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工智慧

chatGPT紅遍全球 大量文本彈指生成 訊息虛實難辨

微軟(Microsoft)自2019年注資數十億美元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受到各界矚目。已有作家用此創作小說,通過美國沃頓商學院MBA期末考、美國醫生執照考試與明尼蘇達大學法學院課程考試,學生利用chatGPT完成論文與課堂作業。不只如此,chatGPT還能喬扮成莎士比亞創作詩句、提供求職信與推薦信範本,並模擬新聞撰寫。

Read More

開發沉浸式體驗、用數據資料推薦用戶內容 NHK活用新科技

日本放送協會NHK放送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岩城正和在2022公共電視國際研討會中,向與會觀眾分享NHK因應數位轉型的技術開發。他強調,從過去以電波播放獨佔式內容的形式變成現在的網路傳播模式是很大的轉變,每個國家都面臨類似的數位轉型挑戰,在此之中數位最大的武器就是「數據」。他強調:「我們要透過內容製作來累積數據、活用數據。」

Read More

人工智慧大躍進,但AI會取代新聞工作者嗎?

隨著AI(人工智慧)技術逐漸成熟,全世界的許多產業早已盡力追求產業的自動化。《歐亞評論》(Eurasia Review)網站11月曾刊登Podcast編輯羅伯布魯門(Robert Blumen)在美國米塞斯研究院(MISES Institute)發表的文章,布魯門文章中指出,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機器人就不斷地在取代人力並完成大量的製造工作。

Read More

「2021 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No. 4/黃建璋X蕭惟任|「消失的農地」中的調查報導教戰守則

這篇讓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盛讚的專題報導,肇始於臉書的兩篇貼文。黃建璋表示,某天他在臉書上看到,彰化在地社團發了有關彰化大村鄉要開發科技園區,造成居民反彈的貼文。一開始他沒有放在心上,但過了一兩天,又見有貼文抗議鹿港要新增工業園區。他開始尋思:彰化到底有多缺工業區?

Read More

「2021 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No. 3/蔡佳珊|調查報導的光與影——「光電侵農大調查」幕後省思

〈光電侵農大調查〉榮獲2020年卓越新聞調查報導獎,得主蔡佳珊卻說:「這是一個得罪很多人、不討喜的報導。」究竟原本應該承載陽光的電板投下了甚麼樣的陰影?在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優質新聞發展協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合辦的「2021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中,蔡佳珊分享她是如何踏入這個辛苦跋涉兩百個案場的調查報導,又是如何穿梭在複雜的價值迷宮之中,將真相帶給讀者。

Read More

「2021 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No. 2/曹嬿恆X李比鄰X劉彥伯|AI、機器人與事實查核:群眾協力與人工智慧

疫情期間,不實訊息滿天飛,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攜手舉辦線上《2021 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鼓勵社會共同抵禦假訊息。工作坊第 2 場的主題為「AI、機器人與事實查核」,探討人工智慧如何協助事實查核,減少人力的負擔。

Read More

汪志堅|AI深度學習與假新聞偵測

汪志堅表示,在他與學生的研究中,使用了兩個資料庫:「Cofacts真的假的」與「新聞小幫手」,並使用了其中的80%來做訓練,20%進行測試。汪志堅說,以目前的研究結果而言,要以AI偵測新聞的真假是可能的,但還無法做到完全自動化,而且,不同性質的資料庫偵測效率不同。

Read More

《民主之眼》三部曲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回望1980-2000年台灣民主運動最真實的現場。

目前正在挖貝集資,希望將公播版送進校園,讓下一代也能看見、理解台灣走過的歷史。

募資連結: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