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特約記者 張怡瑩 | 譯校/田育志
在過去的兩個月內有兩份關於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的驚人報告發佈,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和美國政府先後發出警告:「氣候變遷的問題變得越來越急迫,地球正走在快速毀滅的路途中,媒體必須高度重視對相關議題的報導」,這不僅指的是對環境問題的即時新聞報導,更包含維持長期穩定的關注並保障一定的報導比例和深度。
(圖片來源:Unsplash)
去年10月7日,IPCC發佈了一份爆炸性的報告,描述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攝氏1.5度可能造成的災難,尤其對於部分地區來說將是毀滅性。全球氣候處於崩潰的邊緣,各國需要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來減少未來十年的碳排放量。
事實上,從2000年至今,全球碳排放量幾乎沒有放緩的跡象。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國美國試圖召回歐巴馬時代的氣候政策以實現2015年巴黎協議雄心勃勃的目標,現在看起來希望渺茫。IPCC提出,為了維持升溫不超過攝氏1.5度,需要對人類文明進行「快速而深遠的」變革,包含對能源、交通及其他系統的徹底變革,而這種規模的變革從未發生過。
「坦率地說,我們已經向各國政府傳遞了一個信息,」IPCC聯席主席、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教授Jim Skea在報告發佈後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現在的責任就在他們身上了……他們決定是否採取行動,」他補充道,「我們所做的就是說出全世界需要做什麼。」
IPCC被認為是氣候科學狀況的決定性來源,但它的結論也趨於保守,其結果不僅是科學的產物,也是政府間談判協商的結果。這份報告並未就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可行性提出具體立場。伍茲霍爾研究中心(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總裁Phil Duffy表示:「如果你指望IPCC跳上跳下並搖旗吶喊,你會失望的。他們做的事一如往常,就是用非常冷靜的語言發佈非常謹慎的報告。」顯然想要提高這一議題的聲量並不能僅僅依靠科學家和研究人員。
一個月後,11月23日,白宮發佈了國家氣候評估報告,與許多同類型的反烏托邦預測相似:大規模移民、疾病、更多的大火災和颶風、珊瑚礁滅絕,以及因資源引發的戰爭;並指出我們還有十年阻止上述情況發生。
毫無疑問,這兩份報告指出了當前氣候變遷面臨的巨大威脅,不過關鍵是,這兩份報告的重要性,是否在媒體報導中得到了回應?
過去幾個月的氣候報導經歷了一個動蕩的週期,不過東北大學的研究生Daniel Hentz發現,大多數新聞機構都陷入了一個歷史性的陷阱:把重大科學突破或環境變遷警告的最新消息發佈出去……好吧,接下來可以翻下一頁了。
Daniel收集了過去兩個月內的650多篇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文章,並進行了分析。為了公平起見,這些新聞報導來自各式各樣的媒體,既有諸如CNN、Fox、《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這類新聞巨頭,也有更多像Vox之類的數位媒體,甚至也包括Breitbart及其他幾個極端的評論網站。
在分析了過去兩個月氣候變遷報導的規模和範圍後,Daniel發現了相關報導的高峰和低谷都是可預測的,當相關議題的硬新聞逐漸減少,只有解說型記者(explainer journalists)還在持續對該議題上發聲。不過在第二份報告發佈之前的一段時間,硬新聞報導的數量和關注的範圍似乎有所增加。
Daniel還發現,在他收集的新聞中,總體來看依然以硬新聞(或被他稱之為即時新聞)為主,佔56%,而30%是專題報導類。但是從細部來看,在IPCC的報告發佈一天後,硬新聞的報導率下降了60%,白宮報告發佈後一天則下降了50%,而其他類型的新聞也大幅減少,新聞報導的數量呈現出一個巨大的尖峰和一個巨大的跌落,這表明氣候變遷議題並沒有成為媒體持續關注的對象。
回想新聞行業的運行狀況,Daniel的分析結果大概不算意料之外;對於容易分心的媒體和極易對新聞厭倦的公眾來說,長期將氣候變遷放在首要議題似乎難以實現。
回想一下,在上次美國選舉的三次總統辯論中,沒有任何關於氣候變遷的問題被問及,也沒有在副總統辯論中被提出來。無時無刻都有如此多的重大事件發生,如此多的樹木分散了他們對身後森林大火的注意力,尤其是與宮廷陰謀、選舉民調等競爭,氣候變遷報導很難找到一個引人注目且即時的角度。
2013年,時任《紐約時報》科學記者的Elisabeth Rosenthal曾表示:「這個地區沒有太多的新聞——我們正在觀察冰川融化——所以現在不必急著把事情寫進報紙。」
《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Margaret Sullivan在其評論文章中提出:「正如地球科學研究中最聰明的大腦發出的警告一樣,媒體中最好的人才也應該持續關注如何以一種能夠帶來變化的方式講述這個最重要的故事。」全世界需要徹底變革來緩解即將到來的危機,新聞媒體也需要這樣做。全球的記者和新聞機構都需要進行一場自我變革,有許多內容值得我們關注,但氣候變遷作為一個重要主題必須要始終保持在更核心的位置。
此外,還需要注意到的是,氣候報導也和在地脈絡有著密切聯繫。Pacific Standard的特約編輯Jared Keller在其評論文章中提到,氣候報導在全球範圍的狀況是不平衡的,而這種狀況與各國的經濟發展程度、受環境問題波及程度相關聯。
根據2013年一項發表在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 Government and Policy期刊上的調查,諸如氣候變遷這類抽象的主題「是典型的北方議題」,「諸如腐敗和貧窮等問題在全球南方國家的報紙上則佔據更高的比例。」但另一方面,來自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Geography的數據顯示,根據2004年到2015年的媒體報導,關注氣候變化的媒體主要集中在受氣候變化影響通常不明顯的地區。這兩者之間存在的一個巨大矛盾就在於,本該成為環保意識帶頭人的南部國家,反而較少關注該議題。Jared認為這層問題同樣迫切需要解決,官僚主義在全球的蔓延,比如波蘭對自由媒體的攻擊,或是巴西極右勢力的崛起,深刻影響著閱聽眾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