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風向往哪吹? 境外勢力操弄認知作戰 Taiwan AI Labs帶你一窺協同帳號運作手法


宋思彤|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新任總統底定,回顧2024年總統大選,一路走來令人印象深刻,不僅三方政黨角力的激烈攻防,就連境外的網路輿論也成為討論話題。在一系列的資訊戰中,台灣是經常受到攻擊國家之一,在本次選舉中,究竟留下了多少痕跡,又對台灣的民主制度造成了什麼影響?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發布「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網路訊息操作分析報告」。(特約記者宋思彤攝)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發布「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網路訊息操作分析報告」,透過大型語言模型及多項人工智慧模型,整理出本次選舉期間,「生成式AI」對台灣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及威脅,並期盼提醒民主國家,對於資訊操弄的警覺性。
「台灣大選認知操作觀察討論會」專題分為兩篇,分別就行為模式、經驗啟示作介紹。本篇為第一篇,將簡介協同帳號的來源、輿論操作週期與其手法。
輿情帶風向的秘密:協同帳號
要了解網路輿情要如何帶風向,就必須先了解他們運作的模式——利用大量社群帳號,並在特定時刻進行有意識的操作。
「根據人工智慧的演算,我們認定這個帳號並非一般的使用者發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也是台大批踢踢實業坊(Ptt.cc)的共同創辦人,對於社群領域著墨甚深。這種帳號,被稱為非本人控制的協同帳號,藉由大量人力或程式自動控制,快速且大量地製造假訊息。根據統計,這次選舉大約有14,000多個協同帳號,全國超過300萬人都被其影響,甚至間接作用到了現實世界。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藉由大型語言模型,理解網路數十億則社群媒體活動,挖掘出三萬多群協同團體。(Taiwan AI Labs提供)
杜奕瑾說明,協同帳號的來源通常有三種:(一)五毛,跟著老闆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發文;(二)公關公司,有系統性的真人操作,但影響力相對較小;(三)利用生成式AI與ChatGPT相互配合,在網路上散佈不對稱或虛假消息。(編按:五毛是指稱在網路上發表有利中國共產黨輿論的網軍,通常網友戲稱這些網軍發文能獲得五毛錢,故以「五毛」貶之。)
「我們原本民主國家可以透過社群網路,把自己的意見講出來之後,得到一個回應。但現在除了演算法影響外,還會有協同帳號的影響」,也就是說,它們要試圖在選舉過程,挑起支持者的對立。因此,團隊花費超過2年時間觀察,藉由生成式科技的大型語言模型,挖掘出3萬多個協同團體,並爬梳整理出了其操作的訊息脈絡與攻擊對象。
在本次選舉中,更有系統性的帳號盜用現象,並使用盜用帳號發表煽動性言論。杜奕瑾舉例,社群網站上曾流傳「軍官海上浮屍」的假消息,經過聯絡、調查後發現,發文者是以中國網通設備的後門漏洞,植入VPN作為跳板進行發文,其也並非帳號的持有人,「這一點就比較超出台灣公關公司的能力」。
幕後藏鏡人是誰?
