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10):「訊息傳染病」威脅民主制度——網路平台治理、新聞專業與媒體識讀才能免疫

邱家宜|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
專門研究俄羅斯對美訊息戰的薇拉・扎克姆(Vera Zakem)4 月 22 日投書《紐約時報》,描述自己 3 月間如何一不小心轉發了一則關於新冠肺炎的不實訊息:「如果你可以閉氣超過十秒不咳嗽,表示你沒得新冠肺炎(Covid-19,台灣正式名稱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俗名為「武漢肺炎」)」。
這則假借「史丹佛醫院董事會成員」名義散發的訊息,很快遭到否認。扎克姆從自己的經驗出發,預言這種「訊息傳染病」(Infodemic)即將在 11 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大肆蔓延,讓整個選戰被謊言、謠言、謬論所籠罩。
Infodemic = Information + Pandemic
如果生物戰是散播播致命病毒,訊息戰就是以不實訊息製造恐慌與不信任,讓真相及論述沈入訊息汪洋與詭辯叢林,最後可能導致集體誤判,對民主體制產生致命危險。
說來諷刺,「訊息傳染病」這個由「訊息」(Information)與「傳染病」(Pandemic)兩個字各取前後字母組成的英文新字,最早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比其宣布新冠病毒世界大流行還早。
該組織因過度採信中國數據,未能正確領導防疫導致全球疫情失控,立場親中的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正面臨美國以停止對世衛捐款為手段的究責(美國是世衛最大金主,每年捐款 4 億 5 千萬美金),但不影響這個以疫病傳染來形容不實訊息散播之轉喻的使用。
生物病原引起的疫病有賴疫苗與藥物研發來克服,全球專家正日夜埋首其中;但在充滿敵對與分裂的人類社會中,如何因應訊息傳染病,目前未見曙光。
社群媒體必須更透明負責
社群媒體(68%)與川普政府(54%)並列最主要不實訊息來源,主流全國性新聞媒體排第三(45%)。圖:蓋洛普民調中心(Fair Use)
該調查較細緻的區分了受訪者對新聞媒體的態度與其吸收資訊的狀況後發現,對專業新聞媒體持正面意見的人覺得獲得正確資訊較容易(70%),持負面意見的人認為取得正確訊息較困難(64%)。值得注意的是,不論何種政治立場,高達 84% 的人認為,經營社群媒體的大公司應該立刻,或在經過查證後移除不實訊息。
對專業新聞媒體持正面意見的人覺得獲得正確資訊較容易(70%),持負面意見的人認為取得正確訊息較困難(64%)。圖:蓋洛普民調中心(Fair Use)
高達 84% 的人認為,經營社群媒體的大公司應該立刻,或在經過查證後移除不實訊息。圖:蓋洛普民調中心(Fair Use)
社群媒體以不透明演算法極大化流量賺取商業利益,同時掩護了大量不實訊息在網路流竄。疫情期間 Facebook、Google、Microsoft、Reddit 和 Twitter 雖然也做了聯手對抗不實訊息的象徵性表態,但相較於資訊傳染病為禍之烈,僅是杯水車薪,難以有效捍衛民主自由。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媒體政治與公共政策學者瓊安・唐納文(Joan Donovan)指出,新冠疫情完全暴露這些大公司沒有阻絕網路詐騙與謊言的事實:「 在此次疫情後,這些公司必須更透明、負責、符合社會公義」。美國事實查核組織「初稿」(First Draft)的共同創辦人克萊兒・沃德爾(Claire Wardle)跟社群媒體公司長期互動:「我們一說再說,他們總是點頭微笑說:『能做的我們會做』,現在糟糕的資訊傳染病來了,而他們完全沒準備,一點不意外。」
俄羅斯與中國操作資訊戰
除了這些大公司對不實訊息大量傳播難辭其咎,敵對國家間的訊息戰是不實訊息被產製與放大的重要源頭,運用人類心理與行為慣性,操作無往不利。根據美國國會的報告,俄羅斯情報單位介入美國選舉早已不是新聞,紐約時報則進一步研究指出,俄羅斯針對健康與疫病進行不實訊息操作超過十年,最明顯的議題是俄羅斯成功推動其國內疫苗注射,卻在美國境內煽動反疫苗運動。
