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新聞道德,或考量學生就業需求:美國新聞學院是否應該抵制造謠的《福斯新聞》?(下篇)

2023 年 06 月 29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聞倫理

刊頭底圖照片取自Focal Foto,原作發表於flickr,基於CC BY-NC 2.0授權改作。

donation

陳曦|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上週《卓越新聞電子報》刊出有關福斯新聞與Dominion公司訴訟案的編譯文章(閱讀上篇),為讀者爬梳福斯新聞道德爭議的脈絡,並提到儘管《福斯新聞》紀錄不佳、劣跡斑斑,但大專院校的新聞科系,卻並無打算「放棄」《福斯新聞》,並表態依然會保持合作、將學生送進《福斯新聞》實習、也會依舊讓《福斯新聞》進入學校的就業博覽會延攬畢業生入職。

本週,繼續刊出文章下篇,重點將著重在美國各家新聞學院對福斯新聞道德爭議的看法。

多數新聞學院質疑福斯新聞道德爭議 對抵制《福斯》持開放態度

哈佛大學尼曼實驗室刊登《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前編輯雅各布(Mark Jacob)的專題報導,雅各布過去也曾任職名校西北大學的「梅迪爾地方新聞倡議」(Medill Local News Initiative)網站編輯,他的報導內容指出,《福斯新聞》雖然在2020美國總統大選的新聞播報上,嚴重違反新聞道德,但數名新聞學院的院長、以及其他的新聞教育工作者接受採訪時,卻表明無意「徹底停止在學生實習、工作機會和校園曝光方面與《福斯新聞》打交道」。

為何訓練記者的新聞學院對《福斯新聞》抱持如此態度?是因心胸開放?還是不願得罪業者?或者出自希望盡可能幫助學生開展記者職業生涯的現實考量?答案或許如《福斯新聞》經常提起的口號所言:「我們報導,你來決定。」(We report, you decide.)

西北大學梅迪爾新聞學院院長惠特克(Charles Whitaker )就是其中一位受訪者,他以保留態度表示,「我不一定會說我們『抵制《福斯新聞》』,但在邀請或允許《福斯新聞》的人到校園演講之前,我們會非常、非常仔細地考慮。」

惠特克的表態,已屬對待《福斯新聞》較為強硬的一派,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沃爾特·克朗凱特(Walter Cronkite)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院長巴茨(Battinto L. Batts, Jr. )則表示,「我們是一間公共機構,所以我們向任何想聘雇我們學生的人開放⋯⋯我們向所有新聞機構開放。」

當巴茨被問及,是否對《福斯新聞》的所作所為感到憂慮時,他則仍然避開直接點名批評《福斯新聞》,而是指出,「我擔心整個新聞業。我擔心新聞的真實性和我們所處的現狀,我擔心錯假訊息的傳播,無論是《福斯新聞》,還是任何新聞媒體。作為院長,這是我關心的問題,我不會為此單獨點名任何一個組織。」

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菲利普美林(Philip Merrill)新聞學院院長達格利許(Lucy Dalglish)的回應與巴茨同調,她直白表示僅僅禁止一家新聞媒體招收該學院的學生入職服務,而這家「唯一黑名單」的媒體就是俄羅斯官媒、克里姆林宮的宣傳機構《今日俄羅斯》(RT)。

雖然達格利許也表示自己對《福斯新聞》的運作方式感到困擾,但還不會走到抵制的地步。她解釋,「如果我禁止《福斯新聞》的任何人進入我們校園或招聘我們的學生,那會變成一種政治聲明。我也永遠、永遠、永遠都不會告訴我們學院的教職員工,他們不能邀請《福斯新聞》的工作者來學校。」

達格利許補充,自己絕非支持《福斯新聞》的行為,實際上自己並不會建議學院裡任何一名學生去《福斯新聞》工作,反之還會建議「遠離那些人」;自己僅是「不會對《福斯新聞》下達禁令」,原因是「大學是學術自由的縮影,新聞學院比什麼都重要。」

儘管聲名狼藉 《福斯新聞》依然是學生眼中熱門選項

《福斯新聞》的新聞道德問題早已存在多時,並非在2020年美國大選才爆發,惠特克也表示Dominion訴訟案「只是證實了《福斯新聞》的壞名聲其來有自」,他更直言,「對於經常收看《福斯新聞》的人來說,訴訟案的賠償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但儘管聲名狼藉,多年來《福斯新聞》的身影從未在美國各大學中消失;許多任職《福斯新聞》的名人經常受邀在大學中的活動發表演講、或是被譽為「傑出校友」或列入「著名校友」,聲名卓著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在發出2023年度校園就業博覽會邀請函給各大公司企業時,也未將《福斯新聞》排除在外;該學院院長助手李維爾(Daniel Rivero)對此表示,過去幾年《福斯新聞》曾參加過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園博覽會,但預計今年不會參加,而改由紐約當地的地方分支機構出席。