操作這些帳號的「幕後藏鏡人」是誰?杜奕瑾及團隊認為,應該是境外網軍所為。
「首先,很多大型的協同帳號是多語系的」,意即在台灣用繁體中文、在美國則用英文發布訊息。以國內的政黨而言,應該不會有人採取這類的方式,「這種買家比較有可能是獨裁、極權的國家所為。」
接著,就是觀察他的操作模式與目的。舉例來說,會有多個帳號潛伏在討論串中,各自以不同陣營的立場,進行不理性的發言,造成旁觀者的對立。杜奕瑾解釋,「這些帳號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不讓誰當選——反而是去扮演各個角色激化討論,讓你沒有辦法理性論述一件事情」,也就是說,破壞理性的討論空間,影響國內的民主體制。
Taiwan AI Labs團隊觀察發現,主流的協同群體與中國官媒內容有大量呼應。(Taiwan AI Labs提供)
此外,從他們「對國外的態度」也能看出端倪。選舉期間,曾發生美國軍援、日本災害救助與台灣引進印度勞工等事件,許多協同帳號遇到與台灣友好的國家,會刻意散佈反美、反日、甚至影響友邦的言論。雖然這與台灣的主流意見不同,但在有系統性的操作之下,可能會影響到國際對台灣的態度。
綜合上述手法,團隊認為,這些協同團體主要來自於極權專制國家,其目的就是在民主國家製造混亂,並推動「獨裁比較有效率」的論述。同時,許多內容還呼應了中國官媒的說法,例如:美國人不顧台灣死活、台灣處在兵凶戰為的險境、ECFA終止會影響台灣經濟等論述,其目的就是透過戰爭恐嚇台灣,並攻擊內政與經濟問題。
Taiwan AI Labs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利用語言模型爬梳,整理出協同帳號的戰場與其攻擊議題。(特約記者宋思彤攝)
每個月一個戰場,操作台灣輿論風向
實驗室分析總統大選前12個月的網路聲量,並繪製成點狀散布圖。杜奕瑾指出,幾乎每一個月都有協同帳號所進行的重大議題操作,「尤其在圖中的每一個點,都代表一個操作的戰場」。
以月份進行分析,ㄧ到四月除了蔡英文訪美外,較無其餘政治的大事,選舉氣氛也略顯低落,因此輿論操作的情形較不易見;五到六月則在軍援議題發酵,其中協同帳號挑撥台美關係、並散佈美國陰謀論,南海工作會議也成為了戰場之一。
「不過,這類的軍事議題,對於人民而言還是不夠有感,」因此,協同團體在七月開始操作民生議題。包括居住正義與違建、缺蛋與食安問題,都成為協同團體的操作目標。其中,缺蛋議題更導致農業部長陳吉仲下台,成為了本次選舉中,協同團體成功操作的案例。
協同團體可能會造成民主體制動盪,杜奕瑾指出,「巴西蛋事件」成為其操作成功的戰場之一。(特約記者宋思彤攝)
到了選舉後期,焦點則轉向了藍白合議題。此處值得注意的是,協同帳號隨後則轉向立場,攻擊其他候選人——杜奕瑾認為,這樣的手法並不像國內公關公司的操作行為,其為疑似境外勢力介入的跡象。ㄧ月開始則將焦點明確轉向某一個議題,試圖影響選舉結果,在大選後則有一半的協同帳號消失。
綜合上述觀察能發現,並非每個戰場都能成功被操弄。例如:十一月到十二月間的「藍白合議題」就被協同團體大量炒作,但以結果論來看並沒有成功;五到六月間拜登宣布「支持台灣防衛」後,網路上也有相當高的聲量,「但我們去實際看,受到影響的有機使用者(即一般使用者)並沒有這麼多」。
這樣的現象,除了顯示國外公關公司操作能力尚未純熟外,更顯現了國內民眾對於任何資訊或情緒性言論,已經不抱著「全盤接收」的心態。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藉由Infodemic平台,觀察台灣主要社群網絡,包括:臉書、YouTube、X(前稱 Twitter)、TikTok、PTT,並訓練台灣本土的語言模型來理解訊息,並分辨出來自中國等地不同語言之用法,藉此分辨境外勢力。同時,觀察目標囊括其攻擊目標、主流媒體的報導反應,以及其他協同帳號的活動模式,藉此了解國內的訊息操作變化。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認識中國:抵禦認知作戰的根本之道
- 抖音—認知作戰的高速公路
- 買股份、置入內容、散佈假訊息⋯⋯中國如何影響捷克媒體?
- 中國以「銳實力」進行認知操作 政治學者籲政府積極管制中國資金與資訊
- 前BBC資深記者:選舉報導應謹慎使用民調數據 聚焦候選人政見及人格特質
- 胡元輝|即時事實查核挺進2020總統選舉
- 在鑼鼓喧天的資訊戰中酣睡
- 沈伯洋X楊順清X陳慧敏|於無形中分裂、對立、瓦解社會──中國資訊戰觀察報告(上)
- 沈伯洋X楊順清X陳慧敏|於無形中分裂、對立、瓦解社會──中國資訊戰觀察報告(下)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