「流感、伊波拉、新冠肺炎病毒都是美國科學家製造散播的」,是俄羅斯慣用的陰謀論套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則緊跟在後,向蘇聯「老大哥」看齊。
「陰謀論如此強大,因為對相信者來說,用科學解釋混沌的世界實在太複雜,讓人覺得事態失控。所以當他們一但接受了某種陰謀論之後,就算舉出證據也很難推翻。」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家凱特・史塔伯(Kate Starbird)表示。史丹佛大學教授羅伯特・普羅克特(Robert Proctor)則說:「陰謀論使無力者感到掌握內幕資訊,得以克服對未知事件的恐懼。」
另一位華盛頓大學的生物學家卡爾・伯格斯特姆(Carl Bergstrom)指出:「當負責任的媒體表示『我們還不知道答案』時,總是令人沮喪的」,即使全世界的新聞工作者已經為了努力報導實情、破解謠言疲於奔命。
2015年以後,俄羅斯逐漸以激化美國境內不同意見取代「原創」,以訊息操作取代虛構內容,發現使用「美國製造」內容效果更好。美國社會兩極對立,與川普總統無視專業意見的隨性發言,正是此類訊息操作的最佳溫床。
積極圖謀踩在新冠廢墟上取代美國成為國際強權的中國,趁著美國疫情延燒,而中國疫情看似獲得控制的表象,透過外館大肆宣揚「北京勝過華府」,製作「自由女神吊點滴」動畫,其中引用川普的「病毒流感說」,在YouTube上的點閱超過兩百萬,並且做賊喊抓賊的要求美國「訊息透明」,讓民主體制在國際秩序重組中面臨挑戰。
中國製作「自由女神吊點滴」動畫嘲諷美國。影:New China TV@YouTube頻道(CC BY-SA 3.0 )
台灣也深受其害
台灣最近的總統府內部文件被駭事件,也印證這類訊息操作的效果。透過去脈絡化的曝光政治運作黑暗面,放大執政黨內局部衝突與猜忌,達到污名化各方、折損社會信任的效果。
選在 520 蔡英文總統第二任就職典禮前發動,成功打擊島內抗疫團結氛圍、 減弱蔡英文政治光環。
唯有當大部分台灣選民都認識到,蔡賴初選之爭、蔡蘇緊張,是部分政治現實,但並非政治的全部,才能將去脈絡化的訊息回歸適當脈絡進行解讀,縮小對民主運作的傷害。
對抗新冠病毒要靠注射疫苗免疫,在疫苗成功研發之前,則需仰賴邊境管制。訊息傳染病的免疫,靠的則是閱聽人對訊息的判讀能力,也是目前在台灣各級學校中越來越重視的「媒體識讀」教育的目標,選擇值得信賴的消息來源,則可事半功倍。
而在免疫力養成之前,訊息傳染病的「邊境管制」,是超乎現存國家主權之外,掌握在各大網路平台手中的,這也是為什麼,訊息傳染病可能比生物病毒更難防治。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1):危機時刻的美國新聞媒體與社會
- 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2):病毒戰爭中的新聞戰場
- 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3):好的領袖與好的媒體——病毒危機中呼吸器之外的迫切需求
- 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4):不只與病毒作戰——美國情報揭露「中、俄、伊朗聯手對美打訊息戰」
- 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5):實體的隔離、虛擬的連結——病毒蔓延時的地球村景觀
- 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6):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在疫情中成為負面教材的福斯新聞
- 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7):總統是演員、記者成戲迷——美國新聞界對過度報導川普的自省
- 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8):川普反中獲偏愛? 美中對抗格局下「知中派」發揮影響力最重要
- 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9):疫情凸顯數位落差——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在新冠疫情中的角色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