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捷克新聞業的4大挑戰

2024 年 03 月 7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donation

劉郁葶|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當今全球的新聞業,都面臨報紙發行量下降、廣告收入減少、網路媒體競爭加劇、投資減少與裁員等問題,新聞媒體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和壓力,捷克也不例外。

而在捷克,新聞業主要面臨的問題如「私營媒體寡頭化」、「公共媒體預算不足」、「地方新聞消失」與「假訊息流竄」,以下將分別解析。

捷克新聞媒體面臨私營媒體寡頭化、公共媒體預算不足、地方新聞消失與假訊息流竄等問題。(圖片來源:特約記者劉郁葶提供)
捷克新聞媒體面臨私營媒體寡頭化、公共媒體預算不足、地方新聞消失與假訊息流竄等問題。(圖片來源:特約記者劉郁葶提供)

政治人物掌握媒體

《Building Trust in Journalism》報告提到,自1989年天鵝絨革命以來,捷克的媒體產業主要由德國公司和瑞士企業掌握。這些企業更是在2008年,開始向捷克當地富翁與企業家出售媒體,這一過程俗稱為「寡頭化」(oligarchizing)。

當媒體資產紛紛落入有權勢的億萬富翁手中,捷克記者憂心忡忡,看著這些富商對媒體經營並非真的感興趣、有理想,而是希望用媒體來壯大自身聲量,與影響公眾輿論。

舉例來說,捷克前總理、商業大亨安德烈·巴比斯(Andrej Babis),他的公司 Agrofert 收購捷克具影響力的新聞媒體中多數股份,包括著名報紙《Mladá fronta Dnes》,以及相當受歡迎的新聞網站《iDnes Lidové noviny》,和最大的私營廣播電台《Radio Impuls》;另有能源集團老闆 Daniel Křetínský ,以及礦業家 Zdeněk Bakala等商人入股其他媒體。

捷克前總理巴比斯收購著名媒體《Dnes》。(圖片來源:特約記者劉郁葶提供)

捷克前總理巴比斯收購著名媒體《Dnes》。(圖片來源:特約記者劉郁葶提供)

「寡頭化」的現象在2019 年10月達到頂峰,當時捷克首富彼得·凱爾納(Petr Kellner) 宣布他將收購中歐媒體企業(CME),CME在該捷克擁有30 家電視台,其中包括擁有約全國35%觀眾、 62% 的電視廣告市佔率的捷克電視台TV Nova。

儘管媒體並非是相當「有利可圖」的營利事業,但富商們看到投資媒體的潛在價值。一位媒體分析師指出,「總理(巴比什)最明顯的影響力是隱藏某些故事。負面報導放在報紙第三頁或第四頁,或完全不寫。當媒體談到巴比什與政府的態度時,有明顯的偏見,顯然試圖宣揚某些有利於政府的正面故事,同時攻擊反對派或帶給反對派負面影響。」

此外,巴比什甚至在2014 年1月,因為《Dnes》日報記者弗拉基米爾·塞維拉(Vladimir Sevela)發表對 Agrofert 的批評,而開除了他。幾個月後,巴比什訓誡團隊中的一名記者,因為對方沒有報導到 ANO(巴比什政黨)的某次記者會。

富商與政界人士收購捷克主流新聞媒體、地方媒體,導致捷克在2020 年無國界記者(RSF)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從過去的16 名下降到第40 位。記者能選擇真正的獨立媒體有限,必須遵循媒體持有者的政治立場,也成為記者的道德困境。

公共媒體預算不足

捷克公共媒體是迄今最受當地觀眾信任的媒體,被視為獨立、具批判性、公正的媒體,是寡頭擁有的媒體所缺乏的。根據 2020 年8 月的最新綜合調查,捷克公共電視台受到78% 民眾的信任,捷克公共廣播電台則有 62% 的信任度!

不過,一位捷克分析師表示,捷克公共電視與廣播電台雖然「表現出色,但預算遠低於德國電視台」;公共媒體的資金來自每年的執照費(licence fee),然而執照費已近 15 年沒有增加。

捷克的公共電視和廣播電台的的執照費,已有近15年沒有增加。(圖片來源:特約記者劉郁葶提供)
捷克的公共電視和廣播電台的的執照費,已有近 15 年沒有增加。(圖片來源:特約記者劉郁葶提供)

由於預算過低,導致媒體走裁員的地步;根據捷克《Digital News Report 2023》, 2022 年,捷克公共廣播電台宣布裁員 60 人,計劃在 2023 年再裁員一次。捷克電視台則透露,計劃到 2024 年解僱 250 名員工,並採取其他節省成本的措施,包括停止投資。兩家公共媒體都將此歸咎於多年來執照費凍結,導致財務狀況持續惡化。

另一方面,人們認為捷克電視台面臨的威脅,是因為捷克電視理事會(Czech Television Council)新成員的任命。該理事會由15名成員組成,成員的任期為六年,每兩年選舉三分之二的成員,由眾議院選舉和罷免。選出的成員呈現各地在政治、社會和文化的觀點。

