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曾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擔任印尼特派記者將近20年的Maria Ressa(瑞薩)回到家鄉菲律賓,創辦了Rappler新聞網站,網站創立之初,就將「網路使用者」設定為目標讀者,立志成為獨立自主的網路新聞媒體。

2014年,Maria Ressa參與在馬尼拉舉辦的World Economic Forum on East Asia。Photo: Sikarin Thanachaiary/World Economic Forum@flickr(CC BY-NC-SA)

Rappler一開始,先在臉書(Facebook)上成立頁面,幾個月後才架設網站,並朝多媒體發展,新聞產製不限於傳統的文字及影片。從是網路直播、甚至以VR畫面呈現馬拉維戰爭事件,Rappler對新科技融入新聞產製始終保持開放,是業界的佼佼者。在菲律賓,該網站也是率先將網友回饋及即時互動擺在第一位,讓網友可以針對新聞表達情緒,並以此作為新聞排序的變因等等。

Rappler新聞網站剛成立時,並未吸引太多人注意,直到隔年強烈颱風海燕侵襲菲律賓,造成嚴重災情,傳統媒體如電視等受到風災影響而斷訊。此時,Rappler發揮了新聞網站及社群優勢,快速搜集及發佈資訊,令Rappler新聞網站一砲而紅,打響知名度。

根據社群媒體管理平台 Hootsuite 和數位行銷公司 We Are Social 針對全球網路情況製作的報告指出,2018 年平均上網時數最高的國家就是菲律賓,每天長達10 小時 2 分鐘。

2016年時,Rappler在印尼雅加達成立分社,根據曾在該媒體工作的印尼記者表示,該公司運作方式與傳統媒體非常不同,不僅對記者選材不受限,上下班打卡通過網路運作,開編輯會議也常常通過Skype跨國進行。筆者也曾親自拜訪Rappler為於馬尼拉的辦公室總部,內部裝潢有如科技公司,當時一踏進辦公室就可以感受到其活潑有活力的氣氛。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不過,就在Rappler掌握網路優勢,在菲律賓新聞界穩腳步後,卻因為批評杜特蒂政府鐵腕掃毒及相關政策,而成為杜特蒂的眼中釘。Rappler在杜特蒂政府執政後,開始受到當局打壓、遭網軍攻擊,政府甚至禁止Rappler的記者出席政府新聞記者會。

2018年1月,菲律賓政府以外資介入為由,吊銷Rappler經營執照。同年11月當局指控瑞薩和「Rappler」逃稅,一旦罪名成立,可能面臨罰款和最高10年的徒刑。今年二月,又因為涉及一宗誹謗官司被捕,遭到國家調查局逮捕,當時瑞薩對媒體表示:「我實在感到震驚!」她認為,該新聞是在網路毀謗相關罪名通過前發布,該法不該朔及既往。

在拘留所待了一整夜後的瑞薩,隔天獲准保釋,許多國際機構也第一時間發出聲明,強烈譴責菲律賓政府妨害媒體自由。這些被外界視為箝制新聞自由的動作,在菲律賓國內卻也有人支持國家調查局的作法,認為Rappler長年批評杜特蒂政府,有失公允,很多杜特蒂支持者對Rappler非常反感。面對批評,Rappler堅持所有報導有憑有據,政府針對性太過明顯,瑞薩曾對媒體說:所有人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但Rappler絕對站得住腳。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官司纏身的瑞薩,接下仍得繼續面對多項控訴,雖然在菲律賓國內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她,但瑞薩揭露真相的勇氣,受到國際媒體肯定,在2018年底榮獲時代雜誌風雲人物。

她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就如該網站上寫著:「我們Rappler是遠永不妥協的新聞網站,期望引發對話並帶起民眾對改變的渴望。」

札克利,喜歡聽故事、講故事,熱愛新聞工作。曾擔任印尼華語新聞製作人、《聯合報》影音新聞部記者,菲律賓媒體Rappler實習記者。關注東南亞政治、LGBT、移工及難民議題。現居香港,繼續挖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