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傳院Media Talks|新聞媒體是一門好生意嗎?政治新聞有沒有未來


黃翊閔|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所主辦的Media Talks媒體沙龍論壇,2022年冬季場以「我們還有媒體公共領域嗎?」為主軸,第二場邀請到《天下雜誌》副總編輯林倖妃和《菱傳媒》社長陳申青擔任主講人,以「新聞媒體是一門好生意嗎?政治新聞有沒有未來」為題,與論壇主持人、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馮建三,一起來談台灣「政治新聞」的現況與未來的發展。
主持人馮建三在開場的引言當中,對於目前台灣政治新聞現況,他率先拋出幾點觀察和疑問。「我們常講人咬狗才是新聞,都講這種負面的,政治新聞都是這種揚惡隱善,真的是這樣子嗎?」馮建三接著舉出諸如:社會不平等、少子化、兩岸關係等例子,試著引導聽眾去思考台灣的政治新聞,是否真的常是這類「揚惡隱善」的內容。
政大傳院Media Talks邀請《天下雜誌》副總編輯林倖妃(右)和《菱傳媒》社長陳申青(左)經驗分享,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中)擔任主持人。(特約記者黃翊閔攝)
第一位主講人《天下雜誌》副總編輯林倖妃,以「政治新聞的光與影」為題,介紹《天下雜誌》是如何以探究政治現象背後成因的方法來處理政治新聞。《天下雜誌》是以國父孫中山「天下為公」為創刊理念,並自我定位為一本「具有人文精神的財經雜誌。」
林倖妃表示,現在台灣的政治新聞屬性以預測性質的內容居多,比方說內閣何時改組、改組後的名單有誰等等,但《天下雜誌》不會做這樣的新聞。並且相比於這類預測性的新聞內容,或往往只輕輕點出某一政治現象的政治新聞而言,《天下雜誌》更注重在解釋政治現象背後的成因。
以九合一大選為例,林倖妃說,《天下雜誌》選出了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和雲林縣這四個比較熱門的縣市選戰,然後藉由提出一個問題意識,試圖去解答每一縣市政治現象背後的成因。以台北而言,《天下雜誌》好奇為何綠營這次會失去向來被視為鐵票的年輕選民? 就桃園市而論,則提出了為何執政滿意度年年高居縣市首長排名的鄭文燦,無法順利交棒給他的接班人鄭運鵬的命題。
此外,《天下雜誌》秉持著政治清明的理念,也曾做過幾篇政治新聞的調查報導。舉凡對於每逢選舉年熱議的選舉經費從何而來、具體如何花費,連結到台灣愛掛選舉旗幟、看板的選舉文化、台灣的政治家族勢力的問題,以及職業網軍帶動不合理的政治聲量等議題,《天下雜誌》團隊都曾深入進行訪談調查。
林倖妃坦言,我們擔心的是,當一個議員工作的實質薪水和打選戰所要負擔的高昂經費,如此不符比例的現象背後,其實正說明了許多的候選人必須是來自政治家族。而這樣的問題導致了對於政治有熱情卻毫無背景的年輕人,是很難在議會佔有一席之地的。而在今年選舉期間也備受關注的各縣市議長候選人的前科問題,林倖妃說,「這最早其實是《天下雜誌》開始做的。」
最後,儘管秉持著「天下為公」的理念的《天下雜誌》也曾數度因為政治新聞的報導,而遭受到各方政治勢力支持者的攻擊。對於擁有「好學生情節」的《天下雜誌》,第一時間都是先檢討自己的報導是否公允,然而藍綠政治的角力越演越烈,林倖妃憂心地說:「其實台灣政治新聞的空間是有點被輿論給限縮住了。」
林倖妃分享她對於政治新聞在台灣未來發展空間的擔憂,第二位主講者《菱傳媒》社長陳申青則直接切入本場主題「新聞媒體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政治新聞有沒有未來」,陳申青直言:「新聞媒體當然是一門好生意!」他邀請在座聽眾試想,「從第49台到第57台,背後的老闆哪一個不是百億的身家?」這些電視台的老闆透過電視台賺錢,這是事實。
陳申青手拿《菱傳媒》創刊號展示。(特約記者黃翊閔攝)
陳申青揭露,台灣新聞媒體算是一門好生意,其中一個原因在於「新聞置入非常嚴重」。隨後,他並以其研究已久的網路媒體和電視新聞為例,指出網路媒體直接販賣新聞內容,這項收入佔了總收入的八成,而電視新聞也不例外。他說:「電視台新聞置入是有行情價的,每一則新聞多少錢、每一條快訊多少錢,以及在哪一時段播放幾次」這都有資料。當然,在這些「好生意」的賺錢方法裡頭,最邪惡的莫過於是直接的收買,讓媒體直接變成政黨宣傳的工具。
「至於政治新聞有沒有未來,就要看《菱傳媒》能不能存活下去。」和台灣當今的媒體亂象不同,「《菱傳媒》絕對不做置入的新聞」,堅持「只問是非,不問立場」宗旨,也讓影響力逐漸發酵。陳申青表示,在創刊號中獨家掌握的「105號碼頭案」報導,成功令政府終止極具爭議的合作案,便是《菱傳媒》發揮影響力的成果之一。
在一方面和聽眾分享自己對於政治新聞看法的同時,陳申青社長也勉勵在場的學生不要放棄對於政治新聞的熱情,並提出他認為「批判、中立、專業」是我們能夠突破當今的媒體現況的重要關鍵。
首先,這種對於新聞必須具備監督功能和高度批判的屬性,是陳申青大學以來就有,並且一直延續至今的堅持。他以自己在大學時期自己募款出版過一本雜誌,來針砭當時政大新聞系的辦學為例,鼓勵同學們要勇於反叛永遠處在批判的立場是一個新聞記者的基本,「我們班上比較具有反叛性格的人都進到新聞工作,比較順的都去當官了。」
而提到《菱傳媒》也同樣因為政治新聞的報導,面臨到林倖妃所說的《天下雜誌》遭到藍綠雙方圍攻的遭遇。對此陳申青表示,「做新聞就是要中立,藍綠都罵你代表你是中立。」以這樣中立的理念,才有機會去突破。
然後,陳申青以自己年輕時曾任職在《天下雜誌》所寫的文章來勉勵同學,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必須培養的專業能力。陳申青表示,當時因為南二高延伸到屏東的議題,前去訪問了伍澤元(時任屏東縣縣長)十次,而這篇文章被改了九次。也因為這樣專業的訓練,才能成為一個好的新聞工作者。「而《菱傳媒》也會試著以這樣的方式,在夾縫中尋求一點生存的機會。」陳申青總結到。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用新科技發揮創意 丹麥公視鼓勵年輕人關心政治
- 「為台灣電視找出路:台灣電視新聞60年」研討會 數位時代資訊爆炸 電視新聞產業面臨挑戰 結合數位科技突破框架 擺脫政治與商業力量束縛
- 偽裝成媒體的「粉紅組合肉」新聞 偷渡政治立場、操縱選民意向治
- 政大傳院Media Talks 政治記者,聲量與網軍 Politics: Talk Show LIVE ! |黎榮章X周世恩|政治是眾人的數據?網路聲量的科學與商業揭密
- 政大傳院Media Talks 政治記者,聲量與網軍 Politics: Talk Show LIVE ! |吳典蓉X蘇永耀|時代轉型?從政治新聞到流量政治
- 吳崑玉|政治記者如何贏得採訪對象的尊敬?
- 陳嘉宏X張慈軒|你站在什麼位置?政治評論、議題與立場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