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鑼鼓喧天的資訊戰中酣睡


台灣勵志協會舉辦「中國威權滲透對台灣新聞自由的影響」講座,邀請到前台北市議員,同時也是資深媒體人的簡余晏主講。內容包括:不實訊息的新路徑、台灣的國際宣傳方向、相關立法之阻力等。
簡余晏表示,自己以前還在當記者的時候,曾請教過美國CNN的記者,新聞人要如何避免出錯?對方回答,只有一個金科玉律:查證。她說,尤其在是這個資訊戰大行其道的時代,所有訊息都需要再三確認。
她舉出幾個不實資訊的案例,說明假訊息的氾濫,以及傳散模式的改變。例如去年九月,在Line群組流傳的「摧毀台積電!美國真的宣布了!」,這則不實訊息並不是由記者的報導加以變造,而是以機器聲音配讀旁白,並搭配照片畫面直接在影音平台上發布。
另外像是「拜登脫口毀滅台灣計畫」是從社群網站上流出;「美眾議員瘋狂建議 炸毀台積電」雖然在台灣一開始是在《中時新聞網》刊登,但是最早是由中國的東南衛視旗下節目「海峽新幹線」的抖音帳號上傳。
簡余晏指出,以前中國攻擊台灣的假訊息,最初都會從中國媒體到官煤(例如《環球時報》)再到台灣。亦即以往的資訊作戰需要網軍負責人或報社老闆作為代理人,但新的傳播路徑顯示,現在已經進入另一個層次:透過社群平台、影音平台以及網紅、直播主,假訊息連代理人都不需要就可以長驅直入。
她說,自己前陣子到校園演講,曾問聽眾是否聽說過「美國可能炸毀台積電」?發現每個人都聽過。資訊戰的滲透之廣,由此可見一斑。
本次活動的聽眾年齡層偏高,有許多退休人士。論及不實訊息造成的危害,現場有許多共鳴,尤其是在面對境外勢力的資訊攻擊時,現場莫不義憤填膺。
有趣的是,當簡余晏問到,她所舉出的不實訊息案例,其錯誤究竟在何處時,不少人表示「它是簡體字,一定是假的」,或是「我在看的新聞都沒報,一定是假的」。可見以政治立場來判斷資訊真偽的傾向依然普遍存在。事實上,根據簡余晏的觀察,就連年輕世代對資訊戰的了解也相當有限。
「與空軍對話 竟遭解放軍打斷」這則案例,指出假訊息造成的另一種傷害。這是蔡英文總統在六月九日慰勞國軍的影片,在其中可看見蔡總統與飛行員通話時,背景傳出解放軍向我方進行驅離喊話的聲音,在一旁的作戰管制中心主管關閉相關頻道後,蔡總統才繼續通話。在這個案例中,其實影片並沒有經過變造,而是被蓄意曲解,意圖誤導民眾總統在與軍方通話時,遭解放軍蓋台。
「蓋台」係指兩方使用同樣頻率的無線電通話時,有第三方使用相同的頻率,並按住通話鍵來干擾通話內容。這則傳言事後被事實查核中心證實為錯誤,在政論節目上也有專業人士澄清,但簡余晏認為,軍方的反應不夠即時,應該在第一時間開記者會澄清並道歉。她說,經由親中媒體以及網紅的訕笑、譏諷,中國已經完成了一場宣傳戰。
中國操作輿論戰的方式,還包括媒體併購。簡余晏提到,1997年香港回歸時,聯合晚報上斗大的標題寫著「馬照跑、舞照跳,五十年不變」,但是經過中國有計畫的媒體收購,香港的新聞自由度不斷下降。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的調查顯示,香港的新聞自由排名,在2002年名列全球第18;21年後的今天,已經落到在180個國家中的第140名。
「你們也不要以為香港人不認真不努力。」簡余晏表示,自己曾經採訪香港社運領袖黃之鋒,並建議對方趕快逃來台灣,在台灣還是能做民主運動。但黃之鋒表示,自己必須為香港人努力,就算會被關也要留在香港。
簡余晏說,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也是一樣,因為覺得自己還有機會帶來改變,所以自願留下,最終難逃囹圄。另一個例子是2014年,香港《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他在街頭遇襲,身中六刀,當天被稱為「香港新聞界最黑暗的一天」,香港記者協會因此發起「默站行動」,號召民眾身著黑衣表達對劉進圖以及新聞自由的支持。
「他們全部穿黑衣服站出來。有用嗎?沒有。」簡余晏表示,台灣應該要以香港為借鏡,「香港就是我們台灣的那隻金絲雀。」
為了瞭解軍事強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是如何在國際上操作宣傳策略,簡余晏曾前往巴勒斯坦進行採訪研究。當時以巴正在交戰,巴勒斯坦在國際上備受批評。她問巴勒斯坦商業處長,要如何在對手擁有更多國際媒體的情況下,爭取國際的支持?對方的回答出人意表:示弱。努力向世界說明自身的弱勢,以及對於援助的迫切需求。
