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社會公器獎|評審召集人胡元輝+得獎單位感言

2021 年 11 月 26 日 | 卓新獎, 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 卓越新聞電子報

劉書妤|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卓越新聞獎除了以記者個人提出申請的優秀作品之外,還有社會公器獎與特殊貢獻獎,以兩年為期輪流舉辦。本屆卓越新聞獎頒發「2021 年社會公器獎」,以鼓勵媒體成為社會公共資源,促進大眾關心社會公義。

本屆得獎單位「報導者」創立於 2015年,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非營利網路媒體,以公眾捐款維持營運,確保媒體的獨立自主。成立六年來,致力於公共議題的深度調查報導,如《血淚漁場》、《煙囪之島》、《傾斜掉的台鐵》等。因此獲得本屆卓新獎社會公器獎,評審讚譽報導者以非營利方式開創嶄新經營模式及獨立報導風格。

何榮幸:廢墟開出一朵花、亂世守護一畝田

「這個獎項屬於報導者的每個人和所有支持的讀者。」報導者創辦人何榮幸笑說,回顧六年前創立報導者其實有點想哭,當初無人看好,覺得很理想但「穩死」。初創立時,報導者沒有知名度和影響力,記者採訪充滿困難,剛上線的第一個月,定期定額捐款者只有四個人,也一度讓他擔憂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

當時,他抱持著「媒體改革、媒體公共化和調查報導」三個理念成立報導者,用兩句話來形容的話便是「廢墟開出一朵花、亂世守護一畝田」,無非是希望透過跨世代的努力推動媒體改變。

何榮幸說:「新聞創業這條路很艱辛,這是我們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很辛苦但也看到很多不一樣的風景。」目前報導者的付費支持者已成長到五千兩百多人。在運營非營利媒體的路上,他們學會以核心內容和創新活力驅動成長。他表示,若要證明媒體組織存在的價值,除了推出好內容,更要與時俱進,報導者明年將在北中南舉辦贊助者大會,壯大非營利媒體和深耕社會的影響力。

李雪莉:對有權者說真話,幫助無權者發聲

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表示,在採訪的過程中發現,某一矯正署的心理師讀完報導者的作品「廢墟裡的少年」後,期望為這些高風險孩童盡一份心力,而進入矯正署工作。受訪者在不知不覺間受到改變,這是報導者團隊最初們並未想到的收穫。

李雪莉提到,一開始的創辦目標是成立非營利媒體,使記者從點閱率的漩渦中釋放,不被政治和商業利益夾殺,讓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能一次次重返現場、深入田野調查,編輯則能專注選題。

「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兩件事,『Speak the truth to power and speak to powerless』對有權者說真話,幫助無權者發聲。」

胡元輝:媒體社會公器值得大家一同追求

本屆社會公器獎評審召集人胡元輝表示,媒體存在的價值為滿足社會公益,此獎項鼓勵媒體發揮社會公器的精神。他稱讚,報導者的模式證實了只要是好新聞,無論是商業營利或非盈利,大家都願意支持。報導者還積極推動數位創新,以資料視覺化、數位新聞等在調查報導中展現多元形式。最後,胡元輝也呼籲各媒體組織共同進步,「希望報導者的成功能帶給更多媒體啟發,媒體社會公器值得大家一同追求。」

2021 年社會公器獎暨第二十屆卓越新聞獎》——珍惜新聞自由・戰勝資訊瘟疫(現場及相關報導——依頒獎典禮順序):

????  總綱

????  2021 年社會公器獎

???? 新聞攝影獎

???? 突發新聞獎

????  不分媒體類別

????  廣播及網路(音頻)類

????  平面及網路(文字)類

????  不分媒體類別

????  電視及網路(影音)類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