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退化的浪潮中,社群媒體該如何負起責任?

黃家茹|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今年年初,美國國會大廈被川普的支持者闖入抗議選舉結果,並引起暴力騷動,甚至引起 5 人死亡及多人受傷的局面。過程中川普不斷在推特發文對支持者喊話,而 1 月 6 日,推特(Twitter)對川普的帳號進行鎖定,並刪除一些推文,而後更進一步永久鎖定帳號;臉書(Facebook)及旗下的 Instagram 也跟進臨時封鎖川普的帳戶,YouTube 也隱藏了多部相關影片。
然而在事件過程中,不只川普受到強烈的政治批評,社群媒體更遭受了多方的議論,除了針對此次對川普進行封鎖的做法,社群媒體的商業模式對民主造成的傷害也引起一波討論與反省。
社群媒體微博化?推特、臉書對言論自由伸出干預之手
這次川普被以「有煽動暴力風險」為由成為了首個遭受社群巨擘聯合封鎖的帳戶,Twitter 與 Facebook 此舉遭到質疑干預與限制言論自由。
社群媒體危害言論自由並非首次被討論,在 2020 選舉過程中,《紐約郵報》就爆料,在拜登次子杭特・拜登(Hunter Biden)的負面報導相繼曝光後,Twitter 與 Facebook 就以「擾亂大選」為由,相繼降低相關內容的傳播。
而 Facebook 也在選戰時期將「Eric Ciaramella」這個名字視為關鍵字,並封鎖一切相關貼文,甚至是截圖或是照片中出現這個文字也都會被隱蔽,同時被提醒「有關預謀傷害和推廣犯罪的規定」。
「Eric Ciaramella」是誰呢?中情局的烏克蘭問題專家西亞拉梅拉(Eric Ciaramella)是川普「通烏門」事件中的吹哨者,爆料了許多川普的負面作為,此一舉動引起廣大輿論認為 Facebook 興起文字獄、微博化,對言論自由伸出干預之手。
編輯於 2020 年 11 月 2 日測試「Eric Ciaramella」貼文,果然立刻遭封鎖。更有甚者,連截圖都無法上傳,必須要打上星號破壞部分文字,才能逃過臉書的審查。圖:鄭凱榕提供
社群媒體主導訊息的傳播和資源的協調,對民主構成了威脅。Twitter 的執行長多爾西(Jack Dorsey)在受訪中也承認,單一個人或企業掌控了龐大的權力,能左右全球公共對話的一部分,這次開了鎖定帳號的先例,是非常危險的。
Having to take these actions fragment the public conversation. They divide us. They limit the potential for clarification, redemption, and learning. And sets a precedent I feel is dangerous: the power an individual or corporation has over a part of the global public conversation.
— jack (@jack) January 14, 2021
社群媒體主導訊息的傳播和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對於言論自由被限制表達了批評的立場,德國財政部長蕭茲(Olaf Scholz)也認為大型科技公司對於民主構成了威脅,要規範數位世界,不能讓數位寡頭自己決定。
近來國際間為了保護媒體業的平衡,吹起一股對於數位平台巨擘進行監管的風潮,本來就一直倡議的管制社群媒體聲浪又因戕害言論自由與民主更被推到風口浪尖,多國政府開始嘗試制定監管規範。
德國總理梅克爾認為美國總統川普的推特帳號被永久停權,很有問題。影:DEUTSCHLAND.de@YouTube頻道(CC BY-SA 3.0 )
社群媒體是放大仇恨的同謀?
而社群媒體的商業模式更是為網路生態帶來重大的改變,原先社群媒體的誕生和應用被視為促進參與式民主的新興管道,然而發展至今卻與預期背道而馳。
社群媒體並不是自由地讓用戶和各式立場的內容自由發聲、平等露出,平台同時也決定如何處理內容,常見的手法包括你我耳熟能詳的演算法及廣告等等,每一則訊息並非平等地得到擴散,訊息被有目的地選擇放大或是石沈大海。
如 2016 年的美國大選即是顯著的例子之一,川普獲得最終的勝利,大選後爆發俄國網軍資訊戰事件,讓有心者利用臉書演算法散播假消息、挑起極端的對立,幫助川普當選。
曾任白宮顧問的康乃爾大學訪問學者、美國國家安全專家和戰略家,同時也是 Facebook 前環球政治廣告誠信主管艾森斯塔特(Yaël Eisenstat)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撰文表示,認為 Facebook 等社群媒體是此次川普煽動叛亂的同謀,Facebook 利用用戶的偏見作為商業模式根據,鼓吹仇恨的增長,但卻不需為民主承擔任何責任。她指出,Facebook 激化政治偏見,使用戶呈現兩極化,只向人們展示他們想看的東西,更讓陰謀者和仇恨團體有機可趁。
為何說社群平台不需為民主承擔任何責任呢?社群平台任憑這些戕害民主的作法影響國家或是世界局勢完全沒有責任或是制裁方式嗎?
美國《通信規範法》(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第 230 條規定了網站平台不受第三方訊息內容的影響,意即網路平台發布第三訊息或是為其增加觸及,並不需為其負起相關責任。此條法案也常成為網路社群平台開脫責任的依據。
如何促使社群平台對民主負起責任?
為了促使社群平台對民主負起責任,艾森斯塔特認為可以有以下作為:
1. 立法確立責任歸屬
以美國而言,目前沒有任何法規讓網路平台對於第三方訊息內容負責,政府需要對這些商業模式造成的損害負責,應針對該減少哪些內容、內容的等級評比標準、允許哪些政治廣告等等面向要有相關規定,以及對於仇恨、煽動暴力等內容要有相對應的規範,以適當的方式進行監管和督促透明性。
2. 重新定義社群平台的名稱和意義
社群平台為中介者,使用演算法去確立他們要放大的訊息,將用戶吸引到保持他們參與討論的內容,過去我們總習慣稱這些社群平台為「網路中介」,但若使用「網路中介」來定義這些社群平台,則忽略了他們並不完全中立的立場。艾森斯塔特建議可以創建更準確的類別來反映這些平台所代表的真實意義,如:數位策展人。
制定社群媒體的責任歸屬,並非為了解決網路上的訊息內容帶來的無數危害,而是建立一個更健康的生態系,讓民主制度與言論自由在社群時代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平衡,讓社群媒體成為真正促進參與式民主的管道。
Facebook 前環球政治廣告誠信主管艾森斯塔特(Yaël Eisenstat)的 TED Talk:「親愛的臉書,這就是你如何正破壞民主」。影: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7):總統是演員、記者成戲迷——????????美國新聞界對過度報導川普的自省
- 邱家宜|波多馬克週記(10):「訊息傳染病」威脅民主制度——網路平台治理、新聞專業與媒體識讀才能免疫
- 這不是社會的全貌!新聞工作者的同溫層效應
- ????????美國局勢動盪 媒體遭遇前所未有的改變
- 新聞媒體是否將????????美國政治推向深淵?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