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疑似/政大新聞系兼任教授彭家發
港英時代的香港,若誹謗罪成立,那真是吃不了兜著走。所以大眾媒介,尤其報紙,會極力避免報紙審判(trail by newspaper)。作法之一是,無論新聞故事(news story)是多麼的羶色腥(sensational),多麼的色彩化(color news),即使凡「新聞」皆作極度描寫、繪聲繪影的黃色新聞(yellow...
Read More2008年09月12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港英時代的香港,若誹謗罪成立,那真是吃不了兜著走。所以大眾媒介,尤其報紙,會極力避免報紙審判(trail by newspaper)。作法之一是,無論新聞故事(news story)是多麼的羶色腥(sensational),多麼的色彩化(color news),即使凡「新聞」皆作極度描寫、繪聲繪影的黃色新聞(yellow...
Read More2008年09月12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一九九0年代至今,廣播媒體主要有兩項重要大變化。第一項變化是市場板塊的變化與重組,起因是民主運動的掘起與成熟,台灣經歷政治解嚴、報禁解除,民間對重新開放電台的呼聲不斷,在此其間,地下電台更紛紛出現。因此,政府就從一九九三年開始,以「地方化」、「民營化」、「專業化」以及「區隔化」為四大取向,分十梯次開放廣播電台供民營業者申請。也正因如此,一九九三年又稱『廣播元年』。...
Read More2008年09月12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前言:媒體屢見置入性行銷的爭議,政治大學廣告系鄭自隆教授,特別針對電視的置入議題,出版了新書《電視置入:型式、效果與倫理》,他結合現實與理想,試擬了對置入規範的建議,提出主張對商業置入,規範或可從寬,但對政府置入,規範則應從嚴。本刊特取得新書序文,介紹這本電視人都該參考的好書。...
Read More2008年09月12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在中國時報呆了廿一年,有兩個人對我恩義如山,在我內心佔有不可替代的意義。一位是余紀忠創辦人,他從芸芸記者群裡看中我,給我創造條件機會,由基層不次拔擢,一路崛起,先後在時報集團擔任了特案中心主任、主筆、採訪主任,執行副總及總編輯等要職。余先生以豐富的人生閱歷,地位高望重的地位培育我,對我的新聞生涯影響啟發極大,我很感念他。這些年來,時報經營風雨飄搖,我有時會想起他,想到他如果還在,情況可能就會不一樣。我也總覺得辜負了他老人家的期待,欠他一份情。...
Read More2008年09月12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6月25日在溫哥華家中,我為幾個鐘頭前叔明從台北打來的電話而心潮起伏,內心一直不能平靜。 在一個多小時的通話中,他心氣虛弱,不斷為女兒小凡出國深造的事操慮不已,也為報社所面臨的變局感嘆再三。消沉的口氣,令我心驚。 稍後,我突然接到他女兒小凡從台北打來的電話,她說,「爸爸走了,他往生了!」我登時如五雷轟頂,久久無法接受,叔明竟然就此離開人間。現在回想起來,幾個小時前他打來的那通電話,竟是天人永隔前的訣別。 狂熱的新聞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