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 26 會前會!BBC「氣候創意節」與會筆記(4):如何激發創新且永續的製作方式?

2021 年 11 月 09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聞專業, 新聞背後

林新芮|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BBC 於 COP 26 召開前舉辦「氣候創意節」。圖:BBC(Fair Use)

如何激發創新且永續的製作方式?

BBC 氣候創意節「從發電機到飛輪:BBC 工作室如何激發創新且永續降低碳排的最新技術和工具」這個講座,分享了許多 BBC Studios 如何在每年產出 2,500 小時節目的情況下,激發創新且永續的製作方式。

而在講座「創意與透過 albert 低碳製作」中,筆者也透過影集《BANG》和《007:生死交戰》(007:No Time to Die)的創作者分享,看見官方認證的「低碳製作」能如何發揮創意並同時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BBC 工作室

比方說,BBC 自然歷史部門(Natural History Unit)從去年開始大量僱用在地團隊並進行專業培訓,一方面減少工作人員出差的風險,一方面也減少碳排、增加國際合作機會,通常導演會在家裡遙控幾千里之外的團隊,現場的公司員工人數是零。

BBC 自然歷史部門的製片主任沃爾班克(Helen Wallbank)說,「我們以前無法做到這點,如今我們成功轉型,在世界各地擁有很多小團隊,舉凡科技、虛擬畫廊、文件傳輸系統、或是透過串流讓剪接師可以待在家工作,都是減碳成功的例子。」

albert 碳排計算器

在一篇「廣電業者應該帶頭促進環境永續」的文章中提到,根據「albert」的計算,1 個小時的電視節目會產生 14 噸的二氧化碳,這還只是「製作」的部分,不包含訊號傳送與發行,用白話一點的方式說,製作 1 小時的電視節目,相當於 3 個家庭一整年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albert 是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 BAFTA的永續發展平台,旨在鼓勵電視與電影產業以降低浪費與碳足跡的方式製播,除了提供碳排計算器協助計算出該製作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總量,作為制定拍攝計畫的基準,也幫助媒體與製作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減碳,並提高節目製作端對環境影響的認識。近年來更推行 「albert認證」(albert certificate)替符合減碳製作的作品認證,2020 年獲得愛丁堡電視節「綠色獎」的威爾斯犯罪影集《BANG》,就是其中一例,甚至獲得「匠心獨具,為未來的綠色製作設立典範」的評審評語。

BBC 《albert 碳排計算器快速上手指南》。資料來源:BBC(Fair Use)

影集

影集《BANG》的製作人威廉斯(Roger Williams)是把劇組越變越綠的先鋒。威廉斯說,第一季製作到一半時,他去參加了半天的「碳素養計畫」(Carbon Literacy Project),那是有拿到英國電影協會(BFI)補助的案子都得派人參加的訓練。受訓後回到劇組,他開始從減少紙張(劇本)和免洗餐具做起,和提供餐飲服務的團隊商量一套對環境永續有幫助的菜單,並且思考如何將剩食重複利用。

到了第二季拍攝,他的作法更「激進」了,威廉斯開始尋找能夠讓整個劇組「紮營」在拍攝現場的地點進行拍攝,好處是,所有工作人員都能用走得就可以到拍攝場景,減少卡車的租用與花費,另外,由於是長期拍攝,理所當然食材的取得也要在地化,因此在交通和飲食等各個層面都達到了減少碳足跡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威廉斯説:「使用較為永續的方式製作影集,也有助於降低預算!這跟我一開始認為的『要環保勢必昂貴』的想法背道而馳。」更不用說,劇組工作人員因此向心力大增這個附加價值(因為食衣住行都在一起)!這部影集的製作經驗,真的很值得與對於「影視產業暨環境永續」有共鳴的製作人參考。

低預算影集將減碳列為降低預算的條件,大型的電影製作則可以將減碳作為增加拍攝品質與增加拍攝彈性的一大工具。

電影

2021 年,英國頭號間諜詹姆士龐德在最新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中,也先進地使用太陽能發電機了(姑且不論是道具,還是為了他的電動車)。眼尖的影迷可以在電影預告片第 35 秒左右,發現螢幕左下角有一台「發電機」,「綠色電壓」(Green Voltage)公司負責人貝克(Adam Baker)表示,這是一台可攜帶(移動)、以太陽能發電、並且還能融入電影當背景的新型設備,不僅無聲,零碳排,而且僅需 2.5 小時的太陽光即可完成充電並發電 10 小時。這不僅是電影劇組夢寐以求的設備革新,也為地球省下大量能源。

劇組燈光師辛菲爾德(David Sinfield)在受訪時表示,「這台世界第一的 20 kw 發電機,對於需要在偏遠地區或極端環境拍攝的劇組來說是最佳解;若是處於對噪音或碳排放量較為敏感的地方,這台發電機也非常值得『放進你的倉庫』。」

不過,機器永遠比人好商量。「可攜電力」(Portable Electric)公司負責人拉賓(Mark Rabin)説,與資深劇組人員的溝通節能省電的好處與新設備的操作,通常會是一個挑戰。因為永遠有在這一行做了 30 年的資深老鳥對於這台機器的第一印象是「這不行啦!」直到經過仔細說明、示範操作等,大概到第 3 天左右,才能讓他們買單。

怎麼說呢?在創新與永續的思維下,或許再怎麼資深都要能持續學習、調整作法,以符合產業的需求。拉賓表示:「這關乎改變系統、管制不必要的浪費、與組員耐心溝通、以及學會做一個長遠的決定。我們需要思考出一個誘因,讓更多人願意去做對的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