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調查(二)信任差距:使用者意識到的科技平台問題以及其對新聞業的看法 影響民眾對數位平台新聞的信任度


朱弘川|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RISJ)針對巴西、印度、英國和美國四個國家進行調查,企圖瞭解新聞信任度下降的原因,在上篇:〈信任差距:受眾的背景與動機 影響民眾對數位平台新聞的信任度〉一文中,從受眾的背景與動機分析信任差距,本篇則是從使用者意識到的數位平台問題及其對新聞業的看法切入,探討形成信任差距的原因。
各國使用者意識到的科技平台問題
許多受訪者對新聞中重大爭議表示相當擔憂,為了解巴西、印度、美國和英國四個國家使用者意識到的科技平台問題,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RISJ)統計各國對平台問題的面向,包括對錯誤資訊的擔憂、騷擾、以及隱私和安全問題等。報告提到,英國和美國有較高比例用戶認為Facebook的各種問題較嚴重,而在巴西,四個平台呈現問題比例較一致(如下圖所示)。
◎ 問題1:虛假或誤導性資訊(False or misleading information)
整體而言,普遍被認為最應正視的問題是虛假或誤導性資訊。超過四分之三的巴西受訪者表示,他們認為Facebook(76%)和WhatsApp(79%)最嚴重,而GOOGLE(73%)和YouTube(73%)也得到不理想的評價。
WhatsApp在巴西被認為虛假或誤導性資訊較高,但在其他三個國家引起的關注程度要低得多,也符合該平台在巴西較易受到審查的現況。而對印度來說,四個平台皆得到半數以上用戶同意錯誤資訊的嚴重性。
在英國和美國,用戶對Facebook錯誤資訊的擔憂最高,皆超過六成,對GOOGLE和YouTube的虛假資訊擔憂也超過40%。英國和美國超過63%的人表示錯誤資訊是Facebook的大問題,這也突顯該平台在熱門話題中的扮演的角色,以及時常涉及政治事件所致。相關學術研究也提到,Facebook在上屆美國總統大選以及英國脫歐期間,是如何助長錯誤資訊的傳播能量。
問題 2:騷擾(Harassment)
騷擾是所有國家關心的另一個問題。在巴西,超過70%的平台用戶認為是所有平台的大問題,其中WhatsApp高達79%最糟糕,第二的Facebook和YouTube也有七成以上的比例。
根據非政府組織 Plan International Brazil先前的一項研究,在受訪年輕女性中,有77%表示曾在網路上受到騷擾,Facebook和WhatsApp是主要的社群平台。
在英國和美國,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騷擾是Facebook的大問題。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的調查,41%的美國人表示他們經歷過網路騷擾,其中四分之三的人表示跟社群媒體有關。
有趣的是,即便已有許多印度記者表達受擾的經歷,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印度受訪者表示騷擾是平台的大問題。因此,文化差異可能是「騷擾」在印度較不受到關注的主因,以及印度社會對騷擾的解釋,仍與世界各國有不小的差距。
最後,對騷擾的關注程度某種程度上因性別而異,但這種差異通常是適度的。在巴西,Facebook呈現最大的性別差異,81%的女性表示騷擾是大問題,而男性的比例為73%;在英國,61%的女性和56%的男性持相同看法。在印度和美國,將騷擾視為Facebook的大問題時,較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 問題 3:不負責任地濫用使用者資料(Using data about people irresponsibly)
所有四個國家中,Facebook再次成為眾矢之的,英國和美國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個人隱私管理在該平台是個大問題,超過四分之三的巴西人也這麼認為。關於Facebook如何使用人們的資料來投放廣告,和利用演算法來個人化展示內容,近年來一直是公眾討論的主題。
另外,在巴西(77%)和印度(50%),部分受訪者認為資料的濫用是WhatsApp的另一個值得關注問題。
◎ 問題4和問題5:優先考慮特定政治觀點並審查內容(Prioritising certain political views and censoring content)
不意外地,美國的受訪者更有可能將Facebook的爭議與政治事件聯繫在一起,英國受訪者也有同樣的擔憂。Facebook在新冠疫情期間飽受傳播錯誤消息的批評,也因禁止包括前總統川普在內的政治人物的權限,而頗受爭議。在巴西,雖然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對平台優先考慮政治觀點或內容審查表示擔憂,但相較前列其他問題,似乎不是用戶最關心的,在印度也可以見到類似的情況。
顯而易見,雖然平台過濾特定政治內容,引發對其公正性的質疑,但許多研究提到,仍有不少用戶表示將平台視為接觸不同觀點的來源,這也是他們願意使用平台的原因之一。
◎ 平台作為政治爭論的場所
儘管各國之間存在差異,但印度(51%)和巴西(64%)的公眾表示,他們在談論政治時需要謹慎,這說明了這些國家涉及任何政治問題的討論仍有風險,影響人們自由談論政治觀點的意願。美國、巴西和印度比例也一樣高,可能是近年來發生的政治暴力事件所致。
相對較小比例的用戶表示,曾因政治立場分歧而停止在平台與某人交談,印度僅8%,英國和巴西15%,美國即便最高也才18%。
隨著人們將平台做為接觸新聞的一種方式,這種新聞體驗也形塑人們看待新聞的角度。社群媒體、新聞應用程式和搜尋引擎等平台不僅是新聞傳播的中介,也可能是人們進行新聞討論和批評的重要場所。
