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憲|🇵🇭杜特蒂眼中釘的菲律賓新聞媒體 Rappler 是如何運作?

李宗憲|曾任 Rappler 實習記者・嫻熟東南亞的新聞工作者
菲律賓網路媒體 Rappler 過去半年常躍上國際媒體版面,除了因杜特蒂上任後,Rappler 發佈一系列針對「反毒戰」的調查報導,批評杜特蒂侵害人權而惹怒政府成為當局的眼中釘,創辦人 Maria Ressa 也因一篇報導被控網路誹謗,遭法院判決有罪,這些事件都使創立不到八年的 Rappler,一再成為鎂光燈的焦點。
Rappler 於 2012 年在菲律賓成立後,四年後在印尼雅加達設立分部,並成立印尼語的新聞網站。Rappler 會選擇在印尼設立第一個海外據點,是因為創辦人 Maria Ressa 過去擔任 CNN 調查記者時,曾經派駐印尼長達近十年的時間。
2016 年,印尼版 Rappler 草創時期,我加入該團隊擔任實習記者,因而有機會近距離觀察這個網媒是如何運作。
Rappler=Rap(討論)+Ripple(引起波動)
Rappler 這個字是由兩個英文字 Rap 和 Ripple 組合而成,分別指討論、閒聊和引起波動或波瀾,符合完全起源以網站,希望新聞議題和文章引起網友參與討論,成為熱門話題。
Rappler 是菲律賓首個完全從網路起家的媒體,與當時存在的 ABS-CBN 或 GMA 新聞網站,是附屬於電視台的新聞網站略有不同,若要拿台灣媒體當例子,比較接近 ETtoday 東森新聞雲的樣貌,全部以網路為主,新聞呈現完全是以手機、電腦、平板呈現為考量。
Rappler 草創時期,除了創辦人知名度高,Maria Ressa 還找了當時多名資深的新聞記者加入,像是菲律賓媒體龍頭 ABS-CBN 新聞調查節目總編輯 Glenda Gloria 和當地知名私校 Ateneo De Manila 大學教授 Chay Hofileña 都是 Rappler 剛成立時就就加入團隊擔任新聞編輯和主管。
我也曾有機會前往 Rappler 位於馬尼拉的總部參觀,走進辦公室完全不像是印象中的新聞媒體公司,若用「科技公司」來形容或許更為貼切。工業風格、開放式的辦公室,放了幾台連接天花板的電視機,會議室和幾個主管的辦公室則使用玻璃隔間,玻璃上寫滿了當日的任務還有一些討論事項。
作者於 2016 年印尼版 Rappler 草創時期,加入該團隊擔任實習記者。圖:李宗憲提供
2016 年我加入 Rappler 印尼版團隊⋯⋯
2016 年,我加入 Rappler 印尼版的團隊時,印尼語的主編是一名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的菲律賓記者(現任 VICE Asia 總編輯),員工大部分都留學海外,我們平常開會都是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當時,菲籍主編因為在忙一個獨家調查報導,所以人在馬尼拉總部,長達一個月,除了第一天透過視訊開會以外,我和她每天都是用通訊軟體或 Email 聯繫。
我們常在軟體上討論新聞,從選題、採訪到編輯,全部都是遠端進行,不僅溝通快速,遇到任何問題也能即時解決,效率非常高。據我觀察,Rappler 的記者大部分都是遠端上班,現在疫情才出現的工作模式,Rappler 很早就開始實施,因此員工上下班打卡也很彈性,他們是透過公司內部的 Gmail,發個信寫上 Sign in 就算開始上班。
Rappler 在選題和文字數字上給予記者很大空間,任何議題只要充分報導的理由通常編輯都會同意,除了新聞專業本身,Rappler 更重視的是背後的數據分析,以及和網友的觸擊率。
