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評審召集人吳豐山 & 得獎人王健壯感言

2020 年 11 月 26 日 | 卓新獎, 卓越新聞獎頒獎典禮, 卓越新聞電子報

陳洧農|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卓越新聞獎除了以記者個人提出申請的優秀作品案之外,還有社會公器獎與特殊貢獻獎,以兩年為期輪流舉辦。本屆卓越新聞獎頒發「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以表彰對新聞事業具有特殊貢獻或開創性影響之新聞從業人員。

本次「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評審召集人吳豐山,在戒嚴時期領導自立晚報推動台灣民主與言論自由;擔任公視第一任董事長,為公廣奠定根基;2012 年獲得卓越新聞獎「新聞志業終身成就獎」。

「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得主王健壯,現任《上報》董事長,新聞生涯創辦多個重要媒體,包括《新新聞》、《明日報》、《風傳媒》及《上報》。曾任《仙人掌雜誌》主編;《中國時報》社長;《時報雜誌》社長兼總編輯。

吳豐山:何謂典範?

「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評審召集人吳豐山認為,對王健壯先生的志業加以肯定,其實正是要很清楚告訴大家:什麼叫做典範。圖:陳洧農攝

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評審召集人吳豐山先生致詞:

「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的評審委員會由張錦華教授、項國寧社長、張讚國教授、杜念中社長及本人吳豐山五人組成。他們說我年紀比較大,推舉我做評審召集人。

本獎一共有四位候選人。評審會於 9 月 4 日舉行初審會議,討論評審標準及原則,然後由各委員於會後提出評審報告,交由基金會匯整,9 月 22 日舉行復審會議,經反覆討論及再投票,選出王健壯先生為本次獎項的得獎人。

評審委員認為四位候選人都表現卓越,均具有得獎資格,最後以王健壯先生投入新聞工作最久,且四十幾年耕耘不輟、不私不盲,始終堅持憲政、民主、自由、人權的理念,殊屬難能可貴,所以給他殊榮。

我想,對王健壯先生的志業加以肯定,其實正是要很清楚告訴大家:什麼叫做「典範」。

近幾年來本人愛之深、責之切,常常公開批評台灣新聞界的整體表現,認為當中充滿了太多弱智、太多偏差。我因為近年來參與各類新聞獎項的評審,所以也看到一大批新聞從業人員仍然能夠信守傳播事業的社會使命,也就是說,部分媒體的弱智跟腐敗令人憂心;可是另外一部分媒體人的智慧跟勤奮,可以讓我們為新聞自由的正確使用仍然保有一份期待。

因此今天我要利用這個場合向所有的入選者跟得獎者恭喜,同時要在這裡跟大家公開表達一份敬意。

王健壯:老派價值是新聞自由的靈魂

「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得獎人王健壯相信,新聞自由是民主政治的靈魂;而老派價值,是新聞自由的靈魂。圖:陳洧農攝

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得獎人王健壯致詞:

剛剛看了那段影片,我是有點小感動。先要謝謝卓新獎工作同仁,謝謝評審委員,謝謝豐山兄,當然也要謝謝剛剛在 VCR 中,拼命替我講盡好話的那些朋友。(編註:頒獎前主辦單位播放得獎人VCR,邀請《優傳媒》董事長周天瑞、《蘋果日報》社長陳裕鑫、《上報》總主筆陳嘉宏、《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報導者》創辦人何榮幸、《聯合報》執行董事項國寧等資深媒體人介紹王健壯。)

過去 20 年我雖然參與過三家網路媒體《明日報》、《風傳媒》與《上報》的籌辦經營,但就像天瑞兄講的,我始終是一個老派記者,一個相信老派價值的老派記者。

我相信媒體對人,應該是其是,非其非;媒體對事,應該筆則筆,削則削。

媒體是永遠的反對派,記者是永遠的反對者。媒體應該以道抗勢,不應該依附權勢。我相信,媒體因為科技發展的不同,或許有新媒體、舊媒體之分,但價值沒有新舊之別。我相信的一些老派價值在威權時代中重要,在民主時代依然重要;在傳統媒體的時代重要,在社群媒體當道的這個「後真相」年代更重要。

這幾年因為教書的需要,所以我經常翻閱胡適編的《獨立評論》,與雷震編的《自由中國》。每一次重讀八十多年前、六十多年前那些早已經變成古人的前輩們所寫的文章,我總是感到非常的汗顏。他們在那樣的年代,那樣的政治氛圍當中,不僅在他們文章的字裡行間,向同代的人證明他們是一群有道德勇氣的知識份子,同時也向後代的人證明他們是一群有進步意識的知識份子。

因為有道德勇氣,所以他們敢於無所畏懼地直面凱薩;因為有道德意識,所以他們敢於不走政治正確的路線,不媚俗、不迎合大眾。這樣的道德勇氣以及這樣的進步意識就是我這幾年始終信之不疑的老派價值。

我是一個走過戒嚴年代的記者,我非常清楚民主自由是如何的得之不易,因此也非常地憂心,民主與自由可能會在社會多數人的冷漠當中,不知不覺地一點一滴流逝。

這幾年,台灣跟許多其他民主國家一樣,在政治上都出現了不自由民主的跡象。不同國家的憲政民主受到不同程度的限縮,新聞自由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但是西方一些媒體,例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及英國的《衛報》,他們在面對這一股民主逆流的歷史關鍵時刻,不但一再反覆重申他們對老派價值的堅持,同時也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要勇於挺身而出,去捍衛新聞自由在憲政民主體制中應該有的角色、功能。

例如《紐約時報》這幾年就一再呼籲他的讀者:「新聞重要,比任何時候都重要。」《華盛頓郵報》更在他的報頭下印了一行警語:「民主,在黑暗中死亡。」跟這些西方媒體相比,我們台灣媒體是不是應該問一問自己:

對於不自由民主氛圍的不斷擴大,我們是不是警覺得太慢了一點?我們捍衛新聞自由應有的作為,是不是做得太少了一點?在名嘴與網紅變成引導風潮的意見領袖,在社群媒體眾聲喧嘩的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也把老派價值拋棄得太早了一點?

專業主義是專制主義的天敵。」這句話是我一位朋友盧躍剛說的,他是中國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調查記者。不久前他出版了一本新書《趙紫陽傳》,就是他實踐自己這句話的一個證明。他說的專業主義,其實就是我相信的老派價值。

前幾天聯合新聞網刊登的一篇文章,標題引用了魯迅在 1926 年所寫的文章中的一句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句話說得非常悲壯,但是在民主與新聞自由都受到挑戰的此時此刻,我們台灣媒體是不是應該把魯迅的這一句話,當成是來自於歷史的一句警鐘?

最後再一次謝謝評審委員,我相信,也希望你們給我這個獎,是因為我是一位相信老派價值的老派記者。希望在座的每一位朋友,大家能夠一起努力,去重新找回即將凋零、消失的那些老派價值。

我相信新聞自由是民主政治的靈魂;而老派價值,是新聞自由的靈魂。

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暨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在更壞的時代,做更好的新聞(現場及相關報導——依頒獎典禮順序):

????  總綱

????  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

???? 新聞攝影獎

????  即時新聞獎

????  國際新聞獎

????  廣播及網路(音頻)類

????  調查報導獎

????  深度報導獎

????  新聞評論獎

????  新聞敘事創新獎

????  每日新聞獎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