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聽人對「演算法挑新聞」持懷疑態度 熱情和興趣是影響關鍵

2023 年 12 月 13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donation
朱弘川|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為了衡量人們對演算法選擇新聞的態度,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RISJ)對世界各國進行了網路調查,主要提出三個問題:

是否認同「演算法根據『個人過去新聞消費行為』或『朋友的新聞消費行為』自動選擇新聞」是獲取新聞的好方法?以及「編輯和記者」人為選擇是挑選新聞的好方法。

人們對演算法挑選新聞仍抱持懷疑

調查結果顯示,觀眾對所有選擇新聞的方式仍抱持懷疑態度。

在接受調查的所有國家中,只有19% 人同意根據「朋友的新聞消費行為」揀選新聞是好方法,高達42%的人不同意,是三種模式信任度最低的;而基於「個人過去新聞消費行為」而自動挑選的新聞的方面,同意和不同意則各佔30%。

更令人驚訝的是,近27%認為由「編輯和記者」為閱聽人選擇新聞是好方法,這比根據朋友消費情況的比例還高。但普遍來看,人們顯然對所有形式的新聞選擇都持懷疑態度,均不超過三成,無論是由人類還是由演算法完成。

根據RISJ的解讀,這種懷疑態度「普遍化」的部分原因,意味著人們對這三種方法都有相似的看法,也就是新聞是「被挑選」的概念。換句話說,如果人們認為由編輯台(記者和編輯)的挑選新聞是獲取新聞的好方法,他們通常也會對演算法的挑選有相同的看法,反之亦然。

一般來說,過往記者、學者和產業界認為這些選擇方法是相互對立的,但這項調查說明,閱聽人似乎並不以為然。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對演算法懷疑態度仍未改變

RISJ將本次調查與2016年的調查相比較,發現人們對演算法的態度在過去七年裡沒有太大變化,雖有些許消漲,仍可略見人們的矛盾心理。

在國家層面來看,英國、丹麥和匈牙利對兩種演算法選擇的認可度最低,平均在20%左右,也較七年前低,尤其是「根據朋友新聞消費行為」,其比例更是在10%以下;有趣的是,若以「根據朋友新聞消費行為」選擇,在所有被調查國家中,除了澳洲和荷蘭兩國,均較七年前有明顯下降。而澳洲、芬蘭和韓國等三國,在「個人過去新聞消費行為」挑選的認可度接近40%,也是被調查國家中少數成長的三國,尤其是韓國的成長幅度最大。

而在北歐和西歐以報紙為中心的國家,例如奧地利(33%)、瑞典(30%)和荷蘭 (34%)三國,也許是媒體的信任度較高的緣故,人們對編輯台人為挑選新聞的信任度雖然較低,但比例上仍高於兩種演算法。

根據圖表顯示,自2016年以來,大多數國家對三種新聞選擇模式的支持度都有所下降,但澳洲是一個例外,它是唯一三種模式全面上升的國家;而加拿大、巴西、土耳其和英國等國家,與 2016年相比變化較大,尤其是根據「個人過去新聞消費行為」所揀選的新聞,其比例幾乎全面大幅下降。

演算法根據「個人過去新聞消費行為」揀選新聞的認可度,世界各國在2016年與2023年的消長比例。

根據「朋友間新聞消費行為」揀選新聞的認可度,世界各國在2016年與2023年的消長比例。

根據記者與編輯揀選新聞的認可度,世界各國在2016年與2023年的消長比例。

對新聞的興趣和信任度愈高,對新聞選擇方法認可度也愈高

根據2023年的調查,每種新聞選擇方式的認可程度因新聞興趣而異。那些自稱對新聞「非常」或「極其」感興趣的人,更有可能認同兩種演算法都是獲取新聞的好方法;比較有趣的地方在於,基於「個人過去新聞消費行為」,以及「編輯台的人為挑選」,皆高於「根據朋友新聞消費行為」選擇的認可度。

同樣地,若根據對新聞的不同信任程度來看,對於新聞信任程度較高的人來說,對演算法選擇和編輯台選擇的認可度明顯更高,大約一半的人「強烈同意」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信任新聞,並同意根據「個人過去新聞消費行為」自動選擇(52%)以及「編輯和記者」選擇(55%)是獲取新聞的好方法。

此外,若從三種新聞選擇認可度同時增加來看,對認為新聞有趣並相信新聞的人來說,無論是透過演算法選擇或編輯台人為挑選,似乎無太大差異。

對新聞「非常」及「極其」感興趣的受訪者,有相當高的比例認同三種揀選新聞的演算法都是挑選新聞的好方法。

以新聞信任度來看,新聞強烈信任的受訪者中,對「揀選新聞的演算法都是挑選新聞的好方法」表達強烈認同。

閱聽人擔心過度個人化屏蔽了應該看到的新聞

報告提到,因為演算法的選擇特性,人們是否會被有意的屏蔽特定資訊?更具體地說,更多的「個人化」(personalisation)是否意味著不會接收到某些類型的資訊。

在所有國家中,近一半(48%)的人同意「個人化的新聞意味著錯過重要資訊」,以及錯過「具有對立性的觀點」(46%);而在對新聞感興趣和較信任的族群中,同意這兩種情況的比例更高;若以國家層面來看,英國、美國、澳洲和挪威等國對這兩種情況的關注度最高。

總結來看,人們對新聞選擇的態度,無論是透過演算法,或交由編輯台進行,皆抱持懷疑態度,也擔心過度個人化而錯過接近其他新聞的機會。此外,人們對演算法和編輯選擇的看法往往呈現一致,如果對其中一個方法持懷疑態度,那另一個方法也是。例如,很少人會對編輯選擇持正面看法,卻對基於過去消費行為的演算法持負面看法。

RISJ報告提到,在大多數國家,人們認為演算法對自己過去消費行為的評估,會比編輯和記者這類人為的判斷帶來更好的結果。這說明出版商需要努力讓受眾相信他們作為新聞選擇的專業,同時明暸新聞專業知識的局限性。畢竟演算法選擇並非完美,編輯室選擇也一樣,這是人們都同意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