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卓越新聞電子報

你為什麼要哭??—-災難新聞採訪需要同理心/楊艾俐(天下雜誌顧問、汕頭大學長江傳播學院客座教授)

  最近八八水災,看到電視記者冒盡萬險,深入災區,一方面感佩他們初生之犢不怕虎的勇氣,另一面,看到某些記者訪問受災者時,問的問題,總感覺有些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會無意間傷到受訪者。這是我在一場採訪後寫的感言。   回來兩三天了,很難忘記他扁扁的嘴唇,潸然而下的眼淚。他是位十七歲的男孩。   我帶著學生去河南焦作訪問唇顎裂(俗稱兔唇)患者,時間倉促,我們又要拍攝照片,又要拍影片,還得作文字採訪。...

Read More

家教循古釋義/政治大學新聞系兼任教授彭家發

  四月下旬,家教一詞,因立委間爭詏,而在議堂之內,牽起一陣波瀾。可惜傳媒在處理此則「報導」時,重點在于衝突性和口水戰;而且,彼此愈放狠話,把話愈說愈不清楚愈好;鮮有從傳播理論最基本的知識回顧一下,家教是甚麼?有沒有一個基本的共同認知?抑或只是個含混,想當然、隨便意指的一個世俗理解?爭議雙方腦海中,對此詞語境意義,是否有所重疊?抑或南轅北轍,各憑一己推想而貶損對方?...

Read More

媒素教室策略第九講—-遊戲式教學 反思媒素教育/鄧宗聖(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

  教育這行像是農業,對老師而言,每年收成兩次,一次在六月、一次在一月,除了用考試驗收耕耘的成果外,師生之間總能獲得情感回饋。   在政治大學的媒體素養概論課接近尾聲,我們接受到許多學生的迴響,回饋的項目有很多,包括了教學規劃、互動、討論品質、作業、成績給予的方式等等。但我最關心的是,在教室裡從事「遊戲活動」的反應。從這裡也能反思我過去提倡的遊戲設計與教法。...

Read More

六月烏龍新聞紀實—-企業跨媒體經營 勿忘公共利益/呂一銘(觀察報告主持人 前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

  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新防會)近日發表「2009年六月份烏龍新聞紀實」報告( 參見附錄)指出,旺旺中時集團旗下媒體處理有關NCC審查中視、中天電視台負責人變更案新聞,多有「主觀建構」式編寫,未符比例的平衡報導,且未善盡媒介責任,不無「公器私用」之嫌。...

Read More

傳媒一週(98/08/10)

[b][size=medium][color=000000]台灣傳媒[/color][/size][/b] [url=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202+122009080700103,00.html]衛星TV換照 有條件加分[/url]...

Read More

《民主之眼》三部曲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回望1980-2000年台灣民主運動最真實的現場。

目前正在挖貝集資,希望將公播版送進校園,讓下一代也能看見、理解台灣走過的歷史。

募資連結: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