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島國新加坡上一次舉行國會大選是2015年,雖然依法政府的任期為五年,下一次大選最遲應在2021年1月舉行,但是鑒於執政黨經常在第四年就舉行大選的經驗,目前人們普遍預測,總理李顯龍可能會在今(2019)年解散國會,舉行大選。然而,李顯龍領導的人民行動黨政府眼前面對兩大挑戰:
一、李家兄弟鬩墻越演越烈,可能進一步稀釋日益薄弱的李光耀遺蔭。自從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和妹妹李瑋玲在2017年發表聯合聲明,指責兄長「濫用職權和違背父親的意願,執意保存李光耀故居來支撐本身的政治合法性,並培養兒子接班以便建立王朝」之後,李家糾紛未曾平息。最近的演變是,李顯揚捐助遭李顯龍起訴誹謗的部落客梁實軒反起訴李顯龍濫用司法程序。李顯龍擺不平家族糾紛,可能影響接班團隊在大選時的選情。
二、馬來西亞2018年大選實現了有史以來第一次政權輪替,可能影響人民行動黨的得票率。馬來西亞在2008年大選掀起「政治大海嘯」,否決執政黨在國會的三分之二多數席次並一舉贏得五個州政權後,大大鼓舞了新加坡的在野黨,結果在新加坡2011年大選,新加坡在野黨仿效馬來西亞在野黨結盟,與人民行動黨一對一對壘,不僅造成人民行動黨首次無法在提名日就宣佈重新執政,也將該黨的總得票率拉低至歷年最低(60.14%),在野黨的議席則從原有的四席增加至六席,創下新加坡在野黨自建國以來最好的成績。馬來西亞在野黨於2018年大選推翻政府,肯定會給新加坡在野黨更大的鼓舞,雖然不至於能推翻人民行動黨,但是有可能再提高得票率,甚至增加議席。
新加坡總理、人民行動黨秘書長李顯龍(圖片來源:香港01)
人民行動黨的政權固若金湯,在來屆大選繼續執政毫無懸念,但是目前人民行動黨正在部署第四代總理接班,假使在野黨在大選的斬獲再創新高,對新領導團隊未來的治國威信,甚至人民行動黨政權長遠的穩定性,都不是好事。因此,李顯龍和人民行動黨肯定將竭盡所能「管理」前述危機,把它對選情的影響力限制至最低程度,而且一如既往,輿論管制是主要的手段。
相對於李光耀和吳作棟,李顯龍是比較年輕的新加坡第三代領導人,他在2004年接班後,新加坡已進入互聯網世代,所以在接班初期曾試圖展示為互聯網鬆綁的開放態度,但是面對權威危機時馬上就重新拉緊繩索了。李顯龍對待互聯網上言行的態度變化,基本上可分為下列三個時期:
(一)2004年至2010年:
李顯龍先以看似為互聯網媒體鬆綁的政策來展示開放,但是互聯網輿論影響選舉結果時,便開始回轉。此時仍是典型的國家機關直接打壓互聯網的模式。
(二)2011年至2012年:
人民行動黨在大選失利,李顯龍動員公權力之餘,亦開始積極經營社交媒體和扶持親政府新聞網站,藉「融入」互聯網發揮治理作用。公權力直接打壓暫時退居二線。
(三)2013年至2017年:
人民行動黨在當年的補選失利,李顯龍緊縮法規、依法打擊網媒和部落客,再以動員國家機器壓制互聯網異議為主要治理手段,冀望立竿見影的消音效果。
2017年爆發「李光耀故居糾紛」之後,迄今方興未艾,再加上馬來西亞2018年大選的效應,李顯龍卸任前估計不會再有對輿論鬆綁的動作,而是繼續動員國家機關壓制異議。事實上,早在「李光耀故居糾紛」爆發之後不久,李顯揚的長子李繩武於同年7月15日在臉書轉載《華爾街日報》的一則李家糾紛報導時,發帖宣稱新加坡政府「好爭訟」(ligitious)、法院制度「溫順」(pliant),質疑新加坡的司法制度,結果遭新加坡總檢察署援引2016年制訂的《司法維護法令》提控藐視法院罪――違法者可被判處罰款最高十萬新元、監禁最長三年,或兩者兼施。此案尚未裁決。
此外,新加坡政府經於2017年透露將在2018年訂立打擊「假新聞」的新法規,並於2018年召開聽證會,雖然至本文截稿時新加坡政府尚未向國會提交法案,但新加坡的異議份子普遍上認為,此立法意在限縮互聯網訊息及合理化箝制行動。儘管《反假新聞法令》尚未成事,新加坡的其他現行法規仍可用來檢舉和打壓異議份子在互聯網上的言行。在2018年,新加坡政府整肅互聯網異議的案例包括:
(一)2018年4月,新加坡社運份子范國瀚於臉書貼文說,馬來西亞的法院處理政治個案比新加坡司法更獨立,結果遭總檢察署指控藐視法庭。隨後,新加坡民主黨黨要陳兩裕在臉書為范國瀚抱不平,指出總檢察署的舉措更加證實范國瀚的批評所言不虛,結果也被控藐視法庭罪。同年10月,新加坡法院判處范、陳二人罪名成立。
(二)2018年11月,新加坡異議份子在澳洲開設的網站《States Times Review》在臉書貼文分享一則報導,指馬來西亞同新加坡簽署許多不公平協議,是為了得到新加坡的銀行協助洗黑錢。新加坡金管局指該報導毫無根據且具誹謗性,報警處理;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則限時該網站刪除文章。《States Times Review》拒絕刪文後,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屏蔽了這個網站,網站負責人陳智祥跟著宣佈,基於網站被屏蔽「已失去接觸新加坡人的渠道」,決定停止更新該網站。
(三)2018年11月,新加坡警方到異議網站《網絡公民》(The Online Citizen)總編輯許淵臣(Terry Xu)住處,充公其桌面電腦、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等電子設備,致使該英文網站無法更新。據報道,警方是根據投報,指該網站刊登的一篇文章《The take away from Seah Kian Ping’s Facebook post》嚴重指控政府高層涉貪,而援引《刑事程序法》第21條(1)的刑事誹謗罪展開調查。12月13日,許淵臣連同該文作者迪哥斯(De Costa Daniel Augusting)被控刑事誹謗罪,一旦罪名成立,可被判處最高兩年監禁、罰款,或兩者兼施。
(四)2018年11月,財務顧問兼部落客梁實軒在臉書分享一則疑似假新聞的報導,內容指稱馬來西亞前首相納吉在任內與新加坡簽署了一些不平等協議,以換取新加坡的銀行協助洗錢,挪用一馬公司(1MDB)的錢,而李顯龍則是下一個被調查的對象,結果遭李顯龍起訴誹謗。梁實軒是第二名遭李顯龍起訴誹謗的部落客,後者曾於2014年起訴另一名部落客鄞義林誹謗並勝訴,法院裁決後者必須支付新幣15萬元的賠償。
新加坡大選的跫音日近,新加坡政府也許還會有後續行動來治理互聯網和公民社會的噪音,但是期望以壓制異議來確保人民行動黨在來屆大選的成績不比2015年大選遜色,未必能求仁得仁。

莊迪澎
在學與術兩棲的馬來西亞傳播學人,鍾情於傳播政治經濟學,長期觀察馬來西亞的傳播法規、新聞自由、中文媒體和互聯網媒體變遷。2010年創設「馬來西亞媒體識讀資源網」,以期推廣媒體識讀。著有《強勢首相vs弱勢媒體――給馬哈迪的媒體操控算賬》及《批判與改造――馬來西亞傳媒論衡》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