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沉浸式體驗、用數據資料推薦用戶內容 NHK活用新科技


劉艾波|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日本放送協會NHK放送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岩城正和在2022公共電視國際研討會中,向與會觀眾分享NHK因應數位轉型的技術開發。他強調,從過去以電波播放獨佔式內容的形式變成現在的網路傳播模式是很大的轉變,每個國家都面臨類似的數位轉型挑戰,在此之中數位最大的武器就是「數據」。他強調:「我們要透過內容製作來累積數據、活用數據。」
公視國際研討會 邀請日本NHK放送技術研究所專家分享經驗
公共電視舉行國際研討會,以「擁抱改變 – 公共媒體數位轉型」為主題,邀請日本放送協會NHK放送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岩城正和(Masakazu Iwaki)、丹麥廣播公司DR資深製作人卡爾・波爾森(Kåre Vedding Poulsen)、韓國廣播公司KBS數據政策部副總監金大韓(Dae-han Kim),分享該國公共媒體進行數位轉型的經驗,包括運用新科技來製作內容,期盼能提升公共媒體對社會大眾的服務。
首場由岩城正和以「公共媒體未來新科技」(Keynote Speech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Future Public Media)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NHK放送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NHK技研」)成立於1930年,多年來持續為NHK開發顯示、播放、傳輸接收等各種廣播技術,近年則致力於人工智慧AI應用、8K數據播放等技術的研發。岩城正和則擁有30年以上的新科技研發經驗,過去擔任音效研究員時,曾開發收錄昆蟲腳步聲、高品質音頻的麥克風等設備。他也曾在NHK Engineering System負責推廣、發展NHK開發之AI技術。
岩城正和說,日本面臨的挑戰是,隨著近年來網路及行動裝置普及,年輕人逐漸遠離電視。與此同時,超高畫值的螢幕越來越便宜,8K電視螢幕現在在日本只要1000美元就能買到。他相信,未來民眾的觀看方式、觀看裝置將會更加多樣化。
研發「三次元攝影棚」 NHK要給觀眾「沉浸式體驗」
為因應此趨勢,NHK於2020年開始將原本在無線電視播放的節目放在網路上,同時積極應用新技術,希望能為用戶帶來全新的「沉浸式」體驗。岩城正和分享,NHK技研的Meta Studio開發出三次元的攝影棚,在360度環球影像空間進行拍攝,並使用AI機器人操作的相機來自動追蹤被攝者,不只能掌握到被拍攝物的聲音、影像,還能取得物體表面的反射率、質感等資訊,把物體拍得更逼真,更能在後製時調整照明、光線角度等。
在三次元攝影棚製作出的影像,可以讓影像空間變廣,使觀眾看到的畫面、聽到的聲音,因所在位置不同而改變。不僅如此,觀眾還可搭配使用擴增實境AR智慧型眼鏡,將觀影體驗與虛實空間結合,提升畫面的臨場感。岩城正和指出,NHK技研開發的AR技術,可讓AR影像與電視做即時同步,閱聽人能自由移動行動裝置,挑選喜歡的角度來欣賞影像。
岩城正和說,三次元攝影棚拍攝出的「360度影像空間」可以應用在美術館、博物館等場所,讓無法展出的作品用8K的超高畫值,向觀眾呈現全景角度。這項技術也能應用在醫療上,例如將手術內視鏡的鏡頭連接到8K螢幕,藉由精細的全景影像輔助醫師進行手術。
此外,NHK技研還開發出「裸眼立體影像技術」,讓觀看 3D影像不再需要眼鏡。岩城正和解釋,利用這項技術顯示的畫面有點像昆蟲的複眼,在螢幕上有很多細小的影像,這是透過不同角度拍攝物體而完成。它解決了3D影像容易視覺疲勞的問題,讓觀眾可以看到自然的深度。
為服務聽障族群 NHK研發人工智慧生成手語CG
NHK作為公共媒體,也不遺餘力地實踐社會責任。為了服務聽障族群,NHK技研開發了手語電腦合成影像CG的生成技術。特別是在氣象、體育節目的播報上,都有固定使用的句子,例如明天天氣如何、哪國得了幾分,因此NHK技研使用固定的語句來做CG的動作,並使用過去在真人手語節目上累積的十多年資料,讓AI進行深度學習。但因為日語與手語的字詞順序不同,AI開發上仍有些許困難。
NHK技研也積極建立使用者的數據資料,將用戶平時觀看的節目、瀏覽的內容彙整成個人數據資料庫(PDS),這不僅可讓用戶安全管理自己的觀看紀錄,還能在不同平台上接收資訊時,自由套入個人喜好的設定。岩城正和說:「我們不需要受限於串流平台,無論使用哪個APP觀看,用戶都能得到符合喜好的推薦內容。」
針對NHK建立的個人數據資料庫,岩城正和指出,目前規劃應用在教育上,以滿足終身學習的需求。同時NHK技研也延續將8K畫質的趨勢,在教育上做更多應用,例如老師在課堂中以8K螢幕呈現動物的影像,學生可使用自己的平板電腦,選取想看的部分把它放大,老師再針對學生的提問一一解說。
手機看新聞成趨勢 NHK要從「NET First」變「Smart Phone First」
接下來,NHK技研將持續研究這些收看裝置、AR智慧型眼鏡,希望降低它們對身體的負擔。岩城正和說:「我們將繼續研究與開發,希望滿足觀眾多元化的喜好與需求,提高內容的可親近性,以實現公共媒體追求的未來願景。」
與會現場有觀眾提問,NHK技研是否開發出新聞相關的應用技術?對此岩城正和指出,NHK目前在做的事情是,先在網路上發佈新聞,後續再由電視播出。但不同於過去「net first」的口號,現在NHK積極提倡的是「smartphone first」,希望讓讀者用手機也能讀很長的報導。不過,由於「先網路、後電視」的模式會增加記者的工作量,NHK技研因此開發出逐字稿軟體,讓記者直接把採訪內容轉成文字,減少基層記者的負擔。
公廣集團董事長胡元輝於研討會開始前致詞。(圖片來源:公視提供)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電視產業應增加公共價值 因應數位海嘯襲來 新聞報導兩極化 公評人角色更顯重要 重視數位轉型 培養閱聽人媒體素養
- 2022卓新沙龍紀實No.4|數位匯流時代來臨 電視媒體日漸式微 黃明明:電視與新媒體共同達成數位轉型
- 2022亞洲新聞專業論壇-新加坡場|在數位轉型下堅守新聞倫理 缺乏「事實查核」是新聞業的危機
- 數位時代資訊爆炸 電視新聞產業面臨挑戰 結合數位科技突破框架 擺脫政治與商業力量束縛
- 因應數位浪潮!學者提出新聞議價4模式 呼籲政府積極推動媒體轉型
- 張錦華×胡元輝×周奕成×林麗雲|公共媒體的匍匐與前進
- 林麗雲X陳幼臻X陳奕儒X魏杏芳X劉昌德|社群媒體的新聞生態與平台責任–透過「減租」和「公共化」 打破社群平台巨擘不公平競爭 讓新聞重見曙光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