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出版商將 AI 營收直接分配給記者 美國做得到嗎?

特約記者劉子瑞編譯報導
法國《世界報》與 OpenAI 和 Perplexity 簽訂授權協議,並同意將營收中的 25% 分給記者,其他法國出版商如今也跟進了。本文翻譯自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Nieman Lab)原文:〈Some French publishers are giving AI revenue directly to journalists. Could that ever happen in the U.S.?〉,由尼曼實驗室報導 AI 議題的記者安德魯·戴克 (Andrew Deck) 撰稿。
許多新聞出版商和 AI 公司簽訂授權協議,大量授權其內容。舉例來說,一名記者的報導可能被用來訓練最新 OpenAI 的 GPT 模型,也可能出現在 ChatGPT 的回覆內容中。然而,撰稿的記者是否因此而直接獲得報酬?在美國,目前答案是否定的;但在法國,卻是越來越肯定的。
這是法國新聞出版商和工會間眾多協議的基礎邏輯。這些協議確保一件事:如果記者的新聞報導被 AI 公司使用,出版商授權交易的營收,會直接重新分配給記者。某些媒體機構的協議內容是,每年發給新聞室員工數百歐元的固定金額;某些媒體機構則是按比例分成給記者,像法國數一數二大的報紙《世界報》(Le Monde),在 2024 年 6 月與數個工會簽訂協議,確保重新分配 AI 授權營收的四分之一,而且不設上限。
對美國記者來說,這些條件可能令人感到遙不可及。美國新聞室是在不同的智慧財產權框架下運作,而且工會所受到的經濟保護條件也少很多,大多數美國新聞室的工會,從未看過雇主 AI 授權協議的條款,更不用說成功協商分成。
我訪談了幾位法國新聞界的領袖,希望能更深入了解他們出版商是如何達成這些協議,還有這些協議是否有機會跨越大西洋,來到美國。
不是著作權 而是鄰接權
法國新聞出版商和 AI 公司之間的授權交易,法律上通常屬於一種名為「鄰接權」(neighboring rights)的範疇。鄰接權(法文:droits voisins)是一種與著作權相近,但不同的智慧財產權。法國過去的鄰接權概念是用來確保音樂唱片製作人與廣播電視公司的合理報酬。
到了 2019 年,這個詞彙對新聞出版商有了新的意義,成為出版商向搜尋引擎和社群媒體平台要求報酬的法律依據。同年,歐盟通過了一項指令,目標是在數位時代維護一個「運作良好的著作權市場」,並鼓勵成員國的新聞出版商掌控一件事:Google 和 Facebook 等大型科技公司使用他們文章摘要片段和其他新聞內容的方式。
法國最大報紙協會 APIG(Alliance de la Presse d’Information Générale)的總監皮耶·佩蒂洛 (Pierre Petillault)說:「歐盟的想法是重新平衡協商。在過去 20 年裡,我們失去了一半的營收,有 30 億歐元從這個產業流出,而我們現在只能努力拿回一些零頭。這就是鄰接權的意義。」
法國是第一個回應這項指令的歐盟成員國,幾個月內,立法者就修正了國內的智慧財產權法,並將新聞出版商的鄰接權法典化,賦予了出版商向數位平台要求報酬的權利,特別是對於數位平台從其內容中賺取廣告收益的狀況。
2021 年,法國監管機構就曾對 Google 處以 5 億歐元的罰款,原因是其未能就鄰接權進行「善意」協商。同年,APIG 代表法國一百多家新聞出版商(不包括自行協商的《世界報》),與 Google 簽訂了鄰接權協議,並在今年稍早成功重啟協商。
隨著這些協議日漸鞏固,當時智慧財產權修正案的一個子條款變得越來越重要。該條款規定,作品經由新聞媒體發布的記者,有權獲得鄰接權協議中「適當且公平」的分成。該條款還指出,記者應至少每年一次獲得關於他們分成如何計算的完整資訊,不過法國法律並未具體規定記者應該獲得多少錢,而是交由出版商與工會自行協商細節。
佩蒂洛表示,新聞組織極力遊說,才將營收重新分配的條款納入 2019 年的法律中。他告訴我:「這不是作者的著作權,也不是薪資。這是新的東西。」
《世界報》的新標準
2022 年,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 AFP)成為第一個與其記者簽訂鄰接權營收重新分配協議的重要新聞出版商。該協議與新聞室的三大工會達成共識,保證每位代表記者每年將獲得 275 歐元的固定款項,這些款項是算在新聞室員工薪資以外的。
最初與工會簽訂的協議,僅涵蓋從社群媒體平台和搜尋引擎中賺取的營收,但是,隨著 2024 年 AI 授權協議開始在法國出現,像是一開始的《世界報》和 OpenAI 協議,一些工會也主張他們應該適用相同的標準。
2024 年 6 月,《世界報》與三大工會簽訂了一項營收重新分配的協議,涵蓋其與 OpenAI 的 AI 授權協議,可追溯到 2019 年與 Facebook、Google 和 Microsoft 之間更一般的授權協議。該協議將《世界報》從中獲得的 25% 營收,重新分配給其工會會員記者,且不設上限。
這項成就是在歷時兩年多協商後達成的,工會表示他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說服《世界報》考慮按比例分成。出版商最初只提供固定金額或設有上限的分成。
今年初夏,《世界報》集團執行長路易·達福斯 (Louis Dreyfus) 和《世界報》編輯總監傑羅姆·費諾格里奧 (Jérôme Fenoglio) 公開宣傳 25% 的比例,稱其在業界開創了先例,說道:「這是目前其他幾家媒體集團也採用的比例,遠遠超過其他人。」他們也證實,《世界報》去年 5 月與 Perplexity AI 簽訂的協議,也將適用於與《世界報》記者 25% 的重新分配條款。
