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電視台SMNI散布假訊息惡名昭彰 受小馬可仕青睞而崛起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上任後,媒體和學界緊盯執政團隊對記者及媒體的態度,主要是擔憂可能重返他父親的獨裁威權,另外加上小馬可仕競選過程中,閃避主流媒體的黑歷史,也讓菲律賓記者在採訪上無不戰戰競競。
小馬可仕上任後惜字如金,公開露面時不太接受媒體的提問。根據主跑府線記者透露,政府發言人的例行記者會上,更規定最多只接受四名記者提問,且大部分的回答都是「目前未有更多訊息」。
Read More2022年07月21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上任後,媒體和學界緊盯執政團隊對記者及媒體的態度,主要是擔憂可能重返他父親的獨裁威權,另外加上小馬可仕競選過程中,閃避主流媒體的黑歷史,也讓菲律賓記者在採訪上無不戰戰競競。
小馬可仕上任後惜字如金,公開露面時不太接受媒體的提問。根據主跑府線記者透露,政府發言人的例行記者會上,更規定最多只接受四名記者提問,且大部分的回答都是「目前未有更多訊息」。
Read More政大傳院Media Talks邀請《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與《鏡週刊》資深記者黃驛淵,以「輿論製造時代的政治記者與真相」為主題,各自分享自身經歷。
黃驛淵在下半場分享其政治記者的經驗,以及解析網軍的操作體系。演講一開始,黃驛淵呼應講題,「記者的工作其實就在做輿論製造。」他認為,在輿論製造的時代,從「真相」轉變到「資訊」,中間受到很多角力的影響,網軍只是一部分,還有記者、公關、行銷、政府、黑道、幕僚、企業⋯⋯等等的參與。英國作家Virginia Woolf 曾說:「一切不曾發生,直到它被描述。」這句話從學生時代到成為政治記者,一直放在他的心中。
Read More政大傳院Media Talks邀請《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與《鏡週刊》資深記者黃驛淵,以「輿論製造時代的政治記者與真相」為主題,各自分享自身經歷。
劉致昕以其著作《真相製造》提及的議題,將第一手採訪與關鍵實錄帶給讀者,並用三句話點出當今媒體環境的問題:
1. 數位出版科技的普及,讓建立不實內容變得更簡單。
2. 社群媒體讓發佈不實內容變得更簡單。
3. 社群媒體讓散佈不實內容變得更簡單。
《報導者》副總編,同時也是《真相製造》作者的劉致昕、《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與公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的陳信聰一同探討媒體的興衰起落,分享彼此的媒體甘苦談,並試圖在煙硝四起的聲量競逐場中,摸索媒體在新時代的生存之道。
Read More「很多人在尋找敵人的過程當中,成為真相的敵人。」《真相製造》作者劉致昕、政大創新學院助理教授卞中佩與公共討論平台《Matters》創辦人張潔平,三人分別由不同的視角來剖析「真相製造」這個熱門的生意,內容包括:真相製造的產業鏈、人們為何相信假新聞,以及真實報導的利基所在。
Read MoreCovid-19 在全球大流行,假訊息也在全球傳播,各種虛假誤導性的新聞與訊息正四處流竄。路透新聞學院委託 YouGov 調查,對英國🇬🇧、美國🇺🇸、德國🇩🇪、西班牙🇪🇸、韓國🇰🇷、日本🇯🇵、阿根廷🇦🇷和巴西🇧🇷等 8 國的人民進行線上問卷調查⋯⋯
Read More在《台灣如何對抗不實資訊—跨部門合作模式分析》的研究報告發表會邀請到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蘇正平、政大傳播學院教授兼研究暨發展中心主任劉昌德擔任與談人,內容包括:現行政策之形成與檢討、對平台責任期許的轉變、事實查核的公共化等。
Read More「台灣應該是作對了什麼!」羅世宏說道。回顧2020年,台灣平順度過總統大選,抗疫成績斐然。究竟什麼是對抗不實資訊的「台灣模式」?優質新聞發展協會舉辦《台灣如何對抗不實資訊—跨部門合作模式分析》研究報告發表會,邀請胡元輝教授、羅世宏教授以及洪貞玲教授共同分享在研究中獲得的啟示與建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