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訊將公民淹沒、將國家導向分化 地方新聞媒體成為社會重新團結的可能

陳曦|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無以計數、不斷更新的媒體資訊宛如汪洋大海,將閱聽眾淹沒其中,然而民主卻未隨之更加茁壯,反而受到輿論操縱和假訊息的斲傷,新聞自由更面臨嚴峻考驗,此時相較於國際媒體或是全國性電視新聞,帶領人們回歸攸關每日生活公共事務討論的地方新聞媒體,反而成為治癒社會兩極分化、帶領社會重新團結在一起的可能。
全國性媒體主導公眾觀點
美國維吉尼亞州弗雷德里克斯堡(Fredericksburg)地方媒體《自由撰稿星報》(The Free Lanece-Star)刊登評論指出,受到高度信任的國際通訊社如《美聯社》、《路透社》,以及能夠提供深度分析的全國性報章刊物,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還有多如繁星的公共評論甚至政治宣傳,在在帶領了民眾對於公共事務的觀點和討論。
而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有線電視新聞更明顯推動了全美對於選舉、法案等重大時事的討論和激辯,當中《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福斯新聞》(Fox News)和《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更是佼佼者,自2018年以來,這三家電視台的收看觀眾數都激增。
(圖片來源:Pixabay)
民主危機顯而易見
這些媒體提供閱聽大眾的,是關於國際或是全美議題的觀點,同時這些全國性媒體的論述,也回過頭來構建和定義美國每個城市當地社區對於公共事物的討論和互動,然而加州的地方媒體《聖塔芭芭拉獨立報》(Santa Barbara Independent)社論直指,在地方選舉中,民主的危機已然顯而易見。
該篇社論細數,在選民準備在聖塔芭芭拉即將到來的地方選舉中投票時,許多重要的公職已經在無人關切的情況下,被任命給大眾陌生的人選接掌,例如掌握13.5億美元(約新台幣390億)市政預算的審計人員和稅務官。
《聖塔芭芭拉獨立報》指出,民主仰賴人民的投票自由,人民需要有選擇,才能讓民主發揮作用,然而在聖塔芭芭拉,每天只有約30分鐘的地方新聞電視報導、沒有地方新聞日報,民眾得以監督當地政府的第四權因而大幅削弱,官員當選之後幾乎無須負責,選舉成為了民眾唯一可以憑藉要求政府人員承擔責任的途徑。
被妖魔化的小眾意見
然而參與投入地方選舉的政黨有限,且幾乎都未能提攜新面孔或是引入新思想,在這種情況之下,政黨的利益,極易被擺在公眾利益的前面,而政黨與特定利益集團無法控制的候選人,往往被排除在主流目光之外,欠缺公眾關注與選舉資源。
在美國政治陷入前所未有的分裂和兩極分化的如今,與主流意見不同的人,經常在政治上遭到妖魔化,在大多數選民忙於養家糊口、沒有太多時間思考政治的時候,當政府機構將時間和資源投入在「保留權力」上,而非關注政府能夠「運用權力為人民做什麼」,生活在當地的民眾生活也就無以得到提升。
地方新聞是治癒民主的希望
而地方新聞,或許正是治癒民主所受到的創傷的希望。《自由撰稿星報》指出,當地新聞報紙不同於國際或是全國性媒體的特質是,會對「我們每天見到的人進行報導和評論」,這不僅有助於地方政府領導人與地方居民之間建立熟悉感,也能夠強化將公民團結在一起的社區紐帶。
小布希政策研究所(George W. Bush Institute)資深編輯顧問麥肯齊(William McKenzie)提出觀點認為,「地方新聞有助於營造共享文化,我們生活在一個各種政治、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都正在侵蝕我們的社區概念的時代,受人尊敬的新聞機構成為民眾表達不滿、討論問題、了解鄰居、慶祝重要時刻和定義社區身份的場域,雖不完美,但它是加強社區紐帶的一種方式」。
地方記者成為當地居民的眼睛
《自由撰稿星報》進一步分析,地方新聞的記者經常同時具備當地選民的身份,這些記者密切關注地方政府領導人如何花用納稅人繳納的稅金,而追蹤調查這些資訊,需要數小時、數日,甚至數週、數月的時間,仔細研究爬梳目前的政府預算和往年預算、和政府首長進行談話採訪、並將預算書的目標承諾和實際的實踐成果所花費的數額進行對照、將其中的項目一一聯繫。
可想而知,這是一般普通公民根本沒有時間承擔進行的工作,地方記者為其代勞,站在同一立場,同樣用選民的目光,對民選政府進行檢視。
當地方政府領導人和議會對某個事件、某項爭議保持沈默時,地方記者的任務就是深入調查了解,這些官員、議員們在做些什麼?他們的行為會如何影響當地社區?地方記者們會持續探詢納稅人渴望知道、且應該知道的答案。
地方新聞聯繫在地居民
此外,地方記者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將地方社區的居民彼此聯繫起來。《自由撰稿星報》自述其幾乎每一天,都對弗雷德里克斯堡當地社區的日常生活和居民的遭遇、故事進行報導,例如寫下從軍隊返家的陸軍中士在高中足球校隊打扮成學校吉祥物,然後在比賽開始前露出真面目,讓自己的女兒們大吃一驚的故事。
又像是報導當地工會的聚會、或是邀請讀者走出門,觀賞4月初在弗雷德里克斯堡市中心大肆綻放的鬱金香,欣賞春天花朵為彼此生活的城市所帶來的短暫而燦爛的美麗。
在媒體報導的渲染下,要在大眾面前妖魔化一個他們不曾見過的人、讓大眾對其產生憎恨很容易,甚至過於容易,只要用幼稚的侮辱加以嘲弄、再對其貼上足以嚴重扭曲、蒙蔽一個人真實身份和人格的政治標籤,就能夠達到目的。
報導中的人物首先是「人」
但地方新聞的特點是,透過對日常生活平實的報導,讀者首先認識到的,是報導中的人物首先是一個人、一個當地居民能夠接觸的人,其次才是這些人物身上所貼的政治標籤。因為距離的親近,要扭曲一個當地居民可能會在街上遇到、有機會與其共事、和其共享社區環境的人,將其妖魔化、非人化,是非常困難的。
這也是為何地方新聞在排山倒海的資訊將閱聽人淹沒的當代,更形重要的原因。因為在一個日益分裂、並深受社會兩極分化所苦的國家裡,帶領人們回歸每日生活和身邊人事物的地方新聞媒體,很可能代表了彌平分化、使意見對立的雙方依然能夠尊重彼此,將公民重新團結在一起的一絲希望。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