獨立媒體顧問,同時也是新聞媒體鄰接權協會 DVP(Droits Voisins de la Presse)前秘書長艾曼紐·帕羅迪 (Emmanuel Parody) 說:「第一個簽訂協議的出版商,確立了我們所謂的法理上的先例。第二個出版商必須有非常好的理由,才能不支付相同的水準。」帕羅迪表示,《世界報》在法國新聞業樹立了新標準。他說:「我知道大多數出版商本來只想支付少於 10% 或 15% 的比例;現在,市場的現實是,協議的分成比例介於 20% 到 30% 之間。」
然而,光靠百分比並不能決定最終會有多少錢進入記者的銀行帳戶。在某些情況下,與平台簽訂的鄰接權協議總額達到數百萬歐元,但同時也包含了積欠長達四年的薪資。根據帕羅迪的說法,以類似條款重新協商,可能只會帶來二十多萬歐元的收入。有時,用於計算重新分配的基數,會排除掉大型科技公司的營收,像是 Google 新聞精選 (Google News Showcase)或 Facebook 新聞,進一步減少了分成。他說:「我認為 25% 將會是未來的平均數字,但每份協議都不同,所以我們永遠不知道 25% 裡面到底包含了什麼。」
有些人擔心,記者透過鄰接權獲得的收入可能未來會被扣留。帕羅迪說:「我們正處於產業陷入困境的局面,所以你付得越多,資方就越可以說我們未來兩年內不會調整薪資。」、「新聞室主管可能會利用更高的重新分配比例,作為削減員工其他薪酬的藉口。」
佩蒂洛有不同的想法:「對出版商來說,這就像是記者從同一份工作獲得三次報酬。」他證實 APIG 內的幾家出版商已經協商並簽訂了協議。佩蒂洛將這些協議比喻為記者要求從廣告或直接銷售收入分一杯羹:「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但我認為記者在鄰接權中應得的公平份額是零。」
佩蒂洛的批評對美國人來說可能很耳熟,在美國,類似的說法被用來中斷整體協商。但在法國,無論出版商怎麼說,某種形式的鄰接權重新分配都是法律明文規定的。
美國為什麼做不到?
自 2023 年以來,AI 一直是美國各地工會協商的議題。目前,全美最大的記者工會 NewsGuild-CWA 的子單位協商的 43 份合約中,都包含了某些與 AI 採用 (AI adoption) 相關的條款,例如防止因 AI 造成失業和減薪、要求必須標註 AI 生成內容,以及成立 AI 採用倫理委員會。
然而,這些合約中,沒有一份有與記者分享 AI 授權協議營收的條款。NewsGuild-CWA 主席喬·施洛斯 (Jon Schleuss) 說:「我們在許多協商桌上提出了營收分配的問題。然而,公司拒絕提供他們正在進行的營收交易的基礎細節。」
美國新聞室的工會合約,在智慧財產權的基礎上,有過營收分享的先例。舉例來說,《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的團體協約規定,當作品被選為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有劇本的播客或戲劇表演時,作者可保證獲得選擇費 (the option fee)淨報酬的 50% 和權利金的 33%。如果有多位作者參與製作作品,這些款項可以合併計算。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類似的條款尚未擴展到與數位平台的授權交易。美國勞工法也沒有要求或鼓勵這類協商。
NewsGuild 曾試圖在聯邦和州級層面,遊說立法規範與平台簽訂的授權交易。《新聞業競爭與保護法》(The Journalism Competition and Preservation Act)在 2023 年引入參議院,允許新聞出版商與大型科技平台進行集體協商,而 NewsGuild 支持的一個法案版本,是要求授權交易營收的 70%「必須用於記者」,即,這筆錢不會直接進到記者口袋,而是用於資助新聞室的職位、減少進一步裁員。
在州級層面,加州和奧勒岡州的擬議法案中,也出現了類似將 70% 的授權營收投入新聞室職位的提案。不過,截至目前為止,這些法案都沒有通過。
許多美國工會甚至從未看過雇主與 AI 公司簽訂的授權交易條款。例如,去年《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 的工會致函管理層,要求閱讀其母公司與 OpenAI 合約的副本。這封信呼應了《大西洋雜誌》工會和《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 Union)工會要求公開透明的訴求。早在去年 6 月,《商業內幕》工會副主席摩根·麥克福爾-詹森 (Morgan McFall-Johnson) 向我證實,在發出信函近一年後,工會仍未能審查 OpenAI 交易的任何條款。
缺乏了 AI 交易為新聞機構帶來多少營收的細節資料,要在美國開始討論像《世界報》這樣的協議是很困難的。
最近,《紐約時報》和《時代雜誌》這兩家主要新聞出版商,在與 NewsGuild 協商簽訂合約期間,也與 AI 公司達成了交易。施洛斯告訴我:「所有簽訂授權交易的雇主,都拒絕公開交易的細節,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Axel Springer、Vox、《金融時報》、《大西洋雜誌》和美聯社。」儘管如此,NewsGuild 表示將繼續倡議、積極爭取記者應獲得 AI 交易營收的分成。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人工智慧引發新聞媒體「零點擊」危機:流量雪崩與法律戰升級
- 人工智慧授權難變現 報導內容讓讀者買單仍是關鍵
- 用人工智慧重新探索舊有的新聞領域
- 尼曼新聞實驗室2024年新聞業預測|人工智慧篇,上篇|搜尋引擎導引流量下滑 AI促進新聞「客製化」發展
- 尼曼新聞實驗室2024年新聞業預測|人工智慧篇,下篇|AI人機協作成趨勢 人類優勢無可取代
主編:蔡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