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獎要求參者揭露AI使用情形 45位入圍者有5人表示使用人工智慧


萬巧蓉|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今年(2024)普立茲獎首度要求新聞類別參賽者需披露作品中人工智慧使用情況。根據普立茲獎評委會主席米勒(Marjorie Miller)統計,今年共收到約1200份報名,入圍45 位,其中有5人在研究、報導、撰寫報名資訊的過程中使用人工智慧。(編按:2024年普立茲獎將於5月6日公布入圍者及得獎者。)
米勒表示,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被更加廣泛地運用,普立茲董事會自去年初便開始討論人工智慧的政策,也盼能更深入了解人工智慧的能力與其危險性,畢竟在當時,人工智慧工具的發展正面臨一波不安的聲浪:「噢不!魔鬼來了!」
不過,新聞界與 AI 已經開始更密切的合作發展。去年7月,OpenAI與美聯社達成一項為期兩年的新聞與技術共享協議,這是大型美國新聞公司與人工智慧公司首次達成的官方共享協議之一。另外,OpenAI也提供了500萬美元作為「美國新聞專案」(American Journalism Project)經費,提出兩年的合作計畫,希望找出利用人工智慧來支援地方新聞的最佳方式。
當月,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兼「布朗媒體創新研究所」( David and Helen Gurley Brown Institute for Media Innovation)所長馬克.漢森(Mark Hansen)為普立茲董事會開設了人工智慧速成課程,說明新聞編輯室中人工智慧應用的廣泛基礎知識,從查詢大數據,到抓取大型語言模型編寫程式碼等等。
馬克.漢森也與各組織的人工智慧專家合作,包括:馬歇爾專案(The Marshall Project)、哈佛創新實驗室(Haravard Innovation Labs)的新聞編輯室機器人、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合作媒體中心,合製了介紹大型語言模型和新聞編輯室使用案例的資訊影片。漢森還主持了一個問答小組,由彭博社、The Markup、McClatchy 和 Google 的人工智慧專家組成,其中一位專家之一是Carrie J. Cai,他是Google人工智慧部門的研究科學家,專注於人機互動。
對於普立茲獎的新規定,漢森說:「我將此視為一個機會,去體會記者為生成式人工智慧帶來的創造力。」米勒表示,董事會始終抱持探索的思維與做法,未曾考慮過限制或禁止人工智慧的使用,因為他們認為,這會阻止新聞編輯室去參與創新的技術。不過,除了關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他們也將會費時去理解相關的版權法規、資料隱私疑慮和機器學習模型的偏見等。
喬治波克新聞獎考慮新增揭露使用人工智慧規定
喬治波克新聞獎(George Polk Awards)同樣是新聞界頗負盛名的獎項,獎項策展人約翰.丹頓(John Darnton)表示,預計從今年春天起,會為明年的比賽規則增訂人工智慧揭示的政策。
喬治波克新聞獎與約翰.丹頓也不打算排斥生成式人工智慧,丹頓表示,之後傾向要求參賽者於報名文件中表明他們是否使用人工智慧,以及其使用的程度,若評審需要,也可以個別理解特定參賽作品的狀況,執行上會以具體情境作考量,而非制定一體適用的規定。
由於此獎項的設立源於同名記者喬治.波克於1948年報導希臘內戰時遭暗殺,欲表彰他作為調查記者的勇氣無畏、毅力、聰慧的應變能力等。喬治波克新聞獎向來著重表彰調查記者本人,而非新聞機構或出版商。因此,喬治波克新聞獎對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考量,也在於人工智慧是否能夠持續彰顯調查記者本身的榮譽,以及是否會給予技術過度的榮譽,而忽視了報導背後記者的犧牲與努力。
對丹頓而言,如果生成式人工智慧成為整篇報導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部分,他會對報導內容持懷疑態度,「大多數的調查報導都依賴著某種(記者的)道德判斷,我無法相信生成式人工智慧可以做出這種判斷。」他以今年的獲獎者之一為例——《匹茲堡郵報》和 ProPublica聯合調查醫療設備公司飛利浦掩蓋了呼吸器的瑕疵與投訴——丹頓就認為,儘管生成式人工智慧可能可以識別、羅列飛利浦涉嫌違反的法律條文,但人工智慧其有限的語言能力,AI是否能如同記者般巧妙的撰寫,在細微處傳達出企業的惡意,他是保持懷疑態度。
「我在很多方面都很老套,喬治波克新聞獎也一樣。」丹頓説:「畢竟,獎項的象徵是一支羽毛筆,甚至不是(更先進的)打字機。」
不過,喬治波克新聞獎專員雷夫.恩格曼(Ralph Engelman)指出,獎項向來具有靈活性與開放性,願意認可非傳統的工作,像是如今已司空見慣的電腦輔助所產出的內容。過去,喬治波克新聞獎還早於普立茲獎頒發給純網路新聞與聲音類報導。
參考資料
- Nieman Lab – 〈Five of this year’s Pulitzer finalists are AI-powered〉
- AXIOS – 〈Exclusive: AP strikes news-sharing and tech deal with OpenAI〉
- Nieman Lab – 〈OpenAI will give local news millions to experiment with AI 〉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美聯社公布人工智慧報導準則 記者仍是不可取代
- 人工智慧大躍進,但AI會取代新聞工作者嗎?
- 尼曼新聞實驗室2024年新聞業預測|人工智慧篇,上篇|搜尋引擎導引流量下滑 AI促進新聞「客製化」發展
- 尼曼新聞實驗室2024年新聞業預測|人工智慧篇,下篇|AI人機協作成趨勢 人類優勢無可取代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