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R 公布新道德政策 有條件允許記者參與示威運動

易淳敏|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2021 年 7 月初,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簡稱 NPR)對其新聞道德政策提出整體性更新,闡明記者可以在現實生活或社群媒體上參與支持「人權自由與尊嚴」的活動。新政策不僅取消全面禁止「集會遊行和公共活動」的規定,也針對防止記者替爭議性議題辯護的模糊言語做出解釋。
NPR 現行的道德政策起草於 2000 年初期,2010 年至 2011 年進行全面修訂。新政策強調「NPR 編輯人員可以表達對民主、公民價值的支持,這些也是 NPR 工作的核心。」上述價值觀含納人民的自由與尊嚴、媒體自由和獨立權,以及保障前述權利在社會中蓬勃發展而不面臨基於種族、民族、性別、性別認同、殘疾或宗教的歧視。
NPR 最新道德政策規範。資料來源:NPR(Fair Use)
記者陷入新的灰色地帶
那麼倡議「黑命貴運動」或同志大遊行是被允許的嗎?理論上,在現行政策中是無庸置疑。不過實際情況下,NPR 記者不免俗得請示長官裁決,而主管也不得不提出疑慮。只要記者不以報導為由涉入其中,政策允許他們參與以自由、平等為訴求的運動。反之,若是為了支持某項具體立法而組織的運動,抑或與特定黨派的政治候選人相關之活動皆被禁止。
即便 NPR 記者能夠合法參加公民運動,新政策要求他們必須考量自身行為會對同事造成什麼影響。當公開立場會導致其他記者同事在工作上碰壁時,媒體業者便期望新聞工作能被置於首位。該政策勢必掀起新聞編輯室裡世代承襲的問題,亦即「記者時代的削弱與公民力量的崛起」。
自從社群媒體成為記者日常工作流程的一環,以及與閱聽眾直接互動的管道後, 要求新聞業者允許自家記者廣泛參與公民運動的壓力也連年增加。當全國在大聲疾呼各類機構正視系統性的種族主義時,社會正義被搬上社群平台,新聞編輯室面臨龐大的內部壓力,記者也身陷新的灰色地帶。
目標是讓員工安心做自己
黑人、西語裔、亞裔以及美國原住民記者認為,政策限制他們表達個人意見,甚至遭到紀律處分的比例過高。
舉例來說,匹茲堡(Pittsburgh)有一名黑人記者在推特上開玩笑說道,「美國著名鄉村歌手肯尼・切斯尼(Kenny Chesney)的粉絲在演唱會外造成的破壞,遠大過多元民族示威者抗議種族歧視帶來的騷動」,隨後遭報社編輯禁止報導喬治・佛洛伊德的示威運動。
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近期以違反社群媒體守則解雇一名新進記者,該記者曾推文表態支持巴勒斯坦。不僅如此,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記者兼前《華盛頓郵報》記者韋斯利・羅瑞(Wesley Lowery)也不斷喊話媒體的傳統政策對黑人記者和閱聽眾帶來的影響。
相較之下,NPR 近年並未與記者發生強烈衝突,這也使得新聞機構能更從容不迫的迎來政策修正。修訂委員會聯合主席之一的亞歷克斯・戈德馬克(Alex Goldmark)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 NPR 的員工都能安心做自己、不需因工作有所隱藏。」
達成共識並非易事
然而,要讓議會委員對新政策內容達成共識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委員會成員係由資深領導人根據每人提出的觀點和發聲意願選出,2020 年夏天第一次召開議會修訂道德準則時,彼此意見相去甚遠。
「高層拒絕任何改變,因為這是他們數十年來遵循的工作準則,是他們當初投入新聞產業時的承諾。」NPR 新聞部資深副總南希・巴恩斯(Nancy Barnes)認為,工作規章應因時制宜,與其硬著頭皮反對、讓處境更糟,應該去思考如何取得共識。
在多次會議中,他們研究分析數十種預設情境,試圖找尋共同軌跡。例如,身為政治記者可以擔任孩子學校的家長會委員嗎?相同情況在教育記者身上是否適用?又如,若主播兼任女童軍的領導人,碰到關於女童軍的爭議報導時該如何處理呢?
