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新聞攝影類|系列新聞攝影獎——現場紀錄

新聞攝影類|系列新聞攝影獎

陳洧農|特約記者報導
呈現出橘白兩色壁壘分明的衝霄光焰與煙霧,彷彿象徵著香港反修例運動中的抗爭者與警察兩方陣營,而煙霧中的人們儘管因為水車的衝擊不得不低下頭,但標示著運動理想的旗幟卻依然高舉。這是本屆「系列新聞攝影獎」得主陳朗熹參賽作品的其中一張,而這張作品也同時入圍了單張攝影獎,有著令人無法忽視的魄力。
評審團認為得獎作品「香港反修例運動–烈火黑潮」圖片編輯概念成熟,影像兼具寫實與象徵的表現力,並具有時代眼光,因此從眾多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
陳朗熹出生並成長於香港,現任《報導者》特約記者。大學時期修讀社會政策,畢業後成為攝影記者,並為不同本地及海外媒體工作,包括端傳媒、台灣報導者及彭博新聞社等,曾獲多個本地及國際攝影獎項。
頒獎時由於陳朗熹人在香港,不克前來,由《報導者》攝影主任余志偉代表,從本屆新聞攝影組評審、知名攝影家謝三泰手中獲頒獎項,並轉述得獎感言,他上台時,首先說:「先澄清一下,避免不實訊息,我不是陳朗熹。」引來台下一陣莞爾。
陳朗熹在交由余志偉代為宣讀的信中表示:「過去一整年,香港和我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徹徹底底地改變了這個時代,新聞與真相的道路越來越加困難,希望隔岸的新聞同業們能夠繼續堅守崗位,守住新聞自由。」
除了轉述陳朗熹得獎感言之外,余志偉也表示,為了讓新聞攝影產業更加活絡,報導者一直在進行攝影人才培力,希望透過讓產業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狀態,為歷史留下更多精彩的照片。
陳朗熹在典禮後我們的線上專訪時表示,反修例運動對香港而言是重要歷史,希望透過影像將歷史留下,並傳播開來,因為這幾乎象徵著港人最後的自由。「好的新聞照片不會只是新聞材料之一,應該有足夠的力量獨立出來,成為歷史照片。」他說。

得獎作品 | 得獎者 | 所屬單位 |
香港反修例運動—烈火黑潮 | 陳朗熹 | 報導者 |
作品簡介 | ||
香港反修例運動從 2019 年 6 月起爆發,經歷過無數次遊行、集會、佔路、衝突。過去一年內有近 9,000 被捕,警方使用不同武器對付示威者,包括發射超過 16,000 顆催淚彈。從佔領議會、街頭巷戰到校園保衛戰,香港的年青人戴上防毒面具和頭盔,穿梭在白煙之中,對抗強權,捍衛自由。 | ||
得獎理由 |
||
單張精彩、時間軸完整、圖片編輯概念成熟、編排順序和結構良好。12張照片調性前後一致,影像兼具寫實和象徵的表現力。作者具有時代眼光,也是一位影像詮釋好手,能抓取單張,也能透視主題,在危險性很高的抗爭現場,鏡頭運用自如(大場景、中景和特寫變換得宜)。全篇以一致的暗黑色調,來暗示潛藏的危機,扣住主軸概念,充分表現歷史感。
|

其他入選作品(報名件數 48 件)
入選作品 | 入選者 | 所屬單位 |
揭開廢棄物黑幕 | 王建棟 | 天下雜誌 |
疫常生活 | 王騰毅 | 中央通訊社 |
隱形農業大軍 | 鐘聖雄 |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
《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暨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在更壞的時代,做更好的新聞(現場及相關報導——依頒獎典禮順序):
???? 總綱
- 2020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暨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得獎名單
- 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評審團名單
- 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蘇正平:在最困難的時刻 做最好的新聞
- 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評審團主席丘岳:期待看見更多的「建設性新聞」
???? 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
???? 新聞攝影獎
???? 即時新聞獎
???? 國際新聞獎
???? 廣播及網路(音頻)類
- 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國際或全國新聞獎——現場紀錄
- 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地方新聞獎——現場紀錄
- 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Podcast 新聞節目獎——現場紀錄
???? 調查報導獎
???? 深度報導獎
???? 新聞評論獎
???? 新聞敘事創新獎
???? 每日新聞獎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