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新聞道德,或考量學生就業需求:美國新聞學院是否應該抵制造謠的《福斯新聞》?(上篇)

2023 年 06 月 21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聞倫理

donation

陳曦|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早已結束,餘波卻持續至今——敗選的前總統川普在近3年後的如今,依舊堅稱「選舉被偷走了」,並挾帶大量死忠支持者不離不棄之勢,強勢爭取共和黨提名競選下任總統,而川普口中的「操縱選舉爭議」,也在大力支持川普的《福斯新聞》(Fox News)推波助瀾下,取信於無數川普支持者。

至2023年4月,《福斯新聞》因不實的大選報導,選擇與被污蔑的Dominion公司和解並賠償鉅款,其新聞道德低落的爭議再一次被新聞業界與學界搬上檯面來解釋——不過,多數的美國新聞院校仍然保持與《福斯新聞》合作,儘管教授老師對於《福斯新聞》感到不齒,卻出於學生就業考量或是言論自由的主張,仍與其保持往來,而 Dominion訴訟案會改變這個現況嗎?

(編按:本篇為文章上篇,文章重點在福斯新聞與Dominion公司訴訟案事件脈絡爬梳,文章下篇另行刊登,文章重點將著重在美國新聞學院對福斯新聞道德爭議的看法)

《福斯新聞》表現荒腔走板 堪稱「新聞道德」負面教材

當年川普敗選後,《福斯新聞》在報導中指控投票系統科技公司Dominion的計票機器造假,透過操縱將本應投給川普的選票算給現任總統拜登,Dominion公司為此提告《福斯新聞》誹謗、嚴重影響商譽。在漫長的法律流程之後,終於在今(2023)年4月18日《福斯新聞》賠償Dominion公司7億8750萬美元(約新台幣240億元),雙方和解告終。

除了Dominion公司的提告外,另一家投票系統公司Smartmatic控告《福斯新聞》誹謗的訴訟仍未落幕,預計《福斯新聞》將繼續為其「造假新聞」的行為付出更多的代價。

另一方面,《福斯新聞》當家主播卡爾森(Tucker Carlson)也在今年4月遭到解職,《福斯新聞》並未對外多加解釋,但值此敏感時機,外界不禁推測與2020大選報導的官司有關。離職之後的卡爾森,則在5月上旬公開表示要「轉戰推特(Twitter)」,並將推特稱之為世界上僅存的言論自由平台(同時不忘大加撻伐主流媒體);另外卡爾森也準備控告前東家《福斯新聞》違約,大打法律戰。

卡爾森堪稱美國極右翼的民粹意見領袖,他主持的新聞節目《卡爾森今夜秀》(Tucker Carlson Tonight)甚具影響力、經常帶領保守派意見,談論從移民政策、槍枝管制等重大又敏感的議題,並從不掩飾其對於現狀政策的不滿,節目中的爭議言論、甚至是假訊息更是層出不窮,例如聲稱「移民讓美國又窮又髒」、或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批評對俄經濟制裁、與克里姆林宮同論調地指控美國透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來「東擴」。

《福斯新聞》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相關報導上,荒腔走板的表現使這家本就毫不掩飾其極右民粹色彩的媒體,形象更加惡化、公信力自然也愈加低落,無論開除卡爾森的動機是不是想要在公關形象上止血、或是有其他更多的考量,但《福斯新聞》幾乎已可堪稱是當代「新聞道德」的經典反面教材之一。

福斯Dominion訴訟案恐破壞第一修正案對新聞自由的保護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評論文章就毫不諱言,直指《福斯新聞》與Dominion公司之間的訴訟案,「可以說是當代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媒體醜聞」、「本世紀的第一修正案鬥爭」,案子所掀起的大眾討論中,除了《福斯新聞》的煽動報導(包含卡爾森等政論節目主持人及來賓的不實言論)外,該案的調查與結果會否成為影響未來美國訴訟法審判的判例,也是社會公眾所詢問的方向。

訴訟案最終的和解結果,出乎許多法律專家和媒體人的預料,例如在美國海軍學院擔任網路安全法副教授的柯賽夫(Jeff Kosseff )便在接受《浮華世界》(Vanity Fair)訪問時,表示:「現在和解對Dominion來說,沒有任何優勢」。

事實上這起訴訟案,除了Dominion的聲譽之外,還攸關著所有美國記者的未來——有評論認為,《福斯新聞》濫用媒體資源、違背新聞道德不假,但若法庭最終做出有利Dominion公司的判決,對美國新聞從業人員來說,長年以來仰賴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提供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保護,便可能因此判例的存在而遭到破壞。

但也有另一派聲音,認為法庭對此案的裁決將檢驗美國的誹謗法是否足以追究惡意散佈謠言者的責任,並強調惡意的謊言,無論如何都不能被視同「可信的新聞」而獲得第一修正案的保障。

福斯高層擔心收視默許造假 美新聞科系表態仍維持合作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的特約作者奧爾索普(Jon Allsop)在Dominion選擇與《福斯新聞》和解前夕的4月17日,便刊登評論指出,無論此案的結果如何,都可被視作是對正試圖推動降低誹謗定罪門檻的右翼政客、右翼人士的一項重大提醒——右派自家陣營的媒體,亦將為此付出代價。

奧爾索普表示,自然以Dominion與《福斯新聞》一案的情形而言,即使目前證明誹謗成立的立罪門檻很高,但現行法規也並無保護此案所涉及的「魯莽謊言」,而就算雙方和解、沒有開庭審理,但法官也已裁定了《福斯新聞》播放了不實的說法。奧爾索普引述另一名媒體觀察家托飛爾(Dick Tofel)的評價,指出《福斯新聞》就此案達成的任何和解,「都應該被任何理性的觀察者視為認罪」。

奧爾索普的評論還寫道,事實上,《福斯新聞》在新聞製播上,基本新聞道德的匱乏,早已使得任何一名有自尊的媒體記者,都期望《福斯新聞》關閉,其老闆、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與其他《福斯新聞》的高層別再插手新聞事業,不過《福斯新聞》如今的處境看來卻似乎已經失控,並非高層能夠扭轉:Dominion提出的法律證據已經顯示,梅鐸與其他新聞台高層早知川普的「選舉被操控」說法沒有證據、不足為信,卻依然透過新聞大加傳播,原因是擔心自家的收視群眾——川普的支持者們——會轉投其他更極端(也更邊緣)的右翼競媒。

《福斯新聞》煽動了公共輿論,但如今卻擺脫不了這樣的風格,梅鐸顯然成為「自己成功的犧牲品」,與《福斯新聞》一起被「自己的力量」所困。但奧爾索普仍指出,梅鐸與其他《福斯新聞》高層也有可能低估了自己的媒體力量:若《福斯新聞》也無法說服極端的川普支持者相信選舉公平、並無舞弊情事,那麼至少也能夠讓這些觀眾轉移或是分散注意力,擺脫無止無盡的選舉新聞,直至新聞焦點過去、社會重歸平靜。奧爾索普認為,Dominion控告《福斯新聞》的這個案子,可作為媒體權力被濫用的研究案例,但同時也描繪出一幅「媒體王朝的皇帝都對自己的帝國不知所措」的可悲畫面。

不過,儘管《福斯新聞》紀錄不佳、劣跡斑斑,但大專院校的新聞科系,卻並無打算「放棄」《福斯新聞》,並表態依然會保持合作、將學生送進《福斯新聞》實習、也會依舊讓《福斯新聞》進入學校的就業博覽會延攬畢業生入職。(繼續閱讀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