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開幕前倒數 51 天!從日媒報導觀察日本當局的防疫對策(4)

蔡紫薇|特約記者編譯報導
當首相在 G7 領袖峰會中表明舉辦奧運的決心以後,日本國內有別於過去針對東奧的爭論焦點停留在「舉辦與否」,眾多議論焦點逐漸轉變為以下三大方向:
- 奧運會場內可否開放現場觀眾之問題。
- 奧運會場可否販賣酒類之問題。
- 奧運舉辦恐造成疫情再升溫的的風險。
接下來的內文將會逐一介紹這些議論焦點。
將因地制宜開放觀眾入場觀賽
菅首相於 7 月 8 日宣布對東京都 4 度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同日 IOC(國際奧委會)、IPC(國際殘奧會)、東京奧組委、東京都政府就 2020 東京奧運的入場人數進行五方會談,日本政府考量到疫情擴大的風險,最終決定於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和埼玉縣一都三縣首都圈的比賽場館,將採用不容許觀眾入場觀賽的方式舉行賽事。
關於奧運會的觀眾問題,先前五方會談曾於 6 月 21 日決定將觀眾容納上限在容量的 50% 以內,最多 1 萬人。而宮城縣、福島縣、茨城縣和靜岡縣沒有採取防止蔓延措施,因此將持續維持 6 月 21 日五方會談決定的方式開放觀眾入場觀賽。
《朝日新聞》中針對此項決策,東京都醫學會理事(負責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新井悟表示東京都醫學會早在 6 月 18 日時向組委會主席橋本聖子、奧運會大臣丸川珠代、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提交希望根據感染情況,考慮舉行無觀眾的賽事或取消比賽的相關意見書,而此結果最終卻等到開幕前兩週才決,新井悟批評政府和組織委員讓他們備受折騰。並接著針對無觀眾觀賽的決策指出「風險不會為零」如果日本運動員在賽事成績活躍,興奮的人們極有可能出沒聚集在會場邊;或者人民也會在體育酒吧等地觀看比賽傳播而造成疫情擴大傳播。
6 月 24 日《朝日新聞》、《產經新聞》、《讀賣新聞》曾報導菅首相針對有無開放觀眾入場問題表示「若在緊急事態宣言的情形下不開放觀眾觀賽是十分有可能的,理所當然要將舉辦安全和安心的大會放在首位。」
而《產經新聞》《每日新聞》報導菅首相在 7 月 8 日決策發布後再度重申此發言。並且表示「從東京出發我們將傳達世界可以團結,可以透過人類的努力和智慧克服困難。希望安全、安心的大會能夠舉辦成功以實現歷史性的競賽。」明顯看出即使疫情升溫,菅首相仍堅守會繼續舉辦安全、安心的東京奧運。
《朝日新聞》則於 9 日報導中表示,距離上次宣布解除緊急事態宣言還不到 3 週,東京就遭受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五波」襲擊。以舉辦東京奧運會為優先事項的菅義偉政府的應對政策是否不足?首相的政治責任受到強大的質疑。
《朝日新聞》由於長期站在政府的對立面,被視為是反自民黨的媒體,此則報導的內容即可觀察出《朝日新聞》對於菅首相政府的政治責任存有強大的質疑。
《日經新聞》報導日本厚生勞動大臣田村則久於 9 日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招待會上針對無觀眾決策他認為「這是個適當的決定」,並接著呼籲民眾們待在家裡辦奧運,表示:「我希望即使奧運會比賽結束後,人民也能留在家裡與家人分享興奮之情。」
《朝日新聞》報導國際奧委會(IOC)主席湯瑪斯・巴赫(Thomas Bach)在 7 月 8 日的五方會談中表示:「我等這一天已經一年多了,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被召喚的運動員,來日本做好準備然後採取行動。」五方會談討論如何處理觀眾問題時,奧組委主席橋本聖子表示她將「做出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相比之下湯瑪斯·巴赫是抱持著將積極舉辦的態度。
《讀賣新聞》則在報導中提及據知情人士透露巴赫要求「如果東京等地區的感染情況好轉,我們應該針對無觀眾的決策再行修正」。巴赫主席語帶不滿表示,他對日本職業體育賽容許觀眾觀賽,而東京奧運賽事卻不允許開放觀眾入場的差別對策,感到難以理解。另一位國際奧委會官員則提出應考慮在其他疫情情況較不嚴重的地區進行比賽。
奧運會場酒類問題.東奧擔當大臣丸川珠代表示:存有「利害關係者」
伴隨著 6 月 20 日緊急事態宣言解除,日本適用「防止蔓延等重點措施」的地區,餐飲業者在做好防疫的前提條件下,在晚間 7 時以前可提供酒類飲品。奧運會場內酒類的販賣問題亦引起極大的討論。
《每日新聞》報導指出,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與贊助商的啤酒大廠(朝日啤酒)簽約,該廠商在比賽場地內有酒精飲料的獨家販售權。而朝日啤酒的官方社群網路平台也因而湧進大量批評聲浪。
