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地方新聞獎——現場紀錄

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地方新聞獎

劉雨婷|特約記者報導
本次「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地方新聞獎」,由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花蓮電臺黃凱昕,以《水泥窯燒垃圾、花蓮的危機或轉機?》報導拿下。
早在第四屆起便曾入圍、苦熬至今才終於獲獎的黃凱昕表示,每次參賽都能得到非常詳細的評語和建議,讓他能一步步修正、往城牆靠近,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
這次的報導,他試圖打破既有議題框架,「在環境議題中,難道就只有回饋金嗎?」,透過訪問,找出讓環境、社區、工業彼此和平共存的更好可能性,他十分感謝所有受訪者,也希望能繼續追蹤下去。
然而,黃凱昕也在致詞時自曝,身患有巴金森氏顫抖症的他,近年來手和聲音顫抖的症狀越來越明顯,讓他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和時間,來製播廣播節目。雖然他也不曉得還能再做廣播多久,但他宣示,只要還有一天站在這個位置上,他便有勇氣繼續努力下去。
另外,此次頒獎的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董事吳豐山先生,則對於獎項的區分有些疑惑,認為所有的新聞其實都是一種地域性新聞,和政治學所言:「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政治」相同,按理不應再分成全國、地方等類別,但因此舉確實可讓更多優秀作品有機會被肯定,所以他也認同主辦方的好意。

得獎作品 | 得獎者 | 所屬單位 |
水泥窯燒垃圾、花蓮的危機或轉機? | 黃凱昕 |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花蓮分臺 |
作品簡介 | ||
花蓮縣環保局與台灣水泥公司合作,將在和平水泥廠內新設「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利用沒有煙囪的氣化爐焚燒垃圾,讓熱氣與底渣,送至水泥旋窯,成為製造水泥的輔助燃料與原料,解決垃圾問題也降低礦石開採。 當地居民不反對了,但是環保疑慮仍在,環團質疑,究竟要採垃圾焚化爐還是水泥廠的排放標準?真能杜絕戴奧辛、氯氣的排放嗎? 昔日工業與居民的關係,就是抗爭之後的回饋金與補助,有沒有可能「一起做更好的事」? |
||
得獎理由 |
||
爭議性高,觸及層面廣,凸顯環境運動面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挑戰、大企業與NGO的溝通和角力、環境與社會議題的世代差異、科技對環境的傷害與助益,是非常好的公共議題論辯案例。 |

其他入選作品(報名件數 21 件)
入選作品 | 入選者 | 所屬單位 |
找回泰雅Trakis小米印記—田埔部落;田埔部落掌舵小米方舟 譜寫長照藍圖 | 潘雅娟、王思云、張永政 | Alian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火海吞漁船-屏東鹽埔漁港火燒船追蹤系列報導 | 陳彥臻、陳選尹、劉麗卿、楊志聰、劉冠羽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漁業廣播電臺 |
深耕、永續、臺灣情 | 徐德芳 |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
跨世代傳承 重新描繪的島嶼記憶 | 林祺宏、董麗琴、李虹靚、劉怡彣 |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
《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暨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在更壞的時代,做更好的新聞(現場及相關報導——依頒獎典禮順序):
???? 總綱
- 2020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暨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得獎名單
- 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評審團名單
- 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蘇正平:在最困難的時刻 做最好的新聞
- 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評審團主席丘岳:期待看見更多的「建設性新聞」
???? 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
???? 新聞攝影獎
???? 即時新聞獎
???? 國際新聞獎
???? 廣播及網路(音頻)類
- 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國際或全國新聞獎——現場紀錄
- 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地方新聞獎——現場紀錄
- 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Podcast 新聞節目獎——現場紀錄
???? 調查報導獎
???? 深度報導獎
???? 新聞評論獎
???? 新聞敘事創新獎
???? 每日新聞獎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