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授權難變現 報導內容讓讀者買單仍是關鍵

林佳玟|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近年來,各產業積極尋求AI人工智慧帶來的商機,部分新聞媒體也與AI公司簽署內容授權協議,試圖利用這波浪潮,來填補近年來媒體業的廣告收入下滑、訂閱疲乏等等缺口。然而,哥本哈根大學傳播學教授拉斯穆斯‧尼爾森 (Rasmus Kleis Nielsen)卻表示,這些交易未能真正改變產業現狀,對多數新聞媒體來說「無利可圖」。
AI收益分配不均 大型英語媒體獨享商機
美國網路媒體《Axios》記者莎拉·費雪( Sara Fischer)指出,媒體業者正面臨廣告收入下滑與訂閱疲乏的挑戰,但在AI人工智慧時代下,AI可能成為新的機會及解方,為媒體帶來可觀的收益。而市場上,確實出現了數十宗AI公司與新聞媒體的交易,涉及模型訓練、技術協作等方面的合作,但僅有少數大型英語媒體受惠,且通常限縮受眾為較具經濟能力與文化素養的高端市場之中。然而,絕大多數新聞機構既不龐大,不屬於高端市場,甚至不是英語媒體。這些小型、非英語的新聞媒體難以與AI科技公司談成任何交易,這也反映出AI公司購買新聞內容的意願有限。
以Open AI為例,除了去年(2024)4月與英國《金融時報》達成協議,透過整合《金融時報》的新聞來訓練AI模型外,2月14日,更與英國的「衛報媒體集團」(Guardian Media Group)合作,因此未來《衛報》(The Guardian)的報導和檔案也將作為ChatGPT中的新聞來源。這類合作媒體確實皆符合「大型英語媒體、硬新聞、深度報導、財經分析、專業評論」等特性,而非迎合大眾、具有娛樂性的類型。
根據路透社新聞研究所《2024年新聞、媒體與科技趨勢與預測》報告,許多媒體業者去年希望透過與AI平台的授權交易獲利,但業界普遍不看好這些收益能被公平分配。調查顯示,約三分之一(35%)的受訪者認為,大部分收益將流向大型媒體機構,而近一半(48%)則認為,最終能分到的收益恐怕微乎其微。
而在今(2025)年度的趨勢與預測報告中,多數受訪者(72%)也希望能以產業共同談判的方式,讓整體媒體生態受益,而非各家公司各自為政。
AI授權成媒體的新金礦? 學者表明獲利有限
拉斯穆斯‧尼爾森更表明,即使這些媒體與AI公司合作,但能否真正「獲利」,仍是個問題。根據美國數位媒體巨頭Dotdash Meredith母公司IAC公開的財務報告,OpenAI每年支付約1,600萬美元來獲取其內容授權。即使這筆收入對Dotdash Meredith來說是額外的收益,但若將其置於整體收支的脈絡來看,OpenAI這筆交易僅占該媒體預計超過15億美元的總營收中,占比約1%。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歐洲跨國媒體公司Axel Springer。OpenAI於2023年底,向Axel Springer SE支付數千萬歐元,以獲得使用該媒體的報導內容來構建其AI模型的權利。不過這對於一家國際媒體集團而言只是杯水車薪,難以為新聞產業帶來可觀的收入。
另外,拉斯穆斯‧尼爾森揭露,媒體與科技公司的交易內容往往缺乏透明度,IAC公開的財務報告具有明確金額,為相對罕見的案例。大多交易金額通常是經過策略性的披露,外界難以確定其中現金支付、預期分潤與額外補貼的具體組成比例。今年度的趨勢與預測報告中也闡明,新聞媒體與AI公司的交易金額與模式仍充滿爭議。
ChatGPT Search登場 多家媒體達成內容授權協定
不過,越來越多媒體業者開始將AI和科技公司的授權收入視為重要的營收來源。在今年度的趨勢與預測報告中顯示,近四成(36%)的商業媒體業者認為,這將成為關鍵收入管道,而這一比例是去年的兩倍。ChatGPT Search也於去年底推出,其搜尋結果來自OpenAI與多家媒體的合作授權,其中包括與新聞集團(News Corp)達成的一項內容授權協議,而該協議為期五年,且價值約2.5億美元(約新台幣82.3億)。
新聞集團旗下擁有《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泰晤士報》(The Times)和《太陽報》(The Sun)等媒體品牌。此外,路透社(Reuters)、美聯社(AP)、《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和《世界報》(Le Monde) 也與OpenAI達成重要合作。而《太陽報》及《世界報》的內容加入,呈現出OpenAI試圖加入小報及非英語類型的資訊,多元化訓練AI模型的內容。
ChatGPT Search系統不再僅提供傳統的「摘要」,而是會考慮到易讀性及資訊的正確性,產出一篇整合型的新聞故事,並在每個段落後標註資訊來源,讓讀者更清楚了解內容的出處,確保AI生成內容的權威性,展現了未來AI搜尋與報導內容結合的可能發展方向。
即便如此,拉斯穆斯‧尼爾森仍預測,在2025年,大多數新聞媒體可能無法從科技公司獲得內容授權收入,因為這些企業根本對付費採用報導內容不感興趣。不過,儘管這對新聞產業來說或許不是好消息,但他認為,如果新聞機構能及早認清現實,反而能讓編輯決策更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提供讀者願意關注,甚至願意付費的內容。
參考資料
- Nieman Lab – 〈Publishers find the AI era not all that lucrative〉
- The Financial Times – 〈Financial Times announces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OpenAI〉
- The Guardian – 〈Guardian Media Group announces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OpenAI〉
- Bloomberg – 〈OpenAI to Pay Axel Springer Tens of Millions to Use News Content〉
- AXIOS – 〈Scoop: Amazon eyes news partners for revamped AI Alexa voice assistant〉
-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 〈Journalism, media, and technology trends and predictions 2024〉
-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 〈Journalism, media, and technology trends and predictions 2025〉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用人工智慧重新探索舊有的新聞領域
- 六個國家的民眾如何看待新聞中的生成式人工智慧?
- 尼曼新聞實驗室2024年新聞業預測|人工智慧篇,下篇|AI人機協作成趨勢 人類優勢無可取代
- 尼曼新聞實驗室2024年新聞業預測|人工智慧篇,上篇|搜尋引擎導引流量下滑 AI促進新聞「客製化」發展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