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亞洲新聞專業論壇-Maria Ressa專題演講|警鐘敲響!四面楚歌的新聞業該如何突圍?

易淳敏|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於5月28、29日舉辦線上《2022亞洲新聞論壇》,邀請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菲律賓獨立媒體《Rappler》創辦人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以「危城警鐘-被圍攻的新聞專業」為題,分享監控資本主義下,社群平台掀起全球資訊戰,遭受空前絕後威脅的新聞記者與民主,能突圍而出嗎?並由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擔任回應人。
為了追求真相,你願意犧牲什麼?
投身新聞工作45年的瑪麗亞瑞薩,如今面臨網路誹謗罪等10件訴訟案,若都成立,刑期將長達100年。即便如此,瑞薩仍無懼獨裁政府與網路攻擊,堅持做新聞工作者該做的事。一開場,瑞薩向線上觀眾拋出大哉問,「為了追求真相,你願意犧牲什麼?」
2012年,獨立媒體《Rappler》剛創立時共12名年輕記者加入。帶著讓民眾把「新聞放進口袋帶著走」的初衷,《Rappler》結合手機與寬頻,借助社群媒體力量,如今發酵、壯大成擁有100名記者的新聞網站。
科技、技術的日新月異給了記者「一對翅膀」。1980年代,記者必須親臨現場訪談,內化後端出熱騰騰的獨家故事。到了1990年代,衛星技術的出現與普及,奠定日後新聞實況轉播。
然而,科技和社群媒體點燃資訊戰的烈火,在這個傳播體系裡,謊言輕而易舉地被散播,而演算法更加速煽動性言論、仇恨及不實資訊如病毒般擴散。對記者而言,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卻也是最需要記者的時刻。相較於產製「好的新聞」,新聞從業人員必須想辦法把「好新聞」端上桌。
過去半年,瑞薩不斷警示「沒有事實就沒有真相,沒有真相就沒有信任」,這些建構民主的基礎,缺一不可。究竟社群媒體如何滲透新聞模式、改變人類行為,進而影響民主社會?
新資訊生態系統讓記者陷入三大危機
全球記者正面臨「喪失人民信任」、「社群媒體重兵壓境」與「新聞專業式微」的三大困境。瑞薩指出,菲律賓、美國等主流媒體,不僅遭到國家勢力打壓,也有來自中國、俄羅斯的不實資訊與地緣政治威脅。
「資訊生態系統是當代新經濟模式,猶如腐蝕民主的蛀蟲。」瑞薩舉例,《宣傳機器:注意力是貨幣,人人都是數位市場商人》(The Hype Machine:How Social Media Disrupts Our Elections, Our Economy, and Our Health ─ and How We Must Adapt)一書中寫道,智慧型手機是宣傳機器的媒介,透過社群媒體紀錄人們發布的每筆資訊,經過長時間的大數據爬梳、蒐集和AI機器學習,最後社群平台用上億筆資料形塑「你」的模型。
而演算法就像是「編輯」的角色放大一百倍,將每筆使用者發布的資訊或意見進行編碼,透過「刻意的精準鎖定」投放訊息,對使用者進行大規模的個人化遊說。在監控資本主義下,人類經驗是能轉化為行為數據的原物料,系統將這些資料製造成「預測產品」,預測使用者未來的行為,甚至進一步利用機器來控制人類行為。
雖然科技讓媒體面臨存亡危機,卻也驅動新聞業者結盟突圍,利用科技與社群反制。隨著資訊生態系統迅速擴大,建立新的資訊平台、利用資訊對抗科技,成為新聞媒體當前的唯一出路。第二步便是妥善結合社群,創造媒體和受眾能夠彼此理解、理性對話的安全空間,而不是大聲咆哮、摧毀彼此。儘管如此,社群平台也可能會攻擊新聞專業、毀損其聲譽和信任。新聞組織如何產出更符合時代的內容,是找到永續商業模式的關鍵。
披荊斬棘:四個方法拆解科技
2011年,《Rappler》在募資創立階段就創造了「行動的社群」,不間斷用新聞專業餵養社群媒體。此外,瑞薩更援引臉書內部吹哨者所公開逾一萬份內部文件為例,讓使用者了解臉書如何分化人心和社會,演算法又如何一步步摧毀民主。
