例子包括2013年《太陽報》推出每週2英鎊的線上訂閱付費牆,卻在兩年後(2015年)因讀者人數大幅流失而放棄。DCMS報告直指,新聞媒體在推行訂閱制時,遇上的根本問題是願意為網路新聞付費的人很少,在2021年,英國僅有8%民眾願意付費訂閱線上新聞(挪威的數據是45%,美國則為21%);而在付費訂閱網路新聞媒體的企業行號中,又只有3%訂閱地方媒體。

而即使是願意付費的民眾,其中大多數也僅訂閱一家媒體,意即絕大多數的付費讀者,都集中於少數幾家媒體,牛津路透新聞學研究所以「勝者全拿」來形容這本就非常有限的市場。在英國,訂閱制市場主要由全國性媒體吃下,例如《金融時報》或《每日電訊報》,地方媒體更是無法抗衡。

參考資料

◎ 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2022至2023年度「地方新聞業永續」(Sustainability of local journalism)報吿全文:Sustainability of local journ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