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的報導價值準則是什麼?臉書說了算?

2021 年 05 月 24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媒體

賴禹安|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社群網站巨擘「臉書」(Facebook)近年惹出的爭議不斷,包含「全球禁言」澳洲新聞業使用者個資外漏爭議干預選舉等等。

我們可以說,社群網站影響了人們的網路使用習慣,過去我們需要進入新聞網站才能夠瀏覽、閱讀新聞報導,但現在我們多是透過谷歌(Google)、臉書來得知社會的重大新聞事件。

社群媒體正在改變人們瀏覽新聞的習慣,同時也改變了新聞行業的生態。依據英國牛津大學的路透新聞學院(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的數位新聞報告(Digital News Report 2017)統計,有高達 54% 的網友將社群媒體當作閱讀新聞的來源,在智利甚至高達76%。

社群媒體的興起,影響的不只是閱聽人的閱讀習慣,同時也影響媒體的曝光機會。《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抱怨說,臉書正在屏蔽、降低他們的新聞流量,也沒有給記者任何該擁有的尊重。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臉書全面封殺澳洲新聞業。圖:Getty Image (CC BY-NC-SA 3.0 International)

臉書的社群守則 保護個人隱私?限縮新聞自由?

《紐約時報》分享了一個在社群網站上刪除新聞報導連結的方法。方法很簡單,假如報導內有出現你家的照片及資訊、暴露了你的個人隱私,那你可以向臉書反應,臉書將確保沒有任何人可以在該平台上分享此篇文章。

臉書的社群守則白紙黑字寫道:「我們不允許用戶發佈有關自己或他人的個人或機密資訊⋯⋯如果內容分享、提供或索取個人識別資料或其他可能導致人身或財務損失的資料,包括財務、居住和醫療資料,以及從非法來源取得的私人資料,我們將加以移除。

這項政策聽起來挺瘋狂,因為它適用於數百則新聞報導,包括《紐約時報》一篇 2009  年關於時任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Rubens Bloomberg)收購了英格蘭漢普郡的報導

另一個例子則是,A-Rod——羅德里奎茲(Alex Rodriguez)如果不喜歡一則包含他與前未婚妻珍妮佛羅培茲(Jennifer Lopez)在家門口微笑合照的新聞,當然可以用上述方法刪除該新聞在臉書上的連結吧!

最後一個例子則是,美國前總統川普 (Donald Trump)過去曾經對一則報導感到憤怒,內文包含他在海湖莊園(Mar-a-Lago)的照片。這則新聞也已經消失了,臉書甚至也對自己所制定的社群守則感到束手無策。

臉書的《社群守則》。圖:臉書官網(Fair Use)

一切都是由 Facebook 自行決定⋯⋯

在新聞的定義越來越難判斷的情況下,到底是由誰來決定什麼才是新聞?

臉書作為大家獲得新聞資訊的重要平台,是否會遵循記者、媒體業的新聞價值判斷?還是會像刪除違反社群守則的個人貼文一樣,刪除使用者所發佈的新聞連結?

答案非常簡單,「一切都是由 Facebook 自行決定。」在臉書的社群守則政策中,尤其是涉及隱私、安全的部分,臉書並沒有給予記者尊重,甚至認為他們的「政策團隊」更適合來做決定。

臉書會自己在「新聞價值」、「個人隱私」,以及「傳統媒體所強調的羹開、透名」、「數位時代的公審」中取得平衡,並判斷哪些新聞是有價值的。

這陣子,Covid-19 疫情在全球大爆發,臉書屏蔽了《紐約郵報》關於病毒已從實驗室外流的新聞,此外,臉書還確保當時美國總統參選人拜登之子——杭特・拜登(Hunter Biden)的系列報導無法在該平台上廣泛分享。

臉書發言人奧爾德斯(Sally Aldous)表示,這是臉書的一個漏洞。他們當初會有此舉動,主要是針對另一項「事實查核」政策而導致的結果。

當初,臉書是為了抵制假新聞,而設立了「事實查核機制」,確保所有在臉書上廣泛被分享的文章都是正確的資訊,而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事實查核人員在一週內難以深入理解、審核較為複雜及混亂的報導是否資訊正確。