儘管委員會在核心價值上達成共識,但並非所有參與修訂的成員都同意最終版本。《Code Switch》(NPR 播客節目,由有色人種記者主持)的責任編輯麗雅・唐內拉(Leah Donnella)就是不滿意修訂條例而離職的委員之一。她自 2015 年起任職於 NPR,在去年的對談中認知到一個不爭的事實——記者必須犧牲一些政治話語來完成工作。
「限制記者支持政治候選人或某項立法是短視近利的妥協」。她質疑,「假使 NPR 的員工透露了他們的總統選票,那麼問題究竟是出在我們的意識形態相近,還是出在向人們揭露了自己的意識形態?」唐內拉不再認為「讓政治沈默」是一件道德之事,反而視其為實際的選擇。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記者比較容易去採訪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受訪者。
將「人性」帶入工作場所
NPR 多樣性首席官員兼委員會聯合主席基思・伍茲(Keith Woods)和其他人則主張,記者應保守個人觀點,避免分散報導議題的焦點。但他也坦承過去為了維持平衡報導而掩蓋全部意見的錯誤。為了消彌利益衝突,傳統新聞編輯室的道德政策總是規範記者「不能做什麼」,舉凡禁止新聞從業人員在車上張貼競選文宣或懸掛政治標語。但是新聞業者包括 NPR,傾向模糊有關公民參與的問題,避免涉入極化或爭議性議題。
過去十年,美國有關政治和社會差異的激烈對話,伴隨著社群媒體上的煽動性言論,更加凸顯「記者作為旁觀者」的舊政策急需改弦易徹。巴恩斯認為與其堅守「遠離衝突、不表態」,寧可選擇依循「人性」。將「人性」帶入工作場所,那麼當衝突浮現時便能迎刃而解。
NPR 新聞部資深副總巴恩斯認為與其堅守「遠離衝突、不表態」,寧可選擇依循「人性」。圖:NPR(Fair Use)
NPR 徹底及全面的新政策
NPR 在今年 7 月 7 日公告新政策,其中包含三個修訂部分:《NPR 指導原則》(NPR’s Guiding Principles)增修版一份、「集會遊行和公共活動守則」(Guideline: On Attending Marches, Rallies And Other Public Events),以及社群媒體使用的更新。
內容條例了「誠實、獨立、透明、準確、尊重和公平」等核心價值,並強調新聞作為監督民主的角色。此外,NPR 將多樣性視為一項關鍵的指導原則、明訂具體方針。關於參與集會遊行的普世價值,也增加了人權、新聞自由、反歧視與反偏見。
另一方面,新政策強化了直接報導(Straight Reporting)和評論(Commentary)的區別,說明記者在報導新聞時應堅守的本質,並允許新聞工作者或節目製作人在適當時機得以第一人稱敘事。而社論或評論作者有更多表述意見的空間,只需要秉持尊重的態度,並以事實為依據。最後,新政策縮減了預設應遵守最嚴格規範的工作人員名單。舉凡從事研究、檔案管理、數據分析以及節目文案撰寫的員工,其公共行為可不受限於此。
目前,NPR 新聞編輯室已成立常設委員會,負責審查問題和案例,協助公共媒體領導者釐清細微差異。NPR 的會員電台皆已受邀參加 8 月 5 日的網路研討會,以了解更多相關訊息,甚至採用 NPR 的道德準則。而任何自由作家或本地記者的報導只要於 NPR 播出,都必須遵守這些原則。
鮮少有新聞編輯室的政策發展如 NPR 徹底及全面。雖然有部分的編輯室公佈員工備忘錄,明確允許參與公共或政治活動,但沒有人闡明 NPR 這長達一年來的努力所帶來的細微差別。
儘管這些改變無法盡如人意,但卻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堅實一步。新政策並沒有回應最棘手的問題,像是當記者想要擁護女性身體自主權、至墮胎診所示威抗議時該怎麼辦?然而,這些規範顯示了處在紛亂年代裡,身為一名記者與捍衛人權並不互相抵觸。
NPR 將「多樣性」視為一項關鍵的指導原則、明訂具體方針。資料來源:NPR(Fair Use)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周傳久|歐洲新聞工作者社群媒體指南
- 在社群網路裡迷航:美聯社解僱案後,新聞業做好準備了嗎?
- Code Switch:一個關心種族且無所不談的播客節目
- 何鉅華|BBC 嚴格社群媒體內規出爐:不可在臉書推特隨意表態
- 報導vs.推文!記者該不該刪掉社群媒體上的推文?
- 黃哲斌X杜奕瑾|從「葉黃素計畫」看社群媒體演算法與新聞業的未來
- 馮賢賢|公視撿到槍,會用嗎?
- 蘇啟禎|放開尺度or謹言慎行? 公共媒體社群經營的試誤路
- 劉昌德|被「誤殺」的台語台小編
- 李志德|只討論「尺度」,足夠嗎?—當我們討論媒體社媒小編時,我們討論的是什麼?
- 周傳久|小編之亂?來看北歐小編怎麼做!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