因此,瑞薩也提出四個拆解科技的方法。首先,「金錢」是監控資本主義下的新商模,透過金錢流向剖析是誰擁有我們的資料?接著是「程式碼」,「若要建造大樓,就必須先有建築守則」,同理可證,社群媒體的程式編寫也應當有一套指南標準,告訴使用者該如何辨明資訊。
第三,社群媒體加速陰謀論與仇恨攻擊的傳播,刺激使用者的情緒,導致人們的激進行為。只要社群上討論越多、平台就成了獲利最多的漁翁。瑞薩提醒,「我們必須意識到這是社群時代的新常模(norm),讓使用者一直處於憤怒、仇恨的狀態。」
對社群媒體起手式有充分瞭解後,就需要制定相關法律規範來進行內容仲裁。瑞薩重申,這已不僅是「內容仲裁」,背後涉及到「科技制裁」層面,包含監控資本主義、反托拉斯法以及安全隱私。
全球有7成女性記者遭網路攻擊
2016年《Rappler》將調查工作,集結成三篇系列報導,向菲國民眾揭露「網路被武器化,淪為政府大外宣的工具」,社群媒體充斥著足以影響上百萬人的假帳號,而臉書演算法如何潛移默化的侵蝕民主。沒想到,報導一出,社群平台「平均每小時湧入90則仇恨訊息」,留下大量惡意迷因圖及泯滅人性的言論,抨擊《Rappler》和瑞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布《寒蟬效應:全球線上針對女性記者的暴力趨勢》報告,根據國際新聞工作者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Journalists, ICFJ)2021年調查發現,73%女性記者曾遭受網路攻擊,其中25%收過死亡或肢體暴力威脅,20%在實體生活中遭遇攻擊。
該篇報告同時分析近50萬筆推特與臉書等社群媒體上針對瑞薩的攻擊,當中60%主要是抹黑其作為記者的公信力,包括夾帶假訊息的毀謗,以及指控瑞薩製造假新聞。其餘的40%,則是針對瑞薩的外貌、膚色、性傾向等,帶有露骨色情與暴力的攻擊語言與圖像,例如把瑞薩的頭像與男性生殖器後製在同一張照片中。
雖然瑞薩不解社群媒體和網軍,為何汲汲營營打壓新聞媒體和記者,「不過這肯定代表我們做對了什麼」。2021年,瑞薩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後,她的推特上旋即湧入眾多網軍攻擊,不過這也讓她有機會研究網軍的動機和行為模式,觀察平台是如何操弄言論。瑞薩發布相關報告後,也成功讓推特撤銷300個馬可仕網軍帳號。
新聞媒體成立「復仇者聯盟」,籲立法管制違法內容
一直以來,新聞從業人員擔任內容傳播者,2014年起,科技革新切斷了「新聞專業」與「傳播」的連結。新聞媒體彷彿被灌食了毒藥,為追求受眾的「眼球關注」爭相競逐,在這情況下導致產出的新聞內容營養不良。
對此,瑞薩建議新聞工作者和法律團體聯手打造「復仇者聯盟」,修正行為體系,針對監控資本主義、反托拉斯法,制定數據隱私及內容相關法律,透過法條向科技公司咎責。無獨有偶,歐盟推動《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 Act)、《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要求科技網路巨頭嚴格管制違法內容。
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瑞薩和擔任美國《紐約時報》執行長的友人,成立國際公益傳媒基金,盼幫助全球新聞媒體度過難關。瑞薩表示,新聞工作者必須讓更多人知道社群平台如何影響社會、製造對立。
編按:
瑞薩提及的國際公益傳媒基金是International Fund for Public Interest Media ,為全球性質的公益非營利、非政府組織,設立目的是提供資源支持中、低收入國家的獨立新聞業存續與發展。
該組織是在2021年9月成立,由瑪麗亞瑞薩及英國BBC前執行長、《紐約時報》執行長馬克湯普森(Mark Thompson)共同倡議成立,並共同擔任該基金主席,基金預定募集10億美元,歡迎政府、企業與個人不附任何條件下捐款贊助。
過去,菲律賓有16個媒體在進行事實查核,建立網絡、共享策略心法。目前已有上百個公平團體、NGO、人權團體、企業夥伴都加入響應,希望藉由情感訴諸,廣傳媒體的事實查核報告。
