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奧運新選擇:體育賽事直播是 OTT 串流媒體大戰的新戰場

黃家茹|特約記者編譯報導・鄭凱榕|補充整理
史上最命運多舛的 2020 東京奧運延宕一年,終於在上週五開幕登場。昨(27)日是長達兩個月的三級警戒降級的第一天,雙喜臨門,舉重女神郭婞淳抓舉、挺舉、總和三破奧運紀錄,勇奪 59 公斤級金牌,全民瘋狂為她和台灣代表隊加油喝采,但可能已經不像過去,非得守在電視前。
從全民瘋奧運談起 概述台灣 OTT 串流媒體
台灣在本屆奧運的轉播通路上,含括既有的有線電視(東森電視)、無線電視(公視),以及新型態的 IPTV(網路協定電視,屬於寬頻電視的一種;中華電信 MOD)和時下最夯的 OTT(Over-the-top media services)影音串流平台,堪成史上範圍最齊全的一屆奧運轉播,也帶給觀眾最多元的選擇。
這一次奧運轉播權,依然由中華電信 MOD 攜手重要合作夥伴愛爾達電視取得台灣區全賽事總代理,這也是愛爾達連續 3 屆取得總代理權,第 10 次轉播夏季奧運及亞運。中華電信與愛爾達分別推出「OTT影音串流平台」:中華電信 Hami Video 和ELTAott.tv。
台灣在本屆奧運的轉播通路堪成史上範圍最齊全的一屆奧運轉播,也帶給觀眾最多元的選擇。圖:愛爾達、中華電信 MOD、公視、東森電視官網(Fair Use)。
ELTA OTT 在上屆里約奧運(2016)期間增加 1 萬多名用戶,年齡層以 18-35 歲青壯人口佔了 70%;其中用戶性別比,男性佔 2/3 強,女性約佔 1/3,每日回看率超過 60%;顯示跳脫傳統電視,台灣觀眾已接受更多元的收視途徑。
那麼,台灣目前 OTT 串流媒體的使用狀況如何呢?
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2020 年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台灣民眾以線上串流影音(OTT TV)作為最主要收視來源以 16-25 歲的 24.5%最高,而未婚者(20.3%)比例明顯高於已婚者和鰥寡/分居者。這份研究完整勾勒出台灣各區域、各年齡層的收視樣貌,相當值得參考。
另外一份非常具參考價值的研究報告是文化內容策進院(TAICCA)的「2020 年台灣文化內容消費趨勢調查計畫」,其中提到: OTT 與一般電視收看族群分眾明顯,兩者與社群網路平台重疊性高,其中 Netflix 是 OTT 台灣民眾付費首選。
若以年齡世代觀察,39 歲以下族群使用 OTT 的比率較高,而 40 歲以上族群較偏好使用一般電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者管道皆與社群網路平台有很高的重疊比率,顯示不論哪個世代的民眾,對於社群平台皆有較高的依賴性。
可以很明顯觀察到影音媒介的轉型,社群網路平台已追上一般電視,比率接近 70%。而約 50% 民眾付費收看影視,整體民眾每人月消費金額為 191 元,這是未來非常大的商機。
文策院(TAICCA)的「2020 年台灣文化內容消費趨勢調查計畫」相當具有參考價值。圖:文策院(Public Domain)
台灣的體育直播前景
台灣之星與英國體育頻道集團壹拾壹體育網(Eleven Sports)結盟搶攻台灣的體育直播市場。圖:Eleven Sports 臉書粉絲專頁(Fair Use)
OTT 串流媒體開啟體育新戰線
OTT 體育直播的蓬勃發展可不只在台灣,全球亦呈現方興未艾的榮景。
體育賽事在串流平台因為技術性和資金方面的限制,在串流媒體服務上受到限制。但近來隨著串流媒體的發展,轉播技術的提升及公司間的整併,再加上 COVID-19 疫情使觀眾無法進場觀賽而造成的收視需求,串流媒體又開啟了一條新戰線。
過去的網飛(Netflix)、HBO、迪士尼+(Disney+)等串流媒體的大戰總是在比誰引進的影片新、誰家的卡司大牌、但都是在事前製播的脈絡中競爭,針對直播則幾乎可說是串流媒體中無人競爭的場域。彭博資訊(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媒體分析師蘭格娜森(Geetha Ranganathan)說:「體育運動是有線電視模型的最後堡壘。」體育直播也成為有線電視能夠在串流大戰中尚保有一絲喘息空間的優勢。
然而,隨著「串流媒體戰爭」的迅速發展,以上的說法開始崩解。亞馬遜Prime 影音(Prime Video)服務簽下了總計 100 億美元價值的足球轉播權,ESPN 與國家冰球聯盟(NHL)談成協議並將轉播曲棍球賽,且這兩家媒體巨擘又再度推出兩項新串流媒體服務,並以不同於以往網飛跟葫蘆(Hulu)直接放棄體育直播的路線,將體育直播變成主打的項目之一。
2021 年 3 月美國大型傳媒集團維亞康姆 CBS(ViacomCBS)創辦的派拉蒙+(Paramount+)出現,也推出讓用戶也能收看體育節目的服務。OTT 世界的體育直播突然變成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OTT 進入戰國群雄爭霸的時代。圖:Getty Image (CC BY-NC-SA 3.0 International)
為什麼體育直播吸引各家串流媒體跟進呢?