此外,政界中也出現反對聲浪。《日經新聞》、《產經新聞》、《每日新聞》於 6 月 22 日午間刊載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表示「為求喚起東京居民們的防疫意識,必須考慮禁止販賣酒類。」
《朝日新聞》、《每日新聞》、《讀賣新聞》亦報導東京奧運擔當大臣丸川珠代指出東奧存有「利害關係者」認為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因考量到贊助商的權利而有所顧慮。並接著表示希望東奧能貫徹不發出大聲加油、只用拍手的觀賽模式。
各大媒體爭相報導東奧組織委員會在 23 日宣布,由於擔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擴大,將禁止在比賽場地飲酒的消息。除了不允許攜帶酒類,也不允許在會場內出售。
東奧組織委員會長橋本聖子亦特別解釋備受爭議的贊助商朝日啤酒的立場,表示它們也十分擔心會有感染擴大傳播的風險,因此贊同此決定。
宮內廳長官:感受到天皇十分擔憂奧運情形
日本宮內廳長官西村泰彥 6 月 24 日在記者會透露,感受到天皇對疫情非常關切,也對舉辦奧運是否會造成疫情蔓延深感憂慮。不過他也謹慎補充此是「個人和天皇談話中切身得到的感受,並非直接由天皇口中所說出的言論」。
此番發言隨即在政界引起眾多波瀾,加藤勝信官房長官、東京奧運擔當大臣丸川珠代及菅義偉首相皆重申表示了解上述發言並會將其視為「宮內廳長官個人的見解」。各大媒體也接連於 24 日至 30 日間爭相報導此事件,《日經新聞》、《每日新聞》兩家為追蹤此事件最緊密的媒體,相關報導多達7篇。
美國《華盛頓郵報》亦於 24 日新聞中刊載此事,並於內文中提及烏干達奧運代表隊選手及教練確診的消息,顯現出對於日本當局舉辦奧運之憂心。《朝日新聞》則於隔日引述《華盛頓郵報》此篇內文,並表示該報沒有提及西村泰彥使用的「感受」一詞,且《華盛頓郵報》在報中指出「天皇很少就重大和有爭議的主題發言,其意見具有重大意義」。此話題更因此在國內外迅速發酵備受討論。
抑制不住的疫情 東京都 4 度發布「緊急事態宣言」
日本政府於 6 月 17 日決定在同月 20 日按時對除了沖繩外的 9 個都道府縣解除緊急事態宣言。東京及大阪等 7 個都道府縣將轉為實施防止蔓延重點措施。加上目前的埼玉、千葉、神奈川東京圈之 3 縣,實施重點措施的地區共有 10 個都道府縣。
《日經新聞》、《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朝日新聞》皆於 6 月 17 日決策當天陸續發布相關新聞。
《每日新聞》、《讀賣新聞》分別於同月 17 日、18 日的報導內額外提及感染力更強的印度變種(Delta 病毒株)正於日本國內肆虐,對於國內疫情往後的發展不大樂觀,認為亟有可能會再次宣布緊急狀態。
《日經新聞》則獨家於 18 日報導中提及尾身茂會長在 17 日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專家們對解除緊急事態宣言抱持謹慎態度。並認為此決策是令人非常煩惱和複雜的判斷。」日本感染人數在當時仍居高不下,憂心解封後的疫情恐再度擴散。
這是日本 6 月面對疫情嚴陣以待的處境,然而實施防止蔓延重點措施後仍難以抑制東京都疫情不停擴大,菅首相於 7 月 8 日宣布對東京都 4 度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從 7 月 12 日到 8 月 22 日止。而東京奧運為 7 月 23 日開幕、8 月 8 日閉幕。等同於整個東京奧運舉辦期間將完全處於「緊急事態宣言」下。
疫情仍嚴重的沖繩縣亦延長「緊急事態宣言」,與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及大阪府 4 府縣同步延長到 8 月 22 日;北海道、愛知縣、京都府、兵庫縣及福岡縣此 5 道府縣,將如期在 7 月 11 日解除防止蔓延重點措施。
《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於 8 日當日報導菅首相針對此宣言進一步表示:「絕對需要避免讓東京都成為感染擴大的起點,因此決定針對東京都先行採取預防措施。」並接著在發言中提及預計 7 月底時國內疫苗接種率將達到全民的 4%,若疫苗順利再加上病床狀況改善的情形下,不排除將會提前解除緊急事態宣言。
國際奧委會(IOC)、國際殘奧會(IPC)、日本政府、東京都政府和奧運組織委員會的五方會談於 7 月 8 日晚上展開。《每日新聞》報導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此場會談中針對東京都宣布緊急事態宣言表示: 「什麼是緊急事態宣言? 我想看看它會讓東京奧運和帕運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此番言論也引起軒然大波。
逾 45 萬人響應連署停辦東奧
日本律師聯合會前會長宇都宮賢治透過請願網站「Change.org」連署取消東京奧運會。圖:「Change.org」官網
《每日新聞》、《朝日新聞》兩家媒體刊載日本律師聯合會前會長宇都宮健兒等人透過請願網站「Change.org」呼籲取消東京奧運會的線上連署數量已超過 45 萬。