事實、真相、信任和民主進程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捍衛「事實之戰」需要科技、記者和社群一同努力。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以台灣為例,談到過去記者只要具備勇氣與獨立思辨能力,就能做好報導。現今,在社群媒體不實資訊與假新聞的爆量轟炸下,新聞記者也出現數位落差。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新聞的存亡掌握在科技巨擘手中。
真相價更高:莫忘「今日菲律賓,明日全世界」
過去,新聞媒體提供資訊、文本給受眾的一對一傳播模式已被徹底改變。科技將新聞商品化,社群媒體只在意哪些內容可以獲得更高的瀏覽量。社群平台上圖像、影片比重大幅增加,不但造成新聞產業結構轉移,業者遣散編輯人員、轉而聘僱更多影像工作者,甚至會危及新聞組織長遠發展。
最後,當瑞薩被問及是什麼賦予她勇氣,為新聞自由而戰?她卻否認這全然是勇氣使然。瑞薩表示,自己只是剛好身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作為新聞組織的領導者,如果你相信真相的價值和新聞的使命,那我就只是做該做的事、善盡新聞工作者的職責。」
瑞薩再次語重心長的提醒,「這不僅和菲律賓及《Rappler》有關,也和每個正享用民主之下的自由、權利的人有關」,她呼籲大家莫忘「今日菲律賓,明日全世界」,切勿讓監控資本主義來創造、操弄人們的關注經濟、決定新聞的存亡。
演講片段:
Maria Ressa專題演講 Q&A 問答集:(主編蔡宏杰整理)
回應人、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在回應瑪麗亞瑞薩專題演講內容後,提問五個問題。首先,蕭新煌指出新聞工作者面臨許多障礙與困難,女性記者更是阻礙重重,是什麼原因,賦予瑪麗亞瑞薩勇氣,挺身而出為新聞自由而戰?
第二個問題,蕭新煌說,身為閱聽人需要以開明、自備武裝的方式接受媒體提供的訊息,而閱聽人該如何分辨什麼是事實?什麼是假新聞?如何保護自己免受不實資訊、仇恨訊息影響?
蕭新煌緊接著提問有關於菲律賓政局的相關問題,他說,馬可仕、杜特蒂的第二代正要執政影響菲律賓,追求民主的媒體對於獨裁者、威權後代執政之下如何自處?菲律賓媒體是否會更艱困?
再者,菲律賓地方性媒體爭取媒體自由常常被忽視,蕭新煌提出的疑問是,菲律賓地方上的大家族勢力,對媒體爭取自由有什麼影響?特別是在馬可仕、杜特蒂兩大家族又將重掌國家機器之際。
最後,蕭新煌問到,該如何辨識優質的公民社會,進而使其成為優質新聞業的後盾?
針對蕭新煌提問的回應,瑪麗亞瑞薩首先指出,新聞業面臨多重的問題,是全球性的,不只侷限於菲律賓,新聞專業典範的轉移,科技平台決定何種新聞專業能存活下來,科技平台將新聞專業商品化,把有意義變成無意義。過去的新聞媒體組織提供脈絡,讓民主國家的公民進行決策,有了社群媒體之後,變成平台來決定,有點閱率才是王道。
瑪麗亞瑞薩呼籲,切勿讓監控式資本主義、新的眼球經濟模式濫用,而成為決定新聞存活的關鍵,這會產生惡質的新聞產業,而影響到閱聽人的情緒,這正是科技平台正在做的事。重點不是在是否製作好新聞,有時最好的新聞不一定會讓最多的人看到,這已經是現在的常態。
台灣、日本的媒體環境相對較好,是菲律賓媒體要學習的典範,在菲律賓從事新聞工作,瑞薩自認為並非勇氣使然,她說,如果你相信新聞的宗旨、新聞的使命,現階段沒有選擇,從事新聞工作就是盡本分。儘管她的餘生可能在牢獄之中度過,但瑞薩依舊善盡新聞工作者的職責。
身為新聞工作者即使知道新聞受到操控,但記者仍需專注在新聞工作的使命之上,讓優質的新聞存活下來,就能避免假訊息、仇恨訊息。瑪麗亞瑞薩以近期美國接連發生的槍擊案為例,並使用「法西斯化」來看待世界正在發生的事。
她說,新聞工作者不斷散播仇恨、憤怒灌輸給人們,最後仇恨、憤怒就會體現在人民行為上。 在社群媒體上,仇恨不斷被堆疊,進而形成民粹,更多的陰謀論就產生更多的憤怒。
從2016年起,全球一連串事件的骨牌效應,堆疊了仇恨、憤怒,菲律賓正好是骨牌效應之中倒下的第一個骨牌,政治人物將事件脈絡簡化,透過科技平台、民主機制讓自己勝選,而當自己勝選之後,又想要摧毀民主。
