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報」快樂 語文教學成效佳—-木柵國小讀報教育現場/顧佳欣
台北市木柵國小本學年度首次試辦讀報教育,以「接近全校、擁『報』快樂」為主旨,利用每周約一節課的時間,讓三至六年級學生進行讀報活動,而三年級以下小朋友,也可隨機參與。種子實驗班三年七班由林秀瑾老師帶領,產出心得與教學策略,林秀瑾老師也常與全校師生分享,而行政上也大力支持並參與他校舉辦之讀報教育研習營,在教學與資源上,共同提升。...
Read More2009年08月21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台北市木柵國小本學年度首次試辦讀報教育,以「接近全校、擁『報』快樂」為主旨,利用每周約一節課的時間,讓三至六年級學生進行讀報活動,而三年級以下小朋友,也可隨機參與。種子實驗班三年七班由林秀瑾老師帶領,產出心得與教學策略,林秀瑾老師也常與全校師生分享,而行政上也大力支持並參與他校舉辦之讀報教育研習營,在教學與資源上,共同提升。...
Read More2009年08月21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馬丁‧羅伯森(Matthew Robson)是一位年紀15歲的英國少年,但倫敦境內的主要美國銀行企業的主管開始尋求羅伯森的建議,教他們這些遨遊商場的好手認識年輕人究竟喜歡使用哪些媒體。 羅伯森在他工作實習的地方—倫敦摩根史坦利,曾經寫下了一些研究記錄,他描述了如何從一個年輕人的眼界,來觀察當今青年人使用媒體的趨勢,在場所有重量級人士正襟危坐地聽著羅伯森的觀點。 羅伯森的直屬長官愛德華‧希爾伍德(Edward...
Read More2009年08月21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這是令人徹底絕望的一天,小林村罹難者的家屬,早上六點得搭上卡車,到甲仙鄉公所進行頭七的法會。 這個頭七法會真的很令人心痛,罹難者的照片實在多的嚇人,很令人不舒服,老天爺實在很殘忍,這算那門子的比賽!這家人死人十個,那邊十二個,這邊十五個,那邊十七個,真的是夠了,有必要這樣子,一下子奪走這麼多條人命嗎? 現場哭聲不斷,壓抑了五天的我,眼淚卻還只是在眼眶裡打轉,因為我只要一哭,該怎麼工作?我只要一哭,萬一讓家屬哭的更難過,又該如何是好?...
Read More2009年08月21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本文將解嚴二十年的電視節目製作主權區分為三個階段,區分觀點特別強調製作主權與節目品質互為表裡的幽微關係,用以凸顯駕馭節目品質的主體性力量,並分析導致節目品質低落的六個收視率悖論。廣電三法對節目及其表現,採取的卻是最寬鬆的自律精神來維繫。質言之,目前的節目監理,是一種低度且沒有防火牆的立法設計。五年來電視節目內容劣質化現象仍遭受公民社會高度不滿,多少與此法的管制失靈不無關係。...
Read More2009年08月21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象徵台灣媒體民主化的指標之一「黨政軍退出媒體」,自1995年由社會運動團體發起,經過多年倡議遊說、政治力折衝協商,在2003年12月9日成為法律,並於兩年後一步步落實。這個延續十餘年的媒體結構議題,歷經不同政黨執政,涉及媒改運動的演進、政治與媒體的分際、媒體所有權規範等重要面向。本文透過歷史回顧指出,在國民黨執政末期,面對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社會訴求,以釋出頻道資源予以化解;民進黨執政時期,在社會壓力加劇、政治力內部矛盾中,將黨政軍退出媒體的要求落實到法律...
Read More《民主之眼》三部曲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回望1980-2000
目前正在挖貝集資,希望將公播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