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調查〕 信任差距:受眾的背景與動機 影響民眾對數位平台新聞的信任度

2022 年 11 月 10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donation

朱弘川|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有人會問,社群媒體、搜尋引擎和新聞程式在公眾和新聞媒體間扮演何種角色?儘管平台做為消息的中介,對不能近用印刷或廣播媒體的受眾至關重要,但能否得到受眾的信賴成為近來傳播研究的焦點。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RISJ)對巴西、印度、英國和美國的調查,人們對數位平台新聞的信任度不如一般新聞媒體。這種信任差距(trust gap)大部份來自不使用平台的人,以及年齡較大、教育程度較低,而且對政治也較冷漠的族群

但有趣的是,儘管對平台新聞的不信任,許多人對平台仍持正面評價,這說明人們對平台的感受,與期望在平台上找到什麼新聞並無直接關聯

相對於傳統媒介而言,平台上的新聞信任度較低

RISJ在四個國家對七個不同平台Facebook、Google、Instagram、TikTok、Twitter、 WhatsApp和YouTube調查顯示,閱聽人對平台新聞的看法,與其他一般途徑(in general)獲取的新聞存在明顯差距,接受調查的受眾普遍認為平台上的新聞可信度較低

在平台新聞的信任度方面,Google最受到四個國家所信任(巴西57%,印度77%,英國52%,美國53%),而Facebook則是最不受信任的平台,英國(27%)和美國(29%)僅不到三成人表態支持。

WhatsApp則深受巴西和印度喜愛,超過一半的人表示信任該平台,尤其巴西(53%)對該平台信任度高過一般媒體來源(46%),與英國(29%)和美國(20%)的形成強烈對比;此外,巴西(46%)和印度(51%)對YouTube新聞的信任度也更高,巴西對Instagram信任度(39%)也高於其他三個國家(印度27%、英國24% 和美國26%)。

總結來看,四個國家的人們對一般新聞的信任程度,仍高於平台上的新聞。唯獨英國和美國的GOOGLE除外,這兩國對其平台和一般的新聞信任度幾乎無差別。就TikTok而言,四個國家信任差距最為明顯,這可能是由於該平台專注娛樂內容,而許多受訪者不太熟悉所致。巴西則是特殊的例子,與其他國家相比,閱聽人對GOOGLE、WhatsApp和YouTube上的新聞的信任度甚至超越一般新聞來源。

若以使用者年齡來看,在比較印度Google、美國的YouTube、英國的Instagram 和TikTok的新聞信任度時,年輕(35歲以下)和年長(55歲以上)的受訪者差距最大,差異達到近40個百分點。在巴西使用度極高的WhatsApp,其新聞的信任度幾乎沒有年齡差異(兩個族群信任該平台皆50%)

同樣,擁有大學學位的人也較可能信任一般來源的新聞和平台新聞。以美國為例,受過大學教育人對一般新聞的信任度(65%),明顯高於未受過大學教育的人(43%),這比其他國家要明顯。若僅就平台上新聞的信任度時,美國和英國無論有無大學學歷的人,對於Twitter信任度皆不高,可以推測Twitter仍是以小眾使用群為主的平台

在巴西,對於信任WhatsApp和Facebook上的新聞的人來說,教育程度基本上沒有區別,但總體趨勢是,教育程度更高的人也更信任平台上的新聞,這與在一般新聞信任度時觀察到的情況相似

政治興趣有關的差異

造成平台新聞信任差異的另一原因是對政治的興趣,所有四個國家都存在相同現象:對政治更感興趣的人對平台上的新聞往往也有更高的信任度

在巴西,無論是對政治有興趣或無興趣的人,在Facebook和TikTok幾乎沒有區別,但在Google、Instagram和YouTube的新聞的信任度存在相當大的差異,這可能是巴西的用戶和非用戶將Facebook和TikTok視為較無政治新聞內容的空間

巴西的WhatsApp是唯一一個呈現政治興趣較低受訪者信任度(56%)超越政治感興趣的人(53%)的平台,兩者都超過半數,顯現該平台在巴西的可信度,以及對該國政治討論的重要性

WhatsApp在印度也特別受到青睞,對政治感興趣的受訪者對該平台的新聞更加信任(67%),不感興趣者也比例也相當高(46%)。在印度,人們對YouTube、谷歌和 Facebook的新聞的信任度差異,也符合政治興趣所呈現的比例。

