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洧農|特約記者
政治大學台灣政經傳播研究中心(TIGCR)於4月9日邀請國際傳播學會(ICA)主席、澳洲昆士蘭大學傳播與創意產業學院教授Terry Flew教授訪台舉行講座,主題為「網路平台化」(The Platformised Internet)。
Flew教授從「網路平台」一詞的出現及其意義的演變切入,一路剖析至「數位化平台」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型,所具有的潛能、風險以及其引發的憂慮、甚至是隨之而來的相關法規議題。講座內容涵蓋數位媒體內涵與人類行為在全球數位媒體的影響下所產生的轉變、網路平台生態、個資保護及數據主權問題。
▍平台進化史:從媒介到生態系
Flew教授表示,早些年,平台一詞的意涵較偏重具有溝通或大規模協作機能的媒介,其角色介於應用服務與基礎建設之間,例如維基百科或Youtube這類僅提供框架而非內容的網站。
2000年,平台一詞的使用率不斷上升,其意義也逐漸擴充、轉變為偏向特定種類的商務模型,而含有較少的社交意涵 (如:Uber)。在此基礎之下,大量使用者資料在數位平台上不斷累積,從而使得客製化或個人化之商品與服務的成本與門檻大幅降低,換言之,「精準行銷」之門從此大開。
「許多人宣稱要停用臉書,卻鮮少有人這麼作!」Flew教授進一步指出,藉由使用者參予平台內容的填充,平台能形成一個相當完整的生態系統,對其中的使用者有著強大的箝制力。平台用戶往往具備不只一種角色,時而是生產者,時而是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能在平台上創造出的價值更加可觀,生態也更加穩固。
以搜尋引擎為例,使用者使用次數越多、頻率越高,搜尋引擎的演算法就越能精確掌握使用者的喜好及需求,進而預測使用者行為,甚至能夠在相當規模上「形塑」人們的想法與行為。
Flew教授以全球主導性的數位平台探討數位媒體內涵與全球數位轉變帶來的文化衝擊。圖片來源:政大台灣政經傳播研究中心官網(Public Domain)
▍隨之而來的風險以及敦促規範的推力
伴隨著網路平台的蓬勃發展,危機與風險也隨之浮現。正因數位平台具備強大的資料蒐集、行為預測甚至是改變文化的能力,個資外洩與不實資訊也逐漸成為網路平台化現象中難以處理的問題,而日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西方國家如英國、美國著手設立更加嚴謹、完善之法規。
Flew教授並提及,因應三月紐西蘭槍手直播清真寺大屠殺一案, 澳洲亦通過一項法案,使臉書等平台對他們的網站內容負責。根據英國《衛報》4月4日報導,澳洲國會於當天通過法案,未來包括臉書與YouTube等社群媒體必須迅速撤除暴力或極端等「令人憎惡」的內容,否則將面臨重罰,公司高層最重可被判處入獄三年。
在〈數位平台正在變成媒體公司嗎?〉一文中,Flew教授指出,表面上,臉書或 Youtube這類平台企業似乎只提供資訊框架而非新聞內容,但事實上他們卻在使用者能取得甚麼樣的網路新聞這件事情上,扮演非常主動的角色,而所依據的標準是他們自身的商業利益。
「數位平台企業越來越像傳播新聞的媒體企業,因此他們該接受相同的管制。」根據Flew 教授在 〈信任崩盤:必須對臉書與谷歌施以更強規範的原因〉一文中所說,從劍橋分析醜聞案、2016美國總統大選遭駭證據不斷浮現等一連串臉書與谷歌向第三方洩漏使用者個資的不良紀錄,我們應該要警覺到,這些平台在我捫的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Terry Flew與ICA
Flew教授任教於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教授,是國際知名的傳播學者,也是知名期刊《傳播研究與實務》(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主編。Flew教授的研究興趣著重於數位媒體與創意經濟、全球媒體與傳播、平台規範與治理、數位經濟中的信任,近期他也因平台治理及媒體政策間關係的特殊貢獻,獲得「澳洲研究議會發現獎」(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Discovery) 。
Flew教授擔任主席的國際傳播學會(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ICA)是一個國際性學術組織,致力於研究、教授和媒介傳播有關的知識。創立五十多年來,國際傳播學會已經從完全由美國學者組成的小型協會,成長成超過4500個會員,涵蓋八十幾個國家的國際型組織。2003年起,國際傳播協會開始以以非政府組織的身份與聯合國建立合作關係。
圖片來源: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官網(Public Domain)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