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的秘密」教案大綱
教案編寫人/鄭智仁(台北市萬芳國小老師)

一、 教學時數:80分鐘

二、 結合領域:國語

三、 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國語六上,第五單元「媒體與報導」,第十三課「不同角度看報導」
南一版國小社會六上,第三單元「說話的藝術」,第十課「語言與智慧」

四、 對應能力指標:

國語
2-5-7-2 能應用組織結構的知識(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閱讀。
2-10-10-2 能夠思考和批判文章的內容。
3-2-10-6 能依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測和下結論。
3-4-1-1 能廣泛閱讀課外讀物及報刊雜誌,並養成比較閱讀的習慣。

五、 主題:「謝志偉:我的身份就是要坐三千c.c.」

六、 新聞來源及本文:
附錄一附錄二

七、 教學重點建議:

(1)老師先將在九十六年十月下旬,經濟部長陳瑞隆對於油價高漲的情況,只建議大家多開小車,自己排氣量3000c.c.的座車卻稱小車的事件背景做說明。

(2)發下「3000c.c.算小車」(附錄一)相關新聞剪報給各組,請各組學生比較各家報導的差異,進行以下討論:

①這幾則新聞中,你覺得哪一則新聞的標題跟其他則相較之下,比較不一樣?理由是什麼?
②當你只看到「謝志偉:我的身份就是要坐三千c.c.」的標題時,你心裡有什麼感覺?
③再繼續仔細閱讀這則新聞的內文時,標題所強調的跟實際內文敘述的重點有沒有相符?
④看完內文後,剛開始只看到標題所產生的感覺有沒有改變?如果有,是怎樣的改變?改變的原因是什麼?
⑤再仔細精讀每則新聞,謝志偉在這個事件所扮演的角色,跟「謝志偉:我的身份就是要坐三千c.c.」有什麼關連?
⑥如果這則中廣的新聞內文不變,由你來重新下標題的話,你會下什麼標題,才會符合這則報導真正的內容?
⑦猜猜看,你認為中廣新聞網為什麼要這樣下標題?

(3)發下「趙少康退出中廣」(附錄二)相關新聞剪報給各組,請學生看完新聞內容後,進行以下討論:

①中廣發生了什麼事?
②事情發生的時間跟「3000c.c.算小車」事件有什麼關係?
③謝志偉在「趙少康退出中廣」事件中扮演什麼角色?
④你覺得在「3000c.c.算小車」事件中,中廣下「謝志偉:我的身份就是要坐三千c.c.」標題的原因是什麼?
⑤想想看,在其他新聞事件,有沒有類似的情況?

(4)總結說明:

①當我們沒時間仔細閱讀報紙內文時,只讀標題往往是讓我們大致瞭解一則新聞事件最快的方法。
②然而標題畢竟只是短短幾行字,只能挑重點講,所以不見得能完整表達新聞內容。
③更糟糕的是,媒體常常會利用聳動的標題,將新聞內容斷章取義以吸引讀者的注意,甚至誤導讀者。
④當媒體對某些事件有既存立場(例如政治態度、利益關係)時,也容易利用這種閱讀習慣來誤導讀者,或是讓讀者產生他們所希望的情緒反應。
⑤所以,閱讀新聞盡可能可以「閱讀全文」,並且「比較不同媒體對同一事件的報導」,才能有較客觀的瞭解。

(5)說明「新聞比一比」學習單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