最重要是背後分析很強大,每則推文轉貼幾次,曝光量多少,讀者喜歡甚麼? 精確分析,隨時調整策略。 例如,甚麼時間點發文最適合,舉印尼雅加達為例,上下班塞車時間,大家很愛滑手機,就可以大量推送新聞,若要開臉書直播討論當天熱門話題或整理重點新聞,也要避開禱告時間(印尼是穆斯林大國),他們把臉書、推特、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運用得淋漓盡致,精確分析背後數據,隨時調整策略。
另外,與其他媒體做出區隔更是重要,像是例行性記者會,電視報紙等媒體都會去的話,他們就不會另外指派記者參加,因為這些資訊可以由編輯整理後,藉由連結其他新聞網站給讀者,因為記者人數不多,也不需要和其他媒體競爭拚即時,為了做出獨特性,反而可以深度探討該記者會議題,利用記者會時間,直接找學者或專家分析事件,搶先其他媒體。
這也難怪創立初期就成功在臉書上打響名號,成為許多年輕人獲取新聞資訊的來源,除了即時性,還總在最短時間內有專家的分析報導,另外 Rappler 的調查記者團隊,也會每年固定發佈重磅的調查報導,但因為 Rappler 常常抨擊杜特蒂,成為許多支持政府的網友抨擊目標。
Maria Ressa 曾多次到印尼與我們開會⋯⋯
在印尼期間,Maria Ressa 曾多次到印尼辦公室與我們開會,也做了員工訓練。當時因為總部資源較多,所以 Maria Ressa 到雅加達教印尼記者「手機新聞學」(Mobile Journalism),像是手機拍攝技巧,如何簡單地做直播和錄影訪問,角度、光線、取景等。
Maria Ressa 本人非常親切,雖然在當時已算是公眾人物,但是完全沒有架子,身邊沒有助理,也和同事們一起擠計程車,沒有總編輯的「架勢」,和員工相處的氣氛非常好,與一般新聞機構上對下的組織模式有極大差距。
Maria Ressa 其實不太干涉日常新聞選題,新聞的角度、取材等內容完全由記者和執行編輯討論,她並不介入討論,僅有較大型的調查報導或重大獨家新聞,她才會參與。
在一些菲律賓的網路討論區,有許多曾經在 Rappler 實習的菲律賓大學生也對 Rappler 開放的辦公室風格和編輯給予的極大採訪自由度和寫作空間誇讚不已,大部分的員工都以在Rappler工作為傲。
不過也曾有網友抨擊 Rappler 支付記者的薪資過低或濫用免費實習生,但這些並未被證實,只是我在 Rappler 實習期間除了沒有補貼,也完全得到任何費用,這些都是在面試時,我前主管就已經充分告知。
Rappler 在印尼部門後來併入當地網路媒體 IDN Media,該媒體已成為印尼年輕人的新聞主要來源,營運地非常不錯,根據 Alexa 統計,在印尼人最常用網站中,IDN Media 排名第 15 名。
號稱是首家的菲律賓網路媒體 Rappler 創辦人 Maria Ressa 在 2018 年被《時代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之一,也打響這個揭露政府及官員的貪腐行為為名的新聞網站的知名度,無奈的是菲律賓近年的媒體自由不斷走回頭路,除了最大電視台 ABS-CBN 遭下令關閉,上萬名員工失業外,Rappler 創辦人 Maria Ressa 自己,近幾年也捲入多起官司。
無國界記者 2020 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菲律賓在 180 個國家中排名第 136,較去年退步兩名,這一切在在顯示,在強人總統杜特蒂的領導下,菲律賓的新聞自由正持續退步,這也無疑會影響 Rappler 以及菲律賓所有記者追求真相之路恐怕更為狹窄且窒礙難行。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李宗憲|????????菲律賓????????新聞自由的重大打擊!資深記者瑞薩網路誹謗罪名成立
- 2019亞洲新聞專業論壇:菲律賓場|菲律賓新聞自由的新威脅
- 札克利|「慢慢來」文化加上新冠疫情 菲律賓記者永無止境的採訪日常
- 札克利專欄|網媒Rappler老闆被捕,菲律賓掀起新聞自由風暴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