密蘇里州聖路易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教授里謝(Patrick Rishe)說:「(體育賽事)最能帶來觀眾。」體育賽事的即時性與集體性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以換取部分的家庭娛樂預算。
從過去的媒體發展來看,有線電視媒體在體育轉播方面就已經是各大媒體公司角逐的戰場。在 1990 年代初,當時的新興公司福斯(Fox)便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廣播公司(ABC)及全國廣播公司(NBC)進行競爭購買價值 10 位數的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轉播權,FOX 贏得這場競賽後也躋身傳媒公司的龍頭。因此即使發展到了串流媒體仍然是各大公司或是新興公司試圖在市場進行排名戰的重要籌碼之一。
尤其 COVID-19 疫情影響,許多體育賽事都無法開放觀眾進場,因此體育賽事直播的需求也增高,以球團和俱樂部來看,也需要轉播權的販賣帶來賽季的收入。
ESPN 前總裁史基普(John Skipper)也表示,直播體育賽事是媒體領域的無法取代的內容,不少觀眾熱衷於各類賽事。像這種運動賽事若培養了固定的球迷,並且習慣利用串流媒體收看的話,會培養長期的觀眾。
體育直播的限制
然而要進入體育賽事直播的門檻並不低,體育賽事直播的投入成本非常高,並不是每家企業都可以隨意進入市場,目前參與殊死戰的串流平台母公司都是媒體巨擘,但也有許多傳統媒體將投入體育串流直播視為用來平衡傳統收入的一種方式,可見媒體界對這項服務的前景十分看好。
而另一項限制則是技術性問題,體育直播非常講求即時性與多面性,其中一項最核心的技術關鍵就是必須克服延遲問題,但要克服此問題也必須投入大量的金錢去做技術研發。
雖然體育直播賽事還有許多問題要克服,但從許多新平台的建立和傳統媒體公司的涉足可發現體育直播賽事已成為一個新戰場的證明。
英雄出少年!台灣隊在本屆東京奧運已取得史上最多獎牌的佳績。圖:Getty Image (CC BY-NC-SA 3.0 International)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鄭仲嵐|外媒在東京的報導難處:追賽事之餘不忘勤於防疫
- 「派拉蒙+」參戰!群雄爭霸的 OTT 市場,等著它的挑戰是什麼?
- 網飛 Netflix:勢不可擋的線上影視串流平台
- 東奧開幕前倒數 51 天!從日媒報導觀察日本當局的防疫對策(1)
- 東奧開幕前倒數 51 天!從日媒報導觀察日本當局的防疫對策(2)
- 東奧開幕前倒數 51 天!從日媒報導觀察日本當局的防疫對策(3)
- 東奧開幕前倒數 51 天!從日媒報導觀察日本當局的防疫對策(4)
- 溫故知新:(2016)奧運期間,電視在黃金時段轉播女子競賽的比例增加
- 溫故知新:(2013)何鉅華|奧運期間商營電視和報紙廣告收益下跌
- 溫故知新:(2012)何鉅華|倫敦奧運:BBC網站大豐收
- 溫故知新:(2012)周傳久|北歐公共電視:電視運動轉播與運動推廣——從倫敦奧運思考
- 溫故知新:(2012)楊楚光|我國轉播奧運的軼聞
- 溫故知新:(2012)楊楚光|我國轉播奧運的軼聞
- 溫故知新:(2008)邱家宜|極權陰影下的北京奧運
- 溫故知新:(2008)張春炎|奧運轉播 無線四台上演「出包啟示錄」
- 溫故知新:(2008)新聞關鍵詞:奧運聖火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