儘管理事會不控制電視台的編輯方向,但理事會成員可以任命電視台主任,且必須批准年度報告和預算。有專家提出警告,「這種權力轉移,不可避免的後果是,公共媒體將提供政客傳播訊息更友善的空間。」報告引述,廣播委員會現在的主導者,多半是公開表態親政府的人,或試圖壓制捷克廣播電台內部批判性的人。

不過,整體來說,捷克公共媒體仍維持高品質、專業的內容。特別是捷克公共廣播電台,其線上入口網站 iRozhlas.cz因發表政治腐敗、企業犯罪有關的調查報導而獲獎。該網站的記者表示:「我們提供準確、真實和平衡的新聞報導。 在我們發布任何新聞之前,需要兩個獨立的資訊來源。為保持獨立性和公正性,我們有內部管理體系,限制任何政治或其他外部力量影響製作新聞內容。」

地方新聞消失

1980年代末期,捷克斯洛伐克的共產政權垮台後,誕生在捷克的地方媒體如今幾乎消失殆盡。背後的原因之一為,捷克斯洛伐克企業集團Penta在收購70 家地方日報後,接著關閉、集中或縮小新聞編輯室。

捷克的地方新聞正在急劇下降。(圖片來源:特約記者劉郁葶提供)
捷克的地方新聞正在急劇下降。(圖片來源:特約記者劉郁葶提供)

此舉使捷克諸多地區變成「盲點」(Blind spot),意即這些地方沒有媒體報導當地時事。更別提深度的調查報導,很少有地方記者參與其中,除非吸引到布拉格新聞機構的注意,否則幾乎看不到地方深度內容。

地方新聞數急劇下降,苦撐的獨立地方媒體只能被迫靠「廣告」維生,違背新聞道德原則時有所聞。在《Building Trust in Journalism》報告中提到,「廣告商會封鎖對其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的報導,地方當局的政客也會如此。」這些看似為新聞的「廣告」通常是地方政府出資,然而,許多閱聽人不能區別眼前的新聞不是「新聞」,而是「廣告」。由於地方新聞品質下降,也導致在地讀者對公共事務冷漠,而減少對議題的關注。

此外,「不與時俱進」也是在地媒體的問題。專家表示,這些還存在的獨立報紙,仍停留在過去的經營方式,採用傳統的報導與佈局方式。它們放在網路的內容有限,拒絕考慮新的商業模式,也導致地方新聞難以觸及閱聽人。

打擊假訊息

根據捷克《Digital News Report 2023》報告,2022 年捷克政府推出新政策,以加強防範假訊息,特別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值得注意的是,捷克是少數幾個終止俄羅斯宣傳頻道Sputnik和RT的廣播,並暫時關閉國內幾個知名假新聞網站的歐盟國家之一。

然而,這不代表捷克境內沒有假訊息流竄的問題。在《Building Trust in Journalism》報告提到,捷克境內經常出現「連鎖電子郵件(Chain mail)」的現象,有心人士會將來自親俄宣傳網站的電子郵件,寄給不使用臉書的人,特別是老年者。

捷克出現「連鎖電子郵件」的現象比其他國還要高。(圖片來源:取自Pixabay免費圖庫 Image by memyselfaneye from Pixabay)
捷克出現「連鎖電子郵件」的現象比其他國還要高。(圖片來源:取自Pixabay免費圖庫 Image by memyselfaneye from Pixabay

媒體分析師指出:「我們發現,迄今這些連鎖電子郵件在捷克的發生率最高。這在其他國家似乎不是一個明顯現象。」這些郵件看似是新聞,但內容取自親俄人物或政黨的假訊息網站,這些內容尤其與選舉相關。而收到郵件的人,也經常將它們轉發給家人與朋友,並警告他們主流媒體充滿「謊言」,連鎖電子郵件成為傳播假訊息的有力工具。

假訊息的出現,凸顯立法加以防範的必要。然而,擬議的法律一再被推遲,引發人民的擔憂。甚至在2022年底,打擊假新聞的行動計畫草案被洩露,其中包括集中國家廣告,以及提供獨立媒體財政支援的建議,這項草案引起出版商聯盟的強烈批評。捷克政府於是在今年(2023年)2月回應,並廢除打擊假新聞的專員職位(僅一年前設立),結束打擊假新聞的工作。

從私營媒體寡頭化、公共媒體預算不足,到地方新聞消失與假訊息流竄,要解決捷克的新聞議題,需要政府、民間單位與公民協力合作。解方包含:立法確保新聞媒體的獨立性,保障媒體不受政治利益影響;增加對公共媒體的預算,以及補助地方媒體,讓媒體有資源持續做出高品質內容;加強公民的媒體素養,提高對資訊的辨識能力。透過這些策略,讓媒體確實發揮「第四權」的監督角色,助於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