在英國,在YouTube上可看到最大的信任差距,對政治無興趣的人僅23%信任平台新聞,對政治有有興趣的人也才46%,仍未過半,整體來看,英國受訪者對所有平台的信任度也較低,這可能是平台使用上受限的結果。而與巴西和印度相比,美國對平台新聞的信任度也較低,即使是對政治感興趣的個人也是如此,YouTube 的信任度差距最大,對政治無興趣的人僅24%信任平台新聞,對政治有有興趣的人也才56%,其次是Twitter(差距31%)、WhatsApp(差距29%)和 TikTok(差距23%)。

人們使用平台的目的未必是獲取新聞

人們對平台的廣泛感受,以及使用平台的原因,在某種程度上與新聞本身較無關聯,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對平台抱有其他目的,獲取新聞和消息反而是次要問題

◎ 大多數人對平台正面評價(positive feelings)

Google在所有國家中評價最高,緊隨其後的是YouTube。WhatsApp是巴西正面評價最高的平台,印度和英國的大多數受訪者也對此持好評。TikTok和Twitter在所有國家中獲得的正面評價比例最低,推測是因為表達沒有意見,或從未聽說過這些平台的人數較多。英國和美國對Facebook的負面評價特別明顯,這也說明了近來兩國對平台監管的爭議。

事實上,對平台的正面評價可能與人們如何看待新聞質量無關,反而與受訪者使用的原因密切相關。如果Google、WhatsApp或YouTube提供了人們其它功能,像是與朋友家人聯繫,或提供消遣娛樂,那麼新聞可不可信,也許就不是最重要。

◎ 不使用或較少使用平台的人也難以對平台有正面評價

另一值得探討的是,在過去30天內使用過平台的受訪者,與未使用過或較少使用的受訪者相比,更有可能對其進行正面評價,這樣極端的差異在許多平台上都非常明顯。

用戶和非用戶之間最大的差距是美國的WhatsApp,81%的用戶和13%的非用戶對該平台有正面評價;印度則是84%的用戶和36%的非用戶對WhatsApp表達正面評價。同樣的,在巴西,GOOGLE的86%的用戶和38%的非用戶對該平台有正面評價;英國則是TikTok,70%的用戶和14%的非用戶表示正面評價。

但平台的正面評價是否等同於新聞的信任度?這裡的重點是,大多數人將平台用於其他與新聞無關的目的。包括:

◎ 原因1:與人聯繫

四個國家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使用平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作為「與他人溝通交流」的工具,尤其是WhatsApp和Facebook。而印度受訪者還表示,他們使用YouTube(46%)來促進與他人的聯繫,這在其他三個國家較不常見。

持平而論,WhatsApp被視為一種交流工具,而不是新聞和時事的媒介。即便WhatsApp在美國和英國的使用較不普遍,但依據其產品特性,主要使用對象仍以社會關係較緊密的群體,例如家庭、朋友和同事為主,在廣泛使用該平台的印度和巴西也是如此。

◎ 原因2:娛樂或打發時間

其次,平台滿足人們「娛樂或打發時間」目的,這現象在四個國家皆一致。YouTube在四個國家中名列首位,以巴西82%最高,印度和英國最低也有75%。Facebook在各國排名第二,大多數用戶表示為了維持人際網絡而使用。GOOGLE或WhatsApp也符合所有國家對維持人際關係的要求,但僅巴西和印度超過五成,遠高於英美兩國。

◎ 原因3:獲取消息並接觸不同的觀點

當談到使用平台做為獲取新聞的主要途徑時,毫無疑問,GOOGLE在四個國家皆排名第一(巴西81%,印度78%,英國64%,美國67%),緊追其後的是YouTube。英美兩國不到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在查找消息時使用YouTube或Facebook。WhatsApp使用率則最低,以印度58%最高,英國最低只有15%。也就是說,即便WhatsApp和Facebook對許多人來說是與人聯繫的主要平台,但獲取新聞看起來像是次要目的,甚至可能僅是「順便」而已

另外,也有部份用戶出於商業目的使用平台。巴西和印度的大多數人表示,他們使用YouTube做為購買產品時參考;印度偏好Google的程度也超過六成。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較少人提及平台對工作上或學校上的用途,但Google的使用率相對較高,在四個國家皆居首位。

儘管與新聞無關,但使用平台的原因,可做為理解平台在每個國家都有其不同的意義,了解這些偏好有助於進一步解釋平台信任度的多面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