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佩芬|特約記者報導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奬基金會於5月18、19日,在台大法律學院舉辦「網路時代的新聞真相」論壇。18日下午的新加坡場,邀請新加坡獨立記者、《新敘述》(New Naratif)總編輯韓俐穎(Kirsten Han)及新加坡公民運動者范國瀚(Jolovan Wham)分享「新加坡的另一面:媒體自由與公民社會面對的壓迫」。
俐穎帶大家去看新加坡的另一面:新聞工作者和公民社會面對的各種公開的和隱蔽的壓迫。圖:劉耘天攝
新加坡場主講人韓俐穎女士,其主要關注政治、人權、社會正義相關,文章和報導曾登上《衛報》(The Guardian)、《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等。她也參加新加坡廢除死刑的運動,2010年和其他新加坡少年成立了廢死團體We Believe In Second Chances。
▍進步的新加坡,倒數的新聞自由度指數
韓俐穎表示,新加坡雖然繁華進步,但在無國界記者組織「2019年世界新聞自由度指數」中排名全球第151名。人民行動黨長期使用法律控制、壓迫新聞圈。1974年,星國通過《報紙及新聞出版法案》,政府透過選派報社總編輯控管各報社,不聽命的記者則常被政府控告誹謗及藐視法庭。由於新加坡主流媒體深受政府箝制,所以網路空間的言論自由更顯得彌足珍貴,諸如雅虎新加坡(Yahoo Singapore)、Coconut Singapore,以及臉書,都成為人民的發聲管道,甚至連部長都愛用臉書。
新加坡議員在通過《防止網路假信息和網路操縱法案》前的激烈辯論。影片來源:8world News 8视界新闻@YouTube頻道(CC-BY-SA 3.0)
不過,在今年5月8日《防止網路假信息和網路操縱法案》通過後,網路上的言論及新聞自由將同樣會受到限制。 韓俐穎表示,這部法律將「假信息」定義為「假的或誤導性的信息」,範圍過廣,並且授權每一個部長指示網路平台及公民更正他們在網路上的發言,表面上打擊假新聞,實際上限制言論自由。人民及平台就算對部長的指示不服,仍必須先遵守,才能提出上訴。
韓俐穎並舉評論人范國瀚為例,說明新加坡政府對公民社會的壓制。她表示,范國瀚曾因單獨在國會外拿著一面鏡子,以及在新加坡地鐵與其他人一起拿一本名為《1987》的新書進行無聲抗議,而被警方以「非法集會」之名逮補。范並曾因聲稱馬來西亞法院對政治案件的審查比新加坡法院中立,而被控藐視法庭。由於范因為有三件非法集會、三件拒絕簽警察口供、一件破壞公物、一件藐視法庭的案子繫屬於法院,因此必須得到警方和法院的許可,才能來台灣參加座談。
無國界記者組織「2019年世界新聞自由度指數」中新加坡在全球180個國家排名第151名。圖:截圖自RSF。
▍「廣泛且含糊的法律」箝制言論自由
范國瀚在與談的時候也表示,新加坡「廣泛且含糊的法律」賦予政府各式工具以箝制言論自由。范國瀚引用麻省理工學院著名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話,形容新加坡政府對社會的控制。 喬姆斯基曾說:「一個讓人民處於被動及聽話的聰明方法,就是僅允許非常小範圍的可接受言論,但讓這個小範圍中的辯論生動活潑」。范表示,新加坡政府執法是雙重標準,執政黨的工會可以合法集會遊行、外籍勞工靜坐抗議公司欠薪,新加坡政府因爲擔心造成外交爭議,辯解說他們只是在「等老闆拿薪水」,而不是抗議。但他自己一個人上街卻構成非法集會遊行。
范國瀚進一步指出,政府透過透過獎學金、高調的公益事業,以及議會成員方案(Nominated Member of Parliament)的設計,收編知識份子。除此之外,工會、媒體、基層團體、非政府組織以及商業協會等,也都在政府的影響範圍內,使執政黨達到控制社會的效果。
范國瀚在與談的時候也表示,新加坡「廣泛且含糊的法律」賦予政府各式工具以箝制言論自由。圖:劉耘天攝
▍星國假新聞不嚴重,但……
問答時段,主持人楊順美問韓俐穎新加坡記者圈的現況。韓俐穎表示,由於政府對新聞內容審査嚴格,甚至審査用字遣詞,所以本地記者多偏好外派,以躲避不必要的麻煩。韓俐穎和范國瀚都表示,星國的假新聞情況並不嚴重,而且政府已經可以利用許多現存的法律管制。例如,The Real Singapore網站是新加坡最主要的假消息來源,星國政府曾以顛覆國家罪為名,要求在六個小時內關閉網站。然而,星國政府此次仍執意通過《防止網路假信息和網路操縱法案》,恐造成社會上的寒蟬效應。
問答時段,主持人楊順美問韓俐穎新加坡記者圈的現況。圖:劉耘天攝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