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屆卓越新聞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特寫新聞獎——現場紀錄

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特寫新聞獎|
許詩愷:真正崇高的理性,是直視痛苦而不轉身冷語;溫柔則是有所取捨,仍不輕言後退,這是記者的責任之一。
李謙謙|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第二十屆「平面及網路(文字)類——特寫新聞獎」,由《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許詩愷,以《疫情下的孤獨死》報導,拿下本年度新增設之「特寫新聞獎」。
從中華電信執行副總經理洪維國手中接過獎項,許詩愷謙虛地表示,這則報導交給現場任何一位同業,都能夠做得更好。疫情的影響下,媒體的採訪受限、工作加重,但他相信,民眾都有看見記者的努力。
典禮後的採訪中,許詩愷訴說了故事的得來不易。報導紀錄了,從發現一位在家孤獨猝逝的新冠肺炎患者開始,直到陪伴家屬從結束隔離,走向告別的歷程,他坦言,五月至今,已有無數被媒體報導過的家屬故事,所以他從起點到終點,完整呈現這場漫長告別式如何進行。
「親人孤獨往生,徒留孤獨的家屬忍受孤獨隔離。疫情之下的死亡,成了各種孤獨的總和。」許詩愷提及,受訪者只和媽媽相隔一天未見,再見已是天人永隔。因為居家隔離,無法親自送別媽媽,見不到即將推入火化爐的遺體最後一面,又陷入對疫情的恐慌中,受訪者每天都在害怕染疫,和悔恨自己沒盡好兒女職責中擺盪,「失去呼吸的母親、趕赴現場的警察和殯葬業者,是她在結束二十一天隔離之前,唯一親手觸及的人類。」
得知詳細情況,再去比對 CDC「有公開」的統計資料,許詩愷發現逝世者被下了「死後確診」、「孤獨死」等標籤,而他筆下五千字的故事,被精煉成三段敘述,幾月幾號死亡、幾月幾號確診,病發前有無就醫。
「我想,真正崇高的理性,是直視痛苦而不轉身冷語;溫柔則是有所取捨,仍不輕言後退,這是記者的責任之一。」採訪過程中,許詩愷不斷思考,到底有什麼方法或經驗,能為家屬提供慰藉,「每講一句話,每過一分鐘,我都在擔心把好不容易快撐完的她拉回情緒中,造成二度傷害。」
沒想到最後一次採訪結束前,受訪者對許詩愷說,希望能以自己的經歷幫助那些和她一樣,正面對著喪親之痛的遺族們。他因此感嘆,「報導得獎,重點並非我,而是這位家屬與殯葬人員,如何在疫情之中散發人性之美,並希望以她的經驗,撫慰同樣身在痛苦中的受難者們。」
「如果說,疫情是一個潘朵拉寶盒,再度掀開人類貪婪、恐懼、仇恨的模樣。那我希望大家別忘了,在這盒子底部,還有希望。」
頒獎人中華電信執行副總經理洪維國(左)與得獎者許詩愷(左)。圖:李謙謙攝
得獎作品 | 得獎者 | 所屬單位 |
疫情下的孤獨死 | 許詩愷 |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
作品簡介 | ||
大疫下的生離死別——驟然染疫、立即隔離,甚而孤單死亡,親人間連訴說驚恐、彼此安慰的機會都沒有。本報導沒有著墨公衛政策辯論或政治攻防,而是透過遺族的故事,帶讀者看見疫情大爆發下近八百個家庭的恐懼、哀傷與不捨。 | ||
得獎理由 |
||
敘述著一個家庭因疫情而被迫面對孤獨死亡的故事,但重點不在探討面對死亡與心靈創傷後,傷痛該如何癒合,而是寄望雖然疫情「縮短」面對死亡的痛苦過程,但人們依然能擁有跨越悲傷的力量來戰勝病毒,作品筆觸富情感且具可讀性。 |

其他入選作品(報名件數 77 件)
參賽作品 | 參賽者 | 所屬單位 |
數位獵童慾望鏈 | 方德琳、陳亭均、王炘珏 | 今周刊 |
海洋垃殺記 | 方德琳、陳亭均、朱偉銓 | 今周刊 |
無用大用:農林剩廢的翻轉經濟 | 潘美玲 | 經典雜誌 |
中國流行語滲透台灣? 從 Dcard 數據窺見年輕人網路用語趨勢 | READr | READr |
善待每張臉 | 梁玉芳、許詩愷、周妤靜 |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
《2021 年社會公器獎暨第二十屆卓越新聞獎》——珍惜新聞自由・戰勝資訊瘟疫(現場及相關報導——依頒獎典禮順序):
???? 總綱
- 2021 年社會公器獎暨第二十屆卓越新聞獎典禮報導:因為我們是記者!
- 第二十屆卓越新聞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評審團主席致辭
- 2021 年社會公器獎暨第二十屆卓越新聞獎評審名單
- 2021年社會公器獎暨第二十屆卓越新聞獎得獎名單
???? 2021 年社會公器獎
???? 新聞攝影獎
???? 突發新聞獎
???? 不分媒體類別
???? 廣播及網路(音頻)類
- 第二十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全國新聞獎——現場紀錄
- 第二十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地方新聞獎——現場紀錄
- 第二十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Podcast 新聞節目獎——現場紀錄
???? 平面及網路(文字)類
???? 不分媒體類別
???? 電視及網路(影音)類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