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公布人工智慧報導準則 記者仍是不可取代


朱弘川|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向來被視為新聞記者寫作指南的美聯社格式手冊(The Associated Press Stylebook),近來更新有關人工智慧的章節,並發布數個新條目,以提醒記者在處理報導時應注意的事項。
就在今年七月,美聯社己與ChatGPT製造商OpenAI達成協議,美聯社將利用 OpenAI的技術來增進新聞產製流程,而OpenAI也被允許使用美聯社的文稿和檔案,以建立和優化人工智慧語言模型。根據雙方的協議,OpenAI可使用的文稿內容,最遠可回溯至美聯社1985年的新聞報導。
由此可見,OpenAI和其他科技公司若要增加其人工智慧模型的可靠度,勢必得吸收大量文字作品,例如書籍、新聞文章和社群媒體聊天內容。
而美聯社自2014年來便開使用人工智慧產出樣版文章,例如企業營收報告、體育賽事精華或記者會現場記錄等。隨著兩家公司的合作,近期美聯社也更新寫作準則,以表明對人工智慧在新聞使用上的立場。
美聯社標準和包容性副總裁Amanda Barrett在公司的官方部落格寫道:
準確性、公平性和速度是美聯社新聞報導的主導價值,謹慎使用人工智慧可以服務這些價值,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改善既有的工作流程。然而,美聯社記者的核心要務,以為其會員和客戶收集、評估事實並將其整理成新聞報導、影像、照片和音訊,此一本質不會改變,人工智慧也不會以任何方式取代記者。
在聲明中,美聯社強調記者仍是新聞工作的核心,人工智慧雖做為新聞工具使用,但記者仍有保最後的裁量權。「如果記者對材料的真實性有任何疑問,他們就不應該使用它」,Barrett在聲明最後提到。
此外,Barrett在受訪時也推崇像是調查報導或民意調查,這類對消息來源所提供的資料追根究柢的行為,才是其他記者可借鏡的標準。
這次更新的手冊也提到,記者應對人工智慧開發人員的說辭持保留態度,避免在未核實言論的情況下,過度引用其技術的威力,以及忽略當前各界對這些工具的擔憂。
負責這次手冊人工智慧章節更新,同時也是調查記者出身的Garance Burke,在與英國牛津大學路透研究所的訪談中提到,那些將人工智慧視為突破性技術的開發人員,其言行往往隱含誇大的營銷策略,做為記者, 除了諮詢專家,更應該思考如何評估系統人員、學者的研究資料、並了解監管機構對資料的蒐集方式。Burke強調,綜合不同的視角將幫助記者以更深入、更準確的方式來報導相關內容,而不是堅持那種令人窒息、一味炒作的報導。
手冊中的一個新條目還警告記者應避免「將人類的情感和行為過度投射在這些系統模型」,因為系統本身沒有思想或感情,過度的對其「擬人化」會讓讀者錯亂, Burke表示,暗示它們有思想、感情,發揮類似人類的作用,都無助於公眾對這些技術功能的理解。
Burke對於人工智慧也提出了她的擔憂,她提到,如果一個有關兒童福利政策的演算法,其運算的資料庫以有色人種家庭為多數,這會導致模型最終做出何種選擇?或者,一個語言模型,其資料庫以網路上的大量文本為主,但其中包括許多陰謀論,那模型能有效排除嗎?
Burke呼籲,對人工智慧的報導不應停留在其模型是好或壞的爭論上,而應該回到新聞基礎,思考這些系統是如何運作、是否受到適合的監管、又有誰從中獲利和受益,以及哪些群體可能受到這些工具的負面影響等面向上。
在建構這些系統的過程中,的確存在人為偏差,因此,何種方法做為選擇依據是至關重要的。隨著有關人工智慧的新聞報導成為不同路線和平台的主要內容,思考這些新聞問題也是迫在眉睫。
參考資料
- Nieman Lab – 〈“Not a replacement of journalists in any way”: AP clarifies standards around generative AI〉
-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 〈Focus on the humans, not the robots: tips from the author of AP guidelines on how to cover AI 〉
- AP – 〈ChatGPT-maker OpenAI signs deal with AP to license news stories〉
- AP Definitive Source – 〈Standards around generative AI〉
相關文章
- 鏡電視外部公評人翁秀琪:用新聞產製準則防止生成式AI傷害新聞專業
- 鏡電視外部公評人翁秀琪:新聞室裡的AI 倫理問題
- 鏡電視外部公評人翁秀琪:當生成式AI捏造虛假的媒體來源和內容 新聞專業將毀於一旦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人工智慧大躍進,但AI會取代新聞工作者嗎?
- 「2021 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No. 2/曹嬿恆X李比鄰X劉彥伯|AI、機器人與事實查核:群眾協力與人工智慧
- 假新聞是真的?人工智慧將火上加油!
- 人工智慧在新聞編輯室的應用與道德風險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