瑪麗亞瑞薩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後,她的年輕同事們有的被槍殺、有的受到牢獄之災,瑞薩自己也官司纏身,必須言行謹慎才能行動免於國家的限制。但不是只有記者會受到國家機器壓迫、威脅,在菲律賓至少有22名記者、66名律師在杜特蒂政權下遭槍殺,這些數字還不包含人權異議分子。菲律賓的狀況在全球任何一個民主國家都會出現,瑞薩從2016年起,便不斷警告民主國家。
瑪麗亞瑞薩說,臉書這個科技平台將菲律賓當成「培養皿」,在菲律賓測試操縱群眾的技術,再透過網路不斷滲透到全球西方國家,許多謊言不斷出現。瑪麗亞瑞薩語重心長再次呼籲,菲律賓現況已然掉入懸崖,民主國家務必有所作為,否則將步上菲律賓後塵。
最後,瑪麗亞瑞薩提到地緣政治,特別警醒台灣,面對中國地緣政治影響,尤為重要。瑞薩以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為例,選前中國在臉書上發起了大量的資訊戰,對美國選情進行操控,甚至也對東南亞政局發動攻擊,在菲律賓這樣的攻擊特別奏效,中國暗助杜特蒂的女兒競選總統,同時也不斷攻擊瑞薩、《Rappler》及其他記者。中國這樣的舉動,已經不是單一國家的問題,而是國家與地緣政治的關係,與資訊生態有關,甚至影響到人們如何受到黑箱作業影響。
瑞薩回應完蕭新煌提問後,政治大學東亞所教授楊昊接著提問,他向瑞薩提出兩個問題。當面對強權政治時,如果國家高度倚賴特定、單一的外部資源,真相將更容易被操作。在這點上,亞洲國家是否尤其脆弱?因為亞洲許多國家,在經濟、金融上,高度倚賴外部資源。
再者,亞洲許多國家正面臨、或將要進行政權轉移。亞洲國家的領導者以及記者們,就新聞自由、捍衛民主,有什麼是需要建議或提醒?
瑪麗亞瑞薩引用米蘭昆德拉的名言:「人與極權的抗爭,就是記憶與遺忘之間的抗爭(The struggle of man against power is the struggle of memory against forgetting)」瑞薩說,菲律賓的選舉結果遺忘了歷史、遺忘了過去,當年推翻了馬可仕政權,現在卻又透過投票讓小馬可仕上台。
「殖民主義不死,只會不斷演進」,科技平台就是新的殖民勢力,全球受社群媒體影響,社群媒體未詢問任何人,就決定資訊如何發布,滲透到全球社會,現在這個世界是根據金錢與政治權力運作,自二戰以來,全球團結維持和平局面,但這樣的和平已走到終點,俄烏戰爭可能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序曲。
國家強權政治與外部勢力永遠都在,這就是金錢與權力移動的方式,我們期待兩者獲得制衡,而制衡它們最重要的便是新聞業,新聞業的「問責」至關重要。瑪麗亞瑞薩感慨地說,亞洲地區的新聞業比過去更加脆弱,記者人身安全、對經濟模型的安全都受到影響,從近期的民主、新聞自由等指標來看,亞洲地區的表現越來越糟糕。
瑞薩談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她說,世界不斷快速改變,全球地緣政治正在重新型塑。在菲律賓,甚至是台灣,都成為了代理人戰爭的一部分。美國在川普上任後,許多制度都被弱化,而拜登政府也希望如何繼續在全球代表美國價值,但資訊生態系統功能不彰,導致假資訊在網路流竄,美國持續弱化,但沒有新的權力價值遞補上來,加上中國與俄國的勢力逐漸在影響全球,地緣政治權力不斷改變,也影響到世界各國國內的政治局勢。
瑪麗亞瑞薩認為,世界各國領導人應該重視媒體自由,無國界記者組織公布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東南亞國家的排名確實不是太好,瑞薩冀望東南亞國家能有更好表現。但誰會明白對世界而言,什麼才是好的?她說,多元、包容、民主對世界是好的,但法西斯威權體制,例如中國這樣簡化式的威權領導,對世界而言,真的有那麼糟糕嗎?
針對這個自我提問,瑪麗亞瑞薩抱持懷疑,但她相信,只要菲律賓仍堅守民主國家體制、堅持法制、憲法並捍衛這些原則,她終將繼續為這些價值奮戰。但倘若全球資訊生態系統受到惡意操控,現在這個時刻,全球都應該採取行動一起捍衛事實。
《風傳媒》總編輯謝婷芳接著提問,她說,瑞薩演講內容提到網路科技的善與惡,取決於掌權者是獨裁,抑或是民主。那麼,菲律賓是否能算是一個民主國家?瑞薩演講內容也提到,網路暴力即為現實世界的暴力,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應該採取什麼行動解決網路暴力問題?