《福斯新聞》發言人布里甘蒂(Irena Briganti)則表示,今年《福斯新聞》與美國各大學合作的Fox News Media College Associate Program提供了70個參與名額、共1萬2000人申請——顯見,無論新聞院校的學生申請參加該合作計畫的動機為何,但《福斯新聞》依然是學生眼中的熱門選項。

雖然惠特克和達格利許在受訪時解釋,自家學院網站上所提及「在《福斯新聞》實習工作」的機會,指的是《福斯新聞》在當地的地方分台,而不是惡名昭彰的主頻道;在雅各布的訪問之後,西北大學和馬里蘭大學隨即編輯了網頁,刪除了《福斯新聞》的實習機會條目,然而仍有其他著名的院校,如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媒體與公共事務學院,在其網站的宣傳資料中,明確列出《福斯新聞》主頻。

達格利許另行補充,表示《福斯新聞》和其地方分台雖然都是梅鐸媒體帝國的一部分,但是地方分台的主要工作仍是「做新聞,而不是政論」。

不過,若是以為學生提供進入業界的敲門磚角度來看,若學校直接斷絕與《福斯新聞》接觸合作,恐怕會讓學生失去很多機會——例如,今年的橄欖球超級盃就是由《福斯娛樂台》轉播,而《福斯新聞》也是白宮記者協會的「良好會員」,旗下記者海因里希(Jacqui Heinrich)更是白宮記協的理事會成員;去年以資助新聞傳播與藝術聞名的奈特基金會(Knight Foundation),其舉辦的新聞主題講座也邀請了卡爾森(前述爭議纏身、如今遭到解職的主持人卡爾森)擔任其中一名講者,另外還有一名《福斯新聞》的主持人巴蒂羅姆(Maria Bartiromo)是紐約大學董事會成員。

福斯Dominion訴訟案對新聞院校而言是寶貴的「教學時刻」

以現實的就業考量來看,傳播學院不願和《福斯新聞》切斷聯繫的猶疑態度,便不難理解,曾任教紐約大學的前《華盛頓郵報》編輯弗林金(Dan Froomkin)就表示,「對新聞學院來說,這問題有點棘手,因為他們還是希望可以幫學生順利找到工作,雖然他們可能不傾向鼓勵學生到《福斯新聞》工作,但如果學生自己認為這是最好的選擇,那老師們也不應該阻止,況且《福斯新聞》集團裡也有很多地方台的表現很好。」

不過弗林金仍補充,「新聞院校應該可以教導《福斯新聞》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所以我可能也不會敦促學界跟《福斯新聞》斷絕聯繫,但是學校絕對不應該邀請《福斯新聞》的人以「新聞權威」的身份出現。」

紐約大學新聞學教授羅森(Jay Rosen)的意見與弗林金相似,他稱《福斯新聞》是「右翼政治運動的商業臂膀」但他仍說,「我不確定我會禁止《福斯新聞》,因為我真的不想禁止人到大學裡演講。我的立場是『這是一所大學——我們不禁止人說出他們相信的真相』,但我認為,在對《福斯新聞》發出任何邀請之前,都應該對《福斯新聞》的行為進行深刻反思。」

羅森認為,以學校的立場,如何對待《福斯新聞》的關鍵,是避免將其「正常化」。他解釋,「把《福斯新聞》當成一家正常的媒體來看,無論是讓學生去實習還是找他們的人來演講,都絕對是一個問題,如果學校跟《福斯新聞》一起,把他們描述成一家普通的新聞媒體,那是在誤導人們。」

除了學生就業的現實層面需求之外,也有人認為,從保持客觀和言論自由的立場來看,也不該禁止《福斯新聞》能夠與新聞學院的學生接觸——這種說法其實類近於《福斯新聞》的自辯之詞。

而如今,可說是直接證實《福斯新聞》新聞道德敗壞的Dominion案,對於新聞院校來說,可說是一個寶貴的「教學時刻」,達格利許就表示,「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討論案例,我們教學大樓裡每個班級都討論了這個案子。」

羅森更認為,不只是學生,整個美國新聞行業都因Dominion案而影響對《福斯新聞》的看法,他表示,「不僅僅是新聞學院,美國的整個新聞行業捲入其中,並慢慢開始質疑《福斯新聞》究竟能否算是『正常、普通的同業』。」

參考資料

  1. Nieman Lab – 〈Why journalism schools won’t quit Fox News
  2.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 〈The Dominion-Fox case has clear lessons—whether or not it settles
  3. Yahoo News – 〈‘An egregious violation of journalism ethics’: Experts slam Fox News’ conduct in Dominion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