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AI提升寫作力?

2024 年 07 月 11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donation
陳洧農|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媒體識讀教育基金會舉辦線上系列講座「AI世代來臨 媒體的挑戰與機會」,第一場主題「AI ╳ 文字力 教你用 ChatGPT 創造爆款文案」,邀請到鄭緯筌主講。內容包括:生成式AI對於內容產製工作而言能提供的協助、坊間各種與寫作相關的AI軟體特色,以及各種與AI順暢共事的技巧。

鄭緯筌曾任《風傳媒》產品總監與《數位時代》雜誌主編,現為《經濟日報》與《科技島》專欄作家。

該讓AI做什麼?

在ChatGPT問世後,生成式AI在各個領域都有多元的運用,對於內容產製工作者來說尤其便利,除了可以節省時間和協助創意發想之外,也有助於提升顧客滿意度和掌握市場動態。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調查,生成式AI對於「寫作」最顯著的影響,就是大幅縮短了起草時間。

鄭緯筌表示,儘管AI有著強大的能力,我們最好還是不要直接搬用AI生成的內容,而是先在腦中有初步藍圖,再讓AI進行草稿撰寫或創意發想的工作較好。因為一般而言,AI給出的答案比較中規中矩、缺乏個性;有了AI的初步規畫之後,我們再進一步思考如何將其完善,會是更理想的做法。

AI問世後,起草時間大幅縮短,但值得注意的是,編輯時間卻變長了。(特約記者陳洧農擷取自線上座談畫面)

AI問世後,起草時間大幅縮短,但值得注意的是,編輯時間卻變長了。(特約記者陳洧農擷取自線上座談畫面)

各家AI特色

鄭緯筌逐一介紹了各家有關寫作的AI軟體特色,其中,Notion、Mem跟Reor都是結合了AI功能的筆記型軟體。Notion除了筆記資料庫的建構之外,寫作者也可以讓AI分析自己的文風,並尋求建議,甚至能模擬知名作家的風格寫出短篇小說。

Mem除了做筆記之外,還可以把其他筆記軟體的筆記匯入,或是用跟AI對話的方式找資料,不論是網路搜尋或是查找以前做過的筆記都相當方便。Reor也有類似的功能,每點開一篇筆記 ,就能在畫面上找到相關主題的筆記,十分便利。

WordHero需要付費使用,有80多種針對不同寫作目的的服務,從構思部落格的標題、寫作大綱,到電商文案等,可謂應有盡有。Shopia則有不錯的寫作能力,可以讓它扮演寫作教練,潤飾、改寫自己的文章。Gamma以簡報製作見長,只要輸入主題跟大綱,就能快速的生成簡報,而且有許多模板可供選擇,省去許多潤飾的時間。

至於Google出品的Gemini和OpenAI推出的Claude都有著清爽簡潔的介面,只要輸入自己的問題或需求,就可以直接互動。鄭緯筌表示,自己曾向Gemini詢問開設線上課程的建議,Gemini很快地給出具有組織和架構的課程規劃。Claude則有著能夠接受較長文本的優點,能夠讓使用者直接將完整文件上傳,完成翻譯或解讀。

AI的發展一日千里,每天都有各種新工具應運而生,可謂目不暇給,但鄭緯筌表示,我們不需要試用每一種AI工具,一來花錢,二來也花時間;使用者除了在媒體或AI相關的論壇、社群尋求建議之外,應該依據自身的需求、所屬領域來尋找適合自己的工具。

別用「關鍵字」的思維面對AI

筌現在談到 生成式AI,ChatGPT還是主流,舉凡內容生成、做摘要都是它的強項,但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讓ChatGPT提供寫作建議,或是扮演顧問的角色。

鄭緯筌表示,很多人還是會以使用搜尋引擎的方式來面對ChatGpt,但其實生成式AI的強項與搜尋引擎不同,有些問題問Google 可以得到比較明確的答案,但比較複雜的題目則適合跟ChatGPT討論,可以得到一些有趣或出乎意料的回饋。

鄭緯筌曾經把自己在《經濟日報》寫的專欄貼給ChatGPT,請它扮演寫作教練,提供寫作建議,結果ChatGPT很快給出了五項建議。鄭緯筌說,這五項當中至少有三項是可以立刻採行的,而且都相當不錯。「因為它不是人,所以它也沒有什麼包袱,更可以客觀地給我們建議。」

鄭緯荃提醒道,內容創作者在使用AI時應避免洩漏自身隱私或營業機密。(特約記者陳洧農擷取自線上座談畫面)

鄭緯筌提醒道,內容創作者在使用AI時應避免洩漏自身隱私或營業機密。(特約記者陳洧農擷取自線上座談畫面)

如何與AI共事

鄭緯筌表示,想要順暢地與AI共事,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使用正確的語法跟標點符號,盡可能用簡單易懂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問題。如果自身所處的領域有許多專有名詞,可以先進行解說或舉例,使AI能理解特定的語彙。

再來,就是可以試著用英文提問。由於時下的AI大多是以英文來進行開發和訓練,因此用英文發問有時可以得到更細膩的回饋。此外,他也鼓勵大家多練習寫作,培養溝通表達的能力。

鄭緯筌說,向AI提問時,不見得要拘泥於文字的回答,例如他前陣子在做有關AI 跟出版的相關研究時,就讓ChatGPT用圖解的方式來進行整理與呈現,讓自己能夠更好地理解研究主題跟方向。

鄭緯荃指出,與AI互動時,若能給出越清楚、具體的需求或問題,AI的回覆也會越精確、完整。(特約記者陳洧農擷取自線上座談畫面)

鄭緯筌指出,與AI互動時,若能給出越清楚、具體的需求或問題,AI的回覆也會越精確、完整。(特約記者陳洧農擷取自線上座談畫面)

問對了,才能找到好答案

「使用ChatGPT,你必須先問對了才能找到好答案。」 鄭緯筌說,在使用ChatGPT時,最好在腦海裡面先有一番畫面跟想像。「你必須先去設想你大概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答案,再回過頭去推敲要怎麼樣發問。」

我們該如何提問呢?可以從勾勒場景開始,先設想自身所在場景與產業別,然後為AI設定一個角色,並提供脈絡與參考資訊。再來就是透過多輪的對話,以及根據AI的回饋,不斷把答案收斂、聚焦。鄭緯筌建議使用一種叫做「思維鍊」的提問技巧,也就是將複雜的提問拆解成許多更小的步驟,逐步深入,可以讓AI回答時更詳細地展示出推理過程和思路邏輯。

如果在跟AI互動的過程中,總是覺得它答非所問,或者對回饋不滿意,最好稍微休息一下,檢討是不是有方向不清晰、表達不明確等問題。

鄭緯筌推薦大家閱讀《提問的設計》,書中提到「提問是一個讓人們透過創造式對話重塑認知與關係的媒介」;鄭緯筌認為,此書雖然在AI問世之前就已出版,但其中提及的許多概念都與生成式AI有許多呼應之處。他說,許多人對於「提問」這件事非常陌生,或是不擅長提問,但現在已經是不同的紀元,想要擁抱AI,不只需要正確的知識,更需要學習正確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