Facebook 屏蔽的報導

當臉書此言論權限擴展到社論時,通常會批評他們人卻意外地保持沈默。

「目前我們還沒有人跟這政策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們目前沒什麼特別想說的」,美國公民自由聯盟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的發言人阿克蘇茲(Aaron Madrid Aksoz)說道。

目前唯一的批評是來自新聞媒體聯盟(News Media Alliance)的執行長查韋恩(David Chavern),他認為臉書封鎖《紐約郵報》報導完全是「果斷、獨裁」的做法,並強調,臉書及谷歌有能力決定給閱聽人瀏覽哪些新聞報導,完全掌握了媒體與閱聽人之間的聯繫。

《紐約郵報》的編輯部寫道,臉書等社群媒體聲稱自己「中立」,以及聲稱他們的編輯原則絕不會因為某報導威脅到其自身利益、法律責任而做出不公正的決定,「但他們確實把自己弄的很像媒體出版業,而且是非常不優秀的那種。」

不過,大家也先需要知道一件事,《紐約郵報》一直都是報導當地新聞、八卦新聞以及保守派政治的新聞,被許多人都認為是美國最糟糕的新聞媒體。該媒體發布了許多關於 Covid-19 疫情的可怕報導,其中吸引人最多注目的是一篇將疫苗與疱疹串在一起的新聞

《紐約郵報》受到臉書屏蔽的「黑命關天」社運份子購買房地產的該則報導立證也相當薄弱。這篇文章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暗示該名社運份子是透過非法的手段獲得財富,而且大多只是諷刺這份社運份子是「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但在上個月購買了 140 萬美元的房子」。

臉書的一名員工表示,臉書並沒有追蹤自己屏蔽了多少則新聞報導,但他們會定期刪除違法社群守則的個人貼文,包含福斯新聞(Fox News)主持人卡爾森(Tucker Carlson)住家的照片。

從臉書和《紐約郵報》的這起衝突事件中,揭露出目前臉書在新聞問題的判斷上,完全沒有打算和新聞業者妥協。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臉書完全沒有打算和新聞業者妥協。圖:Getty Image (CC BY-NC-SA 3.0 International)

新聞定義標準 用官僚主義取代人類判斷

臉書如此官僚主義的目的,是用嚴格的公司法來取代人為的判斷。

「在這種情況下,此政策會優先考慮臉書使用者的安全和隱私,說明了要去衡量到新聞價值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該公司負責通訊事務的副總裁邦茲(Tucker Bounds)說道,而為了釐清該政策是否正確,他們再將政策提交至監督委員會。

就目前而言,臉書不斷地進行「刪除」貼文的動作,就是一個證明自己不斷地在為自身所編製出的規則所辯論的實例。今天春天時,一份報告再次提到這問題,發現臉書並沒有真正打擊「停止偷竊選舉」(Stop the Steal)所分支出來的團體,因為他們全部都徘徊在社群守則的門檻之下。

這篇關於「黑命關天」社運份子購買房地產的報導來說,若這樣的報導散佈在臉書上,該平台將涉入一個很兩難的處境——到底該不該讓暴露新聞報導人物的真實姓名、購屋資訊公開在上面?

通常記者都會秉持著「公開」的原則,落實人們「知的權利」,但是網際網路是以令人髮指的方式,散佈當事者的房屋照片,將本應擁有隱私的社交平台變成另一公開的場域,創造了「公審」他人的空間,同時也製造了另一種新型態的騷擾模式。

「網際網路令人沮喪,你只能在祖克柏與梅鐸之間進行選擇,但對我來說,我不一定要這樣做。」電子前哨基金會的戰略主任奧布賴恩(Danny O’Brien)說道。

丹尼認為,大家都陷入了這樣的處境,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減少對這些平台的依賴,當自己的資訊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