很多人對新聞業和記者持有負面的看法,這些看法通常集中在對新聞表現出較低信任度的人群中;而對新聞信任度較低的人,更有可能表示他們耳聞對新聞業和記者的批評。
許多受訪者表示,社群媒體和政治人物是新聞批評的主要來源,其次常民日常對話;也有人表示,平台提供的指標,包括其他用戶的評論,文章點讚數或分享的數量,也會影響對新聞的觀點。
總而言之,社會關係重構了人們和新聞的對話關係,欲了解平台對新聞信任度的影響,是無法從受眾在平台參與的人際網絡真空抽離開來。
◎ 對新聞業和記者的看法傾向於不利
整體來說,許多人對記者持有相當負面的看法。然而,在巴西和印度,受眾對記者的印象雖然負面居多,但也有正面肯定。
在負面觀點方面,這四個國家近一半的受訪者都認為,記者試圖操縱公眾並為權勢的政治議題服務,也有扭曲事實的質疑。印度是對記者負面觀點比例最高的國家,其中53%的受訪者還認為記者只是「為了錢」。與此同時,英國和美國對記者的正面評價最低,僅不到40%的比例認為記者會獨立核實報導,或避免他們的觀點扭曲新聞。
在檢視對記者的看法與對新聞信任關係時,較信任新聞的人更可能對記者持有積極的看法,但也未必如此。例如,在印度和美國,信任新聞的人中,分別有59%和54%的人同意記者不會以自身觀點扭曲新聞,相比之下,在不信任新聞的人中,這一比例分別為36%和18%。
在巴西和印度,負面看法與信任之間的關係更為複雜。信任度越高的人不僅更有可能對記者持正面看法,也可能持有負面看法。這樣的結果令人驚訝,但也說明人們對新聞媒體的信任,似乎與對新聞意理的認同沒有必然的關聯,後者也許不是多數人會在意的事情,尤其對那些不關心新聞的人來說。
◎ 平台如何幫助傳播對新聞的批評
每個國家都有相當的比反映經常看到或聽到其他人批評新聞媒體。美國40%、英國33%、巴西28%和印度1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經常看到或聽到對記者和新聞的批評;若將表達「偶爾」看到或聽到批評的人也算在內,巴西(61%)和印度(52%)超過一半的受訪者,以及英國和美國近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日常生活中聽到這些批評。
許多記者和出版商對平台助長對新聞業的批評表示擔憂,在所有四個國家中,平台用戶和非平台用戶看到批評的比例不一,Twitter用戶和非用戶之間的差距最大,兩組之間的差距從21個百分點(印度)到 14個百分點(美國)不等。
社群媒體是最常出現批評的地方,巴西41%、印度25%、英國38%和美國48%,但卻不是新聞批評的唯一來源。許多人表示,他們時常在與他人的談話中聽到對新聞媒體的批評,這在三個國家都排名第二。在印度,與他人交談是人們遇到新聞批評的第一名(50%),超越第二的社群媒體(25%)。此外,新聞媒體,包括報紙,電視和廣播網站也是遭遇批評的相關渠道,尤其是在巴西,大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這些媒體都看到批評。
◎ 政治人物對新聞的批評
政治人物成為最常批評新聞媒體的來源,在四個國家皆排列第一,成為負面觀點的主要貢獻者。例如,巴西48%和美國49%受訪者表示批評來自政治人物,而且巴西也有46%的比例指出「政府」是批評的來源。另外,「政黨」在巴西(40%)和美國(45%)也佔有相當的比例。
印度(52%)和美國(51%)受訪者提到日常生活接觸的人們也是批評的來源之一,巴西和英國超過 40% 的受訪者也提到類似情況。事實上,四個國家都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提到「朋友」,其中美國的比例最高,44%的受訪者將朋友視為批評的來源。在巴西、英國和美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也表示他們聽過名人對新聞媒體的批評。
這些結果顯示,對新聞和新聞業的批評來自四面八方,但似乎受到使用平台時情境所塑造的。然而,從民主的角度來看,主要由政治、黨派或其他不滿情緒助長的不當批評可能會是問題,也破壞新聞業作為獨立機構的影響力。
◎ 平台上的社交互動影響人們決定信任什麼
當人們在平台使用新聞時,通常會關注其他人的看法,包括按讚或文章分享的次數,雖然英國和美國約有三分之二的用戶表示媒體本身聲譽也是他們考量的要點,但在平台提供關於其他用戶的評價方面,四個國家排名幾乎一樣高,尤其在巴西和印度,甚至逼近六成。
◎ 誰該為新聞的信任度負最大責任
RISJ為了解更進一步受訪者的態度,進而提出幾個問題,包括:(A)平台是否應該做更多的工作來區分網路上可信和不可信的資訊;(B)政府是否應做更多;(C)新聞媒體是否應該做更多;(D)個人是否才是該對網路上的新聞承擔最大責任的人。
以巴西和印度為例,四個問題皆得到六成以上比例,也許是因為兩國對此類議題辯論空間有限,讓人們較難區分各個不同角色所致。英國和美國雖有較多的差異,但多數人也同意這四種陳述。最大的差異出現在美國,同意政府應該做更多的人,比同意其他說法的比例低10至1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美國用戶對於政府是否應插手平台的治理仍有相當疑慮。在英國,較少人同意用戶該為平台新聞的可信度負責,反倒是科技平台、政府及新聞媒體應負最大責任。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調查〕 信任差距:受眾的背景與動機 影響民眾對數位平台新聞的信任度
- 曹家榮X蔡如音X林玉鵬|當數位平台變成日常生活的基礎,文化生產有無新的可能?
- 如何重建民眾對新聞媒體日漸低落的信任度?
- 馮建三X蔡蕙如X程宗明|巨型數位平台贏者全拿,新聞產業與內容生產者何去何從?
- 台大新聞所論壇-電視媒體制度:結構、內容與政策的辯證|張錦華×胡元輝×周奕成×林麗雲|公共媒體的匍匐與前進
- 2022新聞業之社群媒體使用習慣、報導策略及公關策略調查
主編:蔡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