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一世紀 BBC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朱弘川|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在全球廣為人知,作為人們政治和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成立背景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虛無主義的回應,由一群年輕有遠見的人在1922年創建,他們拒絕戰爭的殘酷宣傳,企圖建立一個新的公共空間,利用廣播技術的無限性,無視等級制度和跨越傳統障礙,傳送人們應該知道的消息。
其中一位先驅,曾任BBC廣播台和電視台長的巴恩斯( George Barnes)認為,BBC是「傳播娛樂和指引人們方向」的工具;該公司的第一任董事和第一任總裁約翰里斯(John Reith)也說,希望它是人與人之間「嶄新的、更好關係的表達」。綜合先驅們的思維,他們相信思想能夠改變生活和社會,所有人若能平等獲取訊息,將使個人能夠在關鍵時刻做出自己的決定。
但做為一家肩負全民福祉的機構,自然也離不開政治渾水。BBC成立第四年,適逢1926年英國大罷工,當1千多萬多名礦工為自身薪資抗爭時,當時的財政大臣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在罷工中採取強硬立場,企圖接管BBC獲得輿論控制權,利用媒體盡快平息這場紛爭。
正是這個最不穩定的時刻,BBC成為了「公共服務機構」,雖然後來被批評過於傾向政府,但它確實讓勞資雙方的意見都能忠實呈現。重要的是,人們開始相信它能準確地傳遞正在發生的事情,若從這角度來說,BBC是站在人們這一邊的。
國際新聞的未來面臨的挑戰
BBC於2022年10月18日慶祝其100歲生日。與此同時,該機構正面臨來自全球娛樂內容品牌的競爭,也引發人們對其資金可持續性的擔憂,首當其衝的,也許是國際新聞業務的縮減。
BBC的國際新聞頻道(BBC World Service)成立於90年前,在各大洲以40種語言提供新聞和節目,在現今社群媒體和網路新聞日益興盛的世界中,它面臨著關於資金、目的,以及公廣媒體角色調整的重大挑戰。
目前,BBC國際新聞業務大部分由執照費資助,另外三分之一費用由英國政府承擔。BBC聲稱,截至2021年11月,國際新聞業務每周可吸引3.64億全球觀眾。
即便已過了一百年,廣播(radio)仍然是與世界連結的手段之一,也是BBC國際新聞的核心部分。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並且價格合理,替世界上難以接觸媒體的人們提供了相對容易獲得新聞的機會。短波廣播(shortwave)至今仍是長距離傳播最經濟的工具,也很難被敵對政權封鎖。
最近,由於擔心俄羅斯會破壞烏克蘭的網路設施,並對內豎起防火牆防止人民接觸西方媒體資源,BBC已重啟面向兩國聽眾的短波廣播服務,英國政府也揖注 410萬英鎊的資金支持這一舉措。
2010年時任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決定從2014年起撤銷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對BBC國際新聞的資助,這似乎間接否定BBC在過去60年,利用文化資源促進英國在海外利益所付出的努力。
從另一角度來看,若斷了政府的金援,單以執照費為BBC國際頻道主要資金,這似乎消除政府控制的疑慮,然而,在BBC收入逐漸受到擠壓的情況下,這似乎難以持續。
2017年,BBC建立17個新的外語廣播和網路服務,為了提高收聽的覆蓋率,它在全球主要城市購買FM廣播頻段,並部署了網路廣播,讓越來越多的用戶可以透過行動裝置訪問。除了聚焦非洲和亞洲,國際頻道也加強其阿拉伯語和俄語服務,為那些「急需可靠消息」的人提供服務。
假新聞層出不窮,更確立BBC當初設立國際新聞的宗旨。作為回應,為杜絕商業或地緣政治利益服務的不真實的報導,BBC與其他全球媒體合作處理虛假新聞,並分享誤導性活動的情報。
諷刺的是,今年9月BBC決定裁撤國際新聞400個職缺,可以想見,未來阿拉伯語、波斯語、印度語和中文等的廣播服務將消失,英語廣播的節目也將減少。這些組織瘦身將減少BBC在海外的影響力,也可視為將業務重心,從短波廣播移轉到網路廣播的過渡期。
然而,完全放棄無線廣播將是錯誤。正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例子,廣播仍然是許多無法接觸網路,又極需可信新聞觀眾的最佳途徑。
取消執照費將擾亂整個廣播市場
BBC接下來的問題很棘手,因為社會對其資金的質疑可能讓這百歲機構生日也不快樂。
自1922年以來,媒體格局發生巨大變化,英國需要決定是否需要一家透過公共方式資助,並對公眾負責的廣播公司,或者開放個人自行支付費用並對市場負責。
執照費的徵收基於使用BBC節目(最初是收音機,然後是電視機)的技術應該為其內容付費的概念,目前單戶家庭每年的費用為159英鎊。可以理解,BBC的執照和治理當初都是刻意設計的,以減少政府、消費者和企業的影響。但現今充斥Netflix和Amazon等娛樂品牌的世界裡,一些人認為執照費制度需要改變,甚至完全廢除。
例如,某些人希望執照費能成為一種稅,與房屋稅或個人的收入相關聯,但這將使政府對BBC的資金產生更大的影響,就像控制其他社會服務一樣;也有人希望BBC能依賴廣告資金,但英國電視廣告市場每年價值約40 億英鎊,而BBC僅靠執照費收入就高達38億英鎊。
如果執照費廢除,BBC開始依賴廣告收入,廣告市場勢必重新洗牌,商業廣播公司不僅將遭受重創,BBC能否在收入大幅減少的情況下運作,又是另一個問題。
其他人則認為,BBC應開放自由訂閱,與Disney+、Netflix或Apple TV運作方式一致。然而,最近英國通信和數位委員會對BBC金源的調查提到,有必要進行改變以確保其可持續性,並認為至少開放部分公共廣播服務進行訂閱。
