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新聞網站被AI變成了內容農場 大量「點擊誘餌」恐威脅傳統媒體生態

2025 年 11 月 12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特約記者陳曦編譯報導

本文翻譯自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基金會《尼曼新聞實驗室》(Nieman Lab)原文:〈AI-generated news sites spout viral slop from forgotten URLs〉,由自由記者班.帕維爾(Ben Paviour)撰寫。

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將是新聞行業的有力工具,或是從業人員的威脅?在新聞從業者仍保持觀察的此時,AI被用於污染資訊環境的情形卻已經悄悄出現。為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Nieman Lab)撰文的自由記者班.帕維爾(Ben Paviour)引述一份新的報告指出,新一代的內容農場正在利用AI技術,大量炮製點擊誘餌式的文章,並且利用早就被棄用的網址(dormant domains)來發布這些內容。

竊取原創報導,重新包裝成「點擊率垃圾」

一名冰島教師瑪麗亞.匈吉思達特(María Hjálmtýsdóttir)曾於2024年為《衛報》(The Guardian)撰寫了一篇關於冰島試行36小時工作制的專欄文章,該文章內容充滿了只有當地人才能提供的豐富個人軼事,例如匈吉思達特的丈夫嗜好養鴿,於是利用新獲得的閒暇時間,與其他養鴿愛好者同伴聊天。

然而,自她的文章發布後的幾個月內,這篇報導被一些幾乎無人知曉的「新聞媒體」重複發布了多次。這些複製文被包裝成點擊誘餌,發佈在不同的網址,例如曾經是大學報紙網址的《Dixie Sun News》上,標題被改為:「冰島轉向 4 天工作制——Z 世代一直都是對的」。

這類內容農場網站的運作方式是:在網域過期或被遺棄後,迅速接管它們。

其他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曾經屬於紐約州長島(Long Island)本地報紙《Farmingdale Observer》的一個舊網址,在已經久未更新《Farmingdale Observer》的報導之後,突然在2024年5月突然轉向發布熱門病毒式內容,內容從最新的軍事科技到2025年必備的家具顏色,無所不包。

在該網站,匈吉思達特寫的專欄文章被至少複製貼上了兩次,作者欄目也沒有標明原作者(當然更沒有原始出處),而是署名為蘿絲.狄克生(Rose Dixon)和鮑伯.盧比拉(Bob Rubila)兩位不同的作者。這兩篇報導也都直接捏造出與原始文章壓根不同的結論,聲稱36小時工作制對90%的冰島人來說,意味著「更少的壓力、更高的工作滿意度和更多可以享受生活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蘿絲.狄克生這個署名,在2025年1月28日至6月27日期間,這5個月的時間內幾乎每天都會穩定發布兩到三篇報導,「她」的報導範圍極廣,從「這款 IKEA 燈看起來比實際價格貴十倍,而且很快就會售罄」到「據報導,中國已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不使用鈾運行的核反應爐」,不分類別,無所不包。

除了本來隸屬新聞網站的舊網址之外,還有些網站,過去與新聞業毫無關聯,但現在也被利用來發布內容農場的點擊誘餌,例如曾為農產品配送服務的網站Boston Organics。另一些網站,如 Paris2018.com,原為2018年同志運動會設立的網站,雖然其首頁沒有特別顯示網站性質或是設立目的,但頁面卻包含大量的AI生成文章。

Google的推波助瀾與內容農場的規模化

對於傳統新聞產製者和發布者而言,這些AI新聞網站對其在新聞業的投入構成了威脅,因為它們可以幾乎是即時、且24小時不眠不休地複製出無數個原創報導的「新」版本,並搶走寶貴的網路流量。

其中一些AI網站甚至透過Google Discover服務獲得了流量提升。事實上,AI生成的內容有時會出現在Google News和Google Discover上,因為這兩者都沒有明確禁止AI生成的內容。

在過去兩年中,AI生成新聞網站已大量湧現,根據新聞資訊網站評判系統NewsGuard在2025年5月份發布的一項研究統計,發現在16種語言中,有將近1,300個AI生成的新聞網站。憑著海量的網站與報導文章數量,這些內容農場鋪天蓋地淹沒網路資訊環境。

AI的普及也使得情況更加棘手,如今網路上充斥著端到端的工具,讓運作AI驅動的新聞網站變得超級容易,例如WP Auto和Gravity Write等工具,可以根據使用者選擇的來源網站(包括傳統新聞網站)自動生成和翻譯內容,並自動「寫出」報導文章。

商業模式與背後推手

這些網站的幕後主使者身份尚不清楚。然而,其中一個網站《WECB.fm》(一個不實聲稱其代表愛默生學院電台的網站)的電子郵件地址,引向了一家在愛沙尼亞註冊的數位行銷公司——Tremplin-Numerique

Tremplin-Numerique公司的代表自稱名叫「Cyrielle」,其在回覆查詢時,寄送了一封針對廣告商的範本郵件。該郵件提供在包括WECB.fm在內的多個網站上放置贊助文章的服務,並宣稱WECB.fm在2025年5月份吸引了超過 400萬訪客點閱,並且被列入Google News。贊助文章的價格從10歐元到2,000歐元不等,取決於網站獲得的流量。

Cyrielle還提出為廣告商撰寫付費內容,收費在35歐元到75歐元之間(尚不清楚這些內容是否會使用AI生成)。同時,如果內容連結到「敏感」的服務——例如「賭場、撲克、加密貨幣、CBD、約會、交易、VPN」——費用將會是標價的兩到三倍。

Tremplin-Numerique在其網站上聲稱已使用AI內容創建工具WP Auto建立了1,500個網站,並創造了200萬歐元的收入。

聚焦中國軍事科技的內容

另外,還有一些內容農場傾向於發布關於中國軍事和科技的內容。例如,一個名為《Glass Almanac》的網站曾多次發表文章讚揚中國軍艦的實力,聲稱它們使美國處於「高度戒備」狀態。

另一個名為《African in Space》的網站,也曾在Google Discover中出現,刊登了吹捧中國潛艇防禦系統、衛星和風力發電機優越性的文章。發布匈吉思達特在《衛報》文章抄襲版本的假電台網站《[WECB.fm](http://wecb.fm)》,也曾發布讚揚中國鋼鐵生產、電池創新和「融合雷射」開發的故事。

影響:對信任的侵蝕

對於讀者來說,這些AI炮製的粗製濫造新聞,讓人們對混亂的媒體環境感到警惕。

原始文章的作者匈吉思達特在被聯繫時,才得知她的文章被AI新聞網站大量複製。她最初感到受寵若驚,但隨後反思:「當我停下來思考時,這有點可怕。」她總結道:「你無法相信任何東西。」

匈吉思達特在學校教授的是社會與性別研究科目,身為一名教師,匈吉思達特提到在自己的工作經驗中,許多教師正在回歸使用筆和紙的口試,因為他們「不再相信學生以數位方式交上來的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