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的考驗 看《華郵》如何重建民眾信任

邱祐慶|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美國即將在2022年11月進行期中選舉,將改選聯邦眾議院全院(435席)、參議院三分之一席次(35席)與36州的州長,如果共和黨在期中選舉贏得聯邦眾議院或參議院的多數席次,民主黨恐面臨失去國會掌控權,甚至會使拜登在2024年選舉無法連任,其結果也將攸關美國的內政與外交走向,為了避免如2020年總統大選的爭議和國會大廈遇襲事件,美國媒體試圖挽救衰退的民主,但民眾真的意識到危險嗎?社會準備好迎接考驗了嗎?最後來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針對這次選舉做了那些改變。
CNN:報導需真實反映世界的樣子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11日的分析指出,媒體必須在美國期中選舉前問自己這個嚴肅的問題:我們的報導真的反應了我們所知道的東西嗎?
分析提到,這些從現在開始到11月選舉時的媒體報導,只是商業下的產物,還是真實反映世界的樣子呢?誠實來說,作者寫這些報導的好處只是讓每個人都知道,而不必自己解決問題,因為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法。
新聞編輯室的員工通常沒有時間在資訊爆炸的情況下,以宏觀的角度去看報導要傳達什麼東西給觀眾,但現在,記者必須抓緊時間、必須考慮每個報導的決定,這不代表報導會有偏見,支持特定一方政黨,而是意味著做任何事情都會影響記者的報導。
CNN總編輯:我們的觀眾了解到這次選舉的風險嗎?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蘇麗文(Margaret Sullivan)指出,自從美國國會遭到入侵以來,越多越多專家指出「民主瀕臨崩潰」或「民主處於危險之中」,由於美國政治中的偏執、妄想和潛在的暴力,人民可能無法指望未來的選舉會公平進行,或者坦然接受選舉結果。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新任執行編輯卡恩(Joe Kahn)坦誠地指出,有必要努力調查這些破壞民主的行為。
許多地方記者也開始反對行業規範,以更清楚地指出威脅。如《費城詢問報》(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拒絕使用「查帳審計」這個委婉說法來尊重那些共和黨人,對不存在的選舉舞弊進行無止盡的調查,尤其是2020大選搖擺州賓州的選舉結果。
蘇麗文提到,CNN總編輯柯佩爾曼(Alex Koppelman)沒有負責CNN的政治報導,而是商業新聞,但CNN讓他闡述了美國目前面臨的嚴酷現實,以及媒體需要對此做些什麼。
柯佩爾曼強調現在應該清楚一點:大多數共和黨人公開吹捧川普贏得2020大選的謊言,也有選舉舞弊的情況發生,「那些川粉認為川普不可能輸掉選舉」。
不只國會選舉,全國各州的州務卿選舉可能也更加重要,因為這些官員監督選舉、控制制度,並發聲明影響公眾意見。密西根大學法學教授麥奎德(Barbara McQuade)在《紐時》發表的評論表示,今年秋天將有27個州進行州務卿選舉,包括一些關鍵州,這些關鍵州至少有一名共和黨候選人否認拜登是合法總統。
但美國公民明白嗎?他們是否充分了解到寶貴的民主可能很快就會墜入歷史的洪流中?他們是否屈服於他們認為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沒有設法保護民主?
蘇麗文認為,新聞媒體必須更努力,以不同角度將資訊傳達給真正能保護民主的民眾。至於新聞媒體如何做到這些呢?CNN總編輯柯佩爾曼建議新聞編輯室的主管必須問自己和團隊一個基本的問題:觀眾了解到這次選舉的風險嗎?
鑒於記者的截稿壓力和資訊的過載,記者並沒有好好檢視報導的整體影響,「我們必須要好好檢視才對」柯佩爾曼說。
蘇麗文表示,媒體要把對民主的威脅作為報導的核心部分,而非旁敲側擊,且停止賽馬式的選舉報導,使報導重點放在政府上而非政治,此外,將一些報導免費公開,就報導內容及其重要性與觀眾進行坦誠和透明的溝通。
《華郵》的民主小組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甫獲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普立茲獎公共服務類獎項,在今年2月22日貼出一份徵才啟事,宣布將成立一個「民主小組」(Democracy Team),表示在《華郵》近年來所做的開創性工作的基礎上,將招募主編、副主編各一名,以及三名在喬治亞州、亞利桑那州與美國上中西部地區(Upper Midwest)駐點的記者,專門追蹤選舉制度、投票規則、民調缺失、立法過程,及其衍生的法律爭議,這些記者也會與《華郵》的其他成員密切合作,提供讀者在民主的過程中,信任逐漸崩壞的深刻、揭露性的報導。
而民主小組的新成員近期也浮上檯面,根據《華郵》3月23日和4月19日的公告指出,威特(Griff Witte)將擔任民主小組的主編,布朗(Matt Brown)則是駐喬治亞州的記者。
威特在《華郵》的二十年時間裡,跑遍30個國家和全美各地,曾在阿富汗的喀布爾、巴基斯坦的伊斯蘭馬巴德、以色列耶路撒冷、英國倫敦和德國柏林擔任分社社長,這些工作讓他站在許多重大事件的最前線。
威特報導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暴動、加薩走廊的戰爭、埃及的阿拉伯之春運動、中歐專制的回歸以及英國脫歐等重大事件,也獲得了外界的肯定。
至於布朗正是喬治亞州當地人,是從《今日美國》(USA Today)來到《華郵》的,他在《今日美國》是駐白宮記者,報導拜登政府的政策議題,在此之前,他是擔任查核記者,負責查證不實訊息和陰謀論,並報導「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抗議活動。
美國公共廣播媒體(NPR)記者佛肯福里克(David Folkenflik)特地專訪《華郵》全國新聞組主編戈德(Matea Gold),戈德表示那場選舉考驗了美國的民主制度,正如大家在2021年1月6日看到的那樣,當國會遭到暴力攻擊時,能清楚理解到,那場攻擊不是結束,而是一個開始。
佛肯福里克則說,如果想想幾十年來人們是如何報導政治的,它在某方面被報導為一項運動賽事、一場賽馬,有人贏也有人輸,有些人則不開心,記者只能被動接受採訪對象的訊息,很容易淪為選舉操作的工具。
參考資料
- The Post expands coverage of American democracy with new Democracy Team
- Matt Brown joins The Post as a Georgia-based reporter for new Democracy Team
- Griff Witte named editor of The Post’s Democracy Team
- ‘The Washington Post’ takes new approach to national coverage with a ‘Democracy Desk’
- Analysis: Media outlets must ask themselves this serious question ahead of the midterms
- Democracy is at stake in the midterms. The media must convey that.
- 一則徵人啟事引爆新聞圈話題 《華盛頓郵報》為何要找「民主主編」?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政大傳院Media Talks 特別場(上)|羅世宏|New Book系列新聞青年共讀會:沒有新聞業,民主可能嗎?
- 政大傳院Media Talks 特別場(下)|羅世宏|New Book系列新聞青年共讀會:沒有新聞業,民主可能嗎?
- 在民主退化的浪潮中,社群媒體該如何負起責任?
- 李志德X滕西華X艾瑋昂X吾爾開希|後疫情時代、民主以及新聞自由
- 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10):「訊息傳染病」威脅民主制度——網路平台治理、新聞專業與媒體識讀才能免疫
- 卜大中|媒體的昨日、今日、明日(4):專制與民主對媒體態度的差異
- 胡元輝X鄭宇君X魏玓XFacebookXLine|社群媒體雙面刃!審議民主?資訊操弄?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