英國政府對該調查的回應是,執照費類似累退稅制(regressive tax),無論個人財富或收入如何,皆要求支付相同的費用。
其他專家則關注BBC對英國社會的好處以及確保其普遍可用的必要性。根據英國公共媒體盟(Public Media Alliance)2016年對公共廣播調查,執照費仍為公共廣播的獨立性提供了最好的保護。
根據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研究主任皮卡德(Robert Picard)的研究,當前媒體的金源籌措(BBC的執照費、商業媒體的廣告或網路訂閱)能很好地共存,若將它們合併,將損害這三種模式。而且相關研究提到,BBC的運作並沒有削減商業廣播公司,它們仍然非常成功且具有競爭力。
因此,政府如何處理BBC的資金將對英國產生重大影響,這將是經濟上、文化上和政治上難題。我們可以想像:如果訂閱或廣告成為BBC未來的籌資機制,商業部門將佔用大量資源,影響英國廣播和串流媒體公司以及獨立製作公司的財務,導致所有商業電視可用資金總額將減少,它們對地區和國家經濟,以及就業的貢獻將減少;如果選擇稅收作為籌資機制,BBC也需要設立新的稅收徵管部門並進行人事安排,從而拉高公共支出,這些都是艱難的選擇。
來自BBC內部的聲音
BBC媒體事務編輯阿莫拉加爾(Amol Rajan)也提到BBC在回顧過去百年豐功偉業的同時,未來將思量的問題。
贏回民眾的信任
要建立信任很難,破壞起來很容易。信任度的下降對BBC是一種威脅,因為人們不會為他們不信任的東西付費。從BBC爆出的醜聞,像是知名主持人薩維爾( Jim Savile)的性侵事件、記者巴席爾(Martin Bashir)偽造文件騙取戴安娜王妃的採訪等,諸如此類的事件已侵蝕公眾對BBC的信任。
現今又是充斥虛假訊息的時代,在一個謊言比真相傳播得更快的世界裡,正確(accuracy)是新聞業最高原則的信念已經遭到破壞。但對某些記者來說卻是個機會,他們投入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查明真相,而真相仍然是多數人所看重。
運營成本
面對像Netflix這樣價值數百億的公司,BBC營運成本僅約50億英鎊,未來勢必得陷入困境。其次,串流媒體服務也提高人事和節目成本,BBC將不得不減少產量,這代表將專注在自己能做而其他公司不能做的事情。
找回年輕族群
根據相關調查,16至24歲的英國人花在TikTok的時間就比看廣播電視要多,在過去十年中,年輕世代花在電視上的時間減少了三分之二。
BBC最可怕的噩夢是與消費者的生活脫節,近期最明顯的例子是在板球比賽轉播權爭奪戰中,輸給天空電視台(Sky Tv),也喪失火紅真人秀節目《大英烤焗大賽》(Bake Off )的首播權,拱手讓給以廣告收入為主的公共電視Channel 4。
的確,在特定重大時刻,BBC還是保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未來呢?讓BBC和年輕族群漸行漸遠還包括TikTok、Netflix和Spotify等外來勢力。
為了保留電視執照費,BBC必須「討好」所有人,或者至少盡可能地適合所有人,這與現任總裁總裁戴維(Tim Davie)極欲恢復BBC岌岌可危的公正性目標不謀而合。
但像英國這樣邁向數位化、還得兼顧多樣性和包容多元思想的國家,要找到一套吸引所有人的方法是非常困難的。
即使BBC承認它將不得不做得更少,專注在市場所不能提供的東西,但目前的基金模式也取決於能否證明其跨越世代、地理和性別鴻溝的吸引力。
BBC和政府關係一直不甚融洽,但現今卻有兩個不同之處。首先,來自政府的敵意更加無情,部分原因是社交媒體和當今的文化戰爭。其次,BBC的敵人們,已可以利用串流媒體的興盛,批評執照費不合時宜。也許BBC可以抱怨這些反對是基於意識形態,但論點卻建立在技術發展上,這是BBC逃避不了的問題。
持平而論,英國社會對電視執照費仍有強烈的反彈,尤其在社群媒體和影音網站YouTube和Instagram環境下,強迫徵收費用是制度是有檢討的空間。
種種挑戰加在一起,BBC必須使用最新的技術來確保與民眾建立關係,說服民眾為BBC付費是物有所值,同時讓反對者望而卻步。
總結來說,這家百年老店最好情況是回到創始時期,BBC首任總裁里斯在1922年就提到的:BBC最大的優勢是作品的質量而不是數量。
參考來源:
- The Conversation:〈BBC at 100: the future for global new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 World Service〉
- The Conversation:〈BBC at 100: a century of informing, educating, entertaining – and trying to keep politicians honest〉
- The Conversation:〈BBC at 100: scrapping the licence fee would disrupt the whole broadcasting market〉
- BBC:〈Five challenges the BBC faces as it turns 100〉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英女王逝世 英媒獲得巨大流量與收視率 BBC遭指控王室報導有失公正
- 沒有BBC的日子會如何?
- 全球最多粉絲的新聞媒體!看BBC的Instagram經營心法
- 何鉅華|BBC 嚴格社群媒體內規出爐:不可在臉書推特隨意表態
- 傳統新聞室轉型:BBC如何利用Instagram吸引閱聽人?
- 何鉅華|性別平權!BBC向新聞學界推廣50:50行動專案
- 流失年輕讀者的挑戰?BBC的因應之道!
- 賴昀|英國人眼中的BBC
- 何鉅華|BBC 推行地方民主記者計劃
- 何鉅華|BBC節目將更趨英國化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