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譯校|王年愷、鄭凱榕
台灣新聞自由越來越受到世界矚目與肯定,除了新聞自由亞洲排名第一,並逐步取代香港成為外國媒體在亞洲的樞紐外,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RSF)於上(4)月7日再次呼籲聯合國應該讓台灣記者和媒體有權報導聯合國相關會議與活動,特別是即將於五月底舉辦的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WHA)。
▍無國界記者組織為台灣發聲
無國界記者組織7日發表新聞稿,再次敦促聯合國應該讓台灣記者和媒體有權報導聯合國相關會議與活動,特別是於5月20日至28日為期9天在日內瓦召開的第72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9月17日至30日為期兩星期於紐約舉辦的第74屆聯合國大會(General Assembly),以及9月24日至10月4日為期11天於蒙特婁舉辦的第40屆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大會。最近這幾年聯合國一直在中國的壓力下,以台灣及其所發護照不被承認為藉口,拒絕發證給台灣國民與媒體參加與採訪聯合國會議與活動的相關申請。
「現行禁令違反了《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所彰顯的『資訊自由』基本性人權,」無國界記者組織秘書長Christophe Deloire表示,「認證信任真正的記者與媒體,並不是政治性舉動,且不應該以記者與媒體所從屬的國籍或其代表的地理性來源有所區別。」
無國界記者組織在新聞稿中表示,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擁有主權,台灣這座島嶼擁有兩千三百萬人口,是非聯合國會員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在過去這些年中,中國持續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在國際舞台中孤立台灣,包含阻礙台灣記者進行報導工作。2018年5月,台灣記者連續第二年被聯合國拒絕授發記者證進入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年會採訪。2016年國際民航組織所主辦的三年會,也發生同樣的情形。
根據2018年無國界記者組織所公布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標」,台灣於180個國家中排名第42名,是亞洲排名最高的國家。中國排名滑至第176名,有超過65名記者與公民記者被捕入獄。
無國界記者組織2017年在台北設立第一個亞洲地區辦公室,台北辦公室主任Cédric Alviani認為,外國媒體遷到台灣會是一股強大的趨勢。圖:Hugo_ob@Pixabay (CC BY-SA 3.0)
▍台灣成為外媒在亞洲樞紐
無國界記者組織這次的呼籲與3月底公布的《中國追求的世界傳媒新秩序》報告,再再突顯了台灣新聞自由正受到世界矚目。為全世界專業記者和公民記者提供全球媒體創新、新聞app和工具、培訓記者和專家建議的「國際記者網絡」(IJNet)也於去(2018)年11月5日刊登了〈台灣成為外國媒體在亞洲的樞紐〉一文,內容提及:
香港原為眾多外媒設立亞洲或大中華地區總部的首選,2018年底時《金融時報》的亞洲區編輯Victor Mallet被驅逐出境,成為第一起香港政府驅逐外國記者的案例,也讓媒體界對香港未來的新聞自由感到憂慮。正因如此,有越來越多外媒考慮將大中華地區總部設立在台灣:根據外交部的資料,去年便有六位記者正式在台灣登記,其中一個顯著的例子是《金融時報》大中華地區的記者Kathrin Hille,而《德國之聲》近日也宣部將在台北設立大中華地區總部。
彭博社台北辦公室主任Samson Ellis在台灣工作十餘年;根據他的說法,近十幾年來媒體業界在廣告收入減少之際紛紛降低對台灣的關注,但「這減少太多了。大家以為『你可以從香港或中國去報導台灣』,但現在發現這不可能——就算有可能,也會做得不好。」近年除了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外,總統蔡英文將台灣遠離中國的政策和同志婚姻議題也讓國際媒體再次關注台灣;Ellis說:「現在值得注意的是,外媒談論台灣的方式總算開始改變了,提到的時候也開始不再以中國為中心。」
無國界記者組織2017年在台北設立第一個亞洲地區辦公室,台北辦公室主任Cédric Alviani認為,還有其他的原因可能會讓外國媒體考慮將總部移到台灣,除了相關開銷合理、政治穩定外,在台灣正式登記外國媒體或記者也相對容易:「有些媒體可能還沒意識到狀態改變了;台灣和香港一樣有競爭力。」他也認為,外國媒體遷到台灣會是一股強大的趨勢:「即使是香港,國際媒體若要自由報導亦非易事。假如日後有別的媒體跟進,我不會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