另一方面,以色列的外交體系,則是認真勤勉地出席每一個可以獲得關注的場合。簡余晏說,她現在在台灣觀光協會任職,每次辦活動,都能看到以色列正副大使雙雙出席,展現強烈的企圖心。
簡余晏表示,台灣在相當程度上就和巴勒斯坦一樣,面臨強大的對手,而且缺乏宣傳的資源跟經驗。這時更應該思考:我們想傳達給世界的台灣整體國際形象是什麼?她說,就國際上的宣傳布局而言,台灣現在最需要的是整合行銷的新聞戰。
在開放現場聽眾提問的部分,有聽眾問到,是否可以藉由網軍來反制網軍?簡余晏表示,其實在國際上並不鼓勵這樣的做法。她強調,網軍在進行輿論操作時,往往是針對人心脆弱之處進行攻擊,而不會討論是非。因此,若想要以網軍反制網軍,過程中會有越來越多不正派的做法,除了引發道德疑慮,更嚴重的是會加劇社會的不信任與撕裂感,進而讓民主失能。
簡余晏表示,吾人的首要之務,應該是做好心理建設,了解到現在是交戰狀態,媒體與社會各層級的機關都有被滲透的情形。面對不實資訊,透過傳媒系統公布代理人等關鍵節點才是正派的作法。
此外,她更建議應該盡快催生台灣版的《塔林手冊》。《塔林手冊》是北約合作網路防禦卓越中心所編纂,關於國際法該如何適用網路戰爭的建議性指南。
簡余晏指出,台灣目前對於大規模的駭客攻擊,沒有可供作為反應機制的法令。「如果台灣的ATM不能提款,要經過多少時間,我們才宣布進入戰時?2020年,中油加油系統突然當機,後來證明是中國的駭客攻擊,中油這時候要不要請軍方協助?我們沒有這個法源依據。」
如果沒有相關的法源,一旦台灣像2007年的愛沙尼亞一樣,面臨大規模的網路戰時,政府跟人民都會手足無措。
作家管仁健也出席了本次活動,並針對《境外勢力代理人法》的立法提出疑問:為什麼《境外勢力代理人法》無法通過?其中的阻力為何?他認為,對於資訊戰帶來的問題,如果沒有法律工具,是不可能解決。
對此,簡余晏的回答是,社會的改變無法單靠法令,基於台灣社會的分歧狀態,如果只依靠國會多數強行通過此法,國家依然會分裂,因為整個社會尚無法達成共識。
但是,管仁健不做此想,他認為這是決心問題,畢竟如果什麼議題都要等到像修改國號或修憲那種層次的共識,那什麼都做不了。他以同婚法為例:「如果要等到社會有共識再去做的話,我國同婚的法令永遠不可能過,台灣的同婚絕對不可能走在泰國前面。」
簡余晏說,其實自己相當程度上也認同管仁健的說法,但回顧《數位中介法》的立法,當時就是想強行通過,可是到中途連學界都出現反彈。「這是開幾場座談會就可以(解決)的,代表連那幾場座談會都沒有。」她認為該領域從事政治事務的學者,沒有進行足夠的社會溝通。「學者當官了之後,做的東西都是象牙塔的」。她沉痛地表示:「我們在整個資訊戰的過程裡面真正失敗的主因,是重用了太多不食人間煙火的學者。」
她再以臉書社群「帝吧根據地」管理人尹垣程為例。尹垣程因散布不實防疫訊息以及變造文書而遭起訴,並承認自己曾赴中國接受網軍訓練,但是最後法院卻只判處三個月有期徒刑。簡余晏認為,這表示連司法體系都沒有跟上兩岸交戰的現狀。「以我看台灣媒體,就是在交戰狀態,打最前線頭破血流都是我們媒體人,但是其他體系並沒有這麼感覺。」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中國以「銳實力」進行認知操作 政治學者籲政府積極管制中國資金與資訊
- 劉致昕X卞中佩X張潔平|真相製造鏈上的商人、敵人與我
- 「2021 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No. 1/蘇正平X莊豐嘉X胡元輝X傅文成X許瓊文| 疫情下的不實訊息:從境外假資訊協作到政府回應
- 洪浩唐|從犀牛皮到關西機場事件看台灣的假新聞與言論自由
- 國際記者聯盟|IFJ 報告:中國試圖打造世界媒體話語權
- 洪貞玲X羅世宏X胡元輝|對抗不實資訊的「台灣模式」
- 逾8成民眾曾收到假訊息 政治謠言「信者恆信」闢謠效果差
- 「2020 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1/沈伯洋X楊順清X陳慧敏|於無形中分裂、對立、瓦解社會──中國資訊戰觀察報告(上)
- 「2020 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1/沈伯洋X楊順清X陳慧敏|於無形中分裂、對立、瓦解社會──中國資訊戰觀察報告(下)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