菲律賓是不是民主國家,端看小馬可仕的表現,瑪麗亞瑞薩如是說。毫無疑問,小馬可仕是透過民主機制勝選,但他當選後的第一次公開講話,只選擇了三個媒體進行採訪,瑪麗亞瑞薩甚至認為這三個組織稱不上是媒體,其中一個媒體SMNI,其立場親杜特蒂,經營者涉嫌性販運違法情事遭FBI起訴,SMNI美其名為「媒體」,但新聞機構該有的道德標準,瑞薩則是對其保持存疑。
第二個參加記者會的媒體是Net25,瑞薩說,形式上是新聞媒體,但實際上內容充滿宗教狂熱,將宗教與政治融合,最後一個與會媒體是GMA-7,它是菲律賓第二大媒體集團。
菲律賓社會仍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很多問題懸而未決,現在很多權力正在互相鬥爭,瑞薩希望小馬可仕上台之後能為菲律賓做更好的事。
談到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伯要採取何種作為,以解決網路暴力問題,瑪麗亞瑞薩援引臉書「吹哨者」弗朗西絲霍根(Frances Haugen)揭露的文件,這些文件明白揭示,臉書相當明瞭它們自己正在散佈傷害。瑪麗亞瑞薩說,不只是祖克伯,甚至其他科技平台皆如此,科技平台應該清楚知道,它們可以立刻解決這些問題。
在美國國會山莊暴動事件之後,臉書調整所謂「優質新聞」的觸及率,NPR、《紐約時報》等媒體排名提升,但這樣的演算法,臉書營收明顯減少,它們又將演算法調回來,繼續讓仇恨言論、暴力言論、陰謀論在平台散佈。瑪麗亞瑞薩沈痛地提出她的疑問:祖克伯是否真要為了營利不則手段,讓道德淪喪至此?
瑞薩說,社群媒體要改變現狀可以做的努力非常多,只是此時此刻,這些科技平台選擇不作為。
最後,《德國之聲》駐台記者李宗憲提問,他問到:小馬可仕的發言人在記者會上媒體提問時,會刻意挑選媒體進行問答,《Rappler》記者或許也會因為這樣而無法進入菲國總統府馬拉坎南宮進行採訪,在小馬可仕上台後,《Rappler》要如何面對這樣的挑戰?
瑪麗亞瑞薩指出,《Rappler》早在杜特蒂執政時就已受到限制,《Rappler》記者皮亞拉納達(Pia Ranada)與瑞薩無法進入總統府採訪,這項禁令後來擴及所有《Rappler》記者都無法進入政府單位採訪。於是《Rappler》採取法律途徑,控訴菲律賓政府此舉違憲,與新聞自由牴觸,瑪麗亞瑞薩也呼籲菲律賓高等法院要公平處理這件訴訟案。
小馬可仕限制大部分新聞媒體參加當選記者會,記者會現場無法聽到記者詢問馬可仕家族貪瀆相關的問題,瑪麗亞瑞薩建議,小馬可仕應該要誠實面對記者提問,給予媒體應有的回應,唯有如此,小馬可仕才能真正獲得尊重。倘若,小馬可仕依舊濫用權力,讓媒體無法執行「問責」,瑪麗亞瑞薩坦言,媒體無能為力,只能等待時間驗證一切。
「新聞業與政府的目標一致,意在讓人民獲得更好的生活,」瑪麗亞瑞薩說,「政府制定政策,施行之前,記者要確保政府思慮周全。」記者的工作並非為難政府,而是為了制衡政府,期望政府能有好的作為。瑞薩認為,不僅有菲律賓,甚至所有東南亞國家,都要了解「制衡」的重要性,制衡才能讓民主茁壯。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李宗憲|菲律賓新聞自由的重大打擊!資深記者瑞薩網路誹謗罪名成立
- 札克利專欄|網媒Rappler老闆被捕,菲律賓掀起新聞自由風暴
- 菲律賓新聞自由的新威脅
- 札克利|「慢慢來」文化加上新冠疫情 菲律賓記者永無止境的採訪日常
- 何鉅華|為了替受迫害記者發聲,媒體巨頭們組成了一個聯盟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