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清雅|照片能跳脫表面意象傳達情感

2020 年 12 月 09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新聞專業

陳洧農|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一場來歷不明的瘟疫席捲了全球,造成數以萬計的死傷,其陰影也壟罩了台灣。這段期間,同樣身為人類,面對著「未知」與「死亡」的恐懼,卻仍然得在第一線與流病疫疾奮戰的,就是辛苦付出的醫護人員。卓越新聞獎「單張新聞攝影獎」得主翁清雅的銳眼捕捉到疫情中的人性與勇氣,其作品雖名「恐懼時刻」,卻無寧是這場對瘟疫的戰爭中,人類勇氣的讚歌。

翁清雅是獨立記者,也是資深攝影工作者,曾任蘋果日報攝影記者 14 年,為蘋果日報創報攝影記者。在國內許多重大新聞事件中,都看得到他的採訪身影,包括總統大選、高雄氣爆、澎湖空難、台南大地震等,致力以影像為台灣寫下紀錄。

這是翁清雅第一次獲獎,沒準備得獎感言的他在台上臨時被喚回致詞時,僅簡短地表達了對醫療人員的感謝,本報記者特別在典禮結束與翁清雅進行專訪,以下以問答形式呈現。

翁清雅:傳達正確的資訊,是記者最大的使命

問:能和我們多分享這次得獎的感想嗎?

翁清雅:這次能得獎要感謝評審老師們,看到了我畫面中想要傳達的情感。從一位護士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恐懼又必須勇敢的神情。疫情當下面對無形的病毒,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感到害怕,更何況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身心壓力可想而知,而他們又必須在防疫第一線付出,對我而言他們真的是很勇敢的一群。

問:請問你對「新聞攝影」的看法以及對工作現場的觀察?

翁清雅:新聞攝影工作者的處境越來越艱難了,現在大多要面對即時的壓力,很多時候還沒消化一個新聞現場氛圍,就必須馬上傳稿回報社,更別說要一邊拍照一邊同時錄影。這樣高壓的工作環境要求,很難讓人好好去感受現場,遑論拍出一張能讓閱聽人感受到新聞現場的好照片。

好的作品其實很主觀,但我時常提醒自己,在拍照的同時能多感受被攝者的情感面,除了表面的神情動作外,更希望能拍出讓人能思考的畫面,留給閱聽人更多的想像空間.

問:這次的參賽作品,是以什麼樣的心情或邏輯挑選出來的呢?

翁清雅:在這次疫情當中,我所拍攝的照片相當多,之所以會選擇這張照片參賽,是因為這張照片讓我自己最有感覺。在醫院採訪的當下其實很混亂,混亂之中我看到了一位護士站在臨時的隔離區內,她的眼神吸引了我。

在這次全球性的疫情當中,人類面對無形的病毒,是多麽讓人害怕與恐懼,但是身為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彷彿沒有害怕的權利,只能堅守崗位,雖然穿著全套的防護裝備,但眼神卻透露出些許的不安。我感受到這股情緒,於是我按下快門,看到照片的第一眼,或許並不覺得有特別突出,但細看就能感受一種不安的情緒從畫面中傳達出來。

照片能跳脫表面的意象,傳達情感,這就是我想表達的,也感謝評審看到了。

問:當初之所以踏上攝影記者這條路的原因是什麼?記者這份工作對你的意義是?

翁清雅:會踏入攝影記者這條路是當時剛好有朋友引薦進入蘋果日報,而我對拍攝人物有很大的興趣,就這樣一路拍到現在。

當上攝影記者才知道,記者真的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不管在什麼時候,只要有新聞事件發生,就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現場,經常要面對許多生離死別的事情,也經常把自己丟在危險當中。在這樣的過程當中,讓我體會到一個好記者對於這個社會的重要性,要傳達正確沒有偏頗的資訊給閱聽大眾,是記者最大的使命,也是記者工作最大的意義。

得獎作品的秘密

問:請問可以和我們分享得獎作品〈恐懼時刻〉的攝影資料嗎?讓所有有心投身新聞攝影的後進們能有參考的標竿。

翁清雅:好的。

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單張新聞攝影獎」得主翁清雅的得獎作品〈恐懼時刻〉。圖:翁清雅提供

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暨第十九屆卓越新聞獎》——在更壞的時代,做更好的新聞(現場及相關報導——依頒獎典禮順序):

????  總綱

????  2020 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

???? 新聞攝影獎

????  即時新聞獎

????  國際新聞獎

????  廣播及網路(音頻)類

????  調查報導獎

????  深度報導獎

????  新聞評論獎

????  新聞敘事創新獎

????  每日新聞獎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