7 月 15 日宇都宮先生將連署書向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和首相菅義偉、奧運會大臣丸川珠代和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組委會主席橋本聖子提出,並郵寄其資料到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所在的東京酒店與國際奧委會總部,以要求取消該賽事。
《每日新聞》另外刊載宇都宮先生在新聞發表會上強調「我們已經失去了重建奧運會的事業以作為人類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證明的重大意義」。並進一步表示「如果賽事照原樣舉行,進一步感染的風險會增加。我們應該勇敢地決定取消活動,以保護我們的生命和生計。」
從此連署事件可理解出日本國民亦十分憂心伴隨奧運會而來的各種風險。
反觀人民對於奧運會舉辦的擔憂之情,在宇都宮賢治發布連署書之事的同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與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會見時的發言,顯現他不論疫情如何發展,不管人民反對聲浪,對於奧運舉辦抱持一貫樂觀積極的態度。
國際奧委會主席表示「日本人沒有任何風險」
《產經新聞》、《每日新聞》、《朝日新聞》報導國際奧委會主席湯瑪斯·巴赫與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針對 23 日即將開幕的東京奧運會以及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狀況互相表達意見。巴赫表示能夠舉辦比賽表示感謝,感謝東京市民為遏止新冠病毒而遵守的嚴格規定。並要求希望東京人民表達歡迎和支持運動員。
《朝日新聞》則另外報導巴赫在談話中提及目前對運動員進行的篩檢已超過 8 千件,其中只有 3 人為陽性的數據。他接著主張「3 人篩檢為陽性後立即被隔離,密切接觸者也按照標準進行管理。選手村其他居民和日本人都沒有任何風險。」不過巴赫並未透露這些數據確實的來源。
各大報社接連報導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組委會於 17 日宣布,一名住在東京晴海奧運村的海外人士被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的重大消息。這是選手村內首次出現確診陽性者,而確診者並非選手而是奧運會相關人員。並在當天確認新增 15 名陽性。此為 7 月 1 日組委會發布奧運相關的確診案例以來單日最高的人數。
而組委會又於隔日宣布,兩名居住在東京晴海運動員村的外國運動員於檢測後呈陽性。這是選手村裡第一次出現運動員陽性。《產經新聞》報導中表示包括這兩人在內新增 10 人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他們都是從國外入境日本而其中 9 人在入境後未滿 14 日。其中包括 3 名運動員、1 名外包工作人員、1 名新聞記者和 5 名與比賽相關的人員。
從這接連兩日報導中出現選手村有人確診的消息,可說是著實推翻巴赫的發言也證實舉辦奧運會並非如他所說毫無風險,而是有擴大感染的極大風險性存在。
約 40 人於東京迎賓館參加歡迎會
《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報導東京組委會主席橋本聖子在 7 月 17 日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將於隔日在東京迎賓館內舉行歡迎會。包括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內的國際奧委會官員、日本首相菅義偉、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前會長森喜朗等約 40 人將出席會議。
然而因東京都目前仍為緊急事態宣言的狀況下,歡迎會場內將不會供應飲食與酒類。橋本會長解釋說:「我們已採取充分措施且將會保持彼此距離。希望能如期舉行一場歡迎晚會。」
與此同時,巴赫針對有關舉行歡迎會的正當性的問題表示:「我們作為組委會的客人應邀出席。我相信組委會官員們會遵守所有規定和限制,並會審慎考慮各方面因素。」
《讀賣新聞》則報導在歡迎會當日,迎賓館前正舉行「反對奧運會」的抗議活動。
《產經新聞》於 18 日單獨報導立憲民主黨代表枝野幸男批評此場歡迎會。他表示鑒於現今考量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而要求公眾自肅的情況下,眾人應當如何接受此歡迎會。質疑這場活動完全缺乏國民觀點。
綜上述報導不難理解枝野幸男對於此歡迎會的批評,目前東京都時值緊急事態宣言,官員們卻多人群聚舉辦活動,此舉恐有失公眾人物應有的榜樣,也難以讓國民接受與信服。
總結
從東京奧運一系列的新聞報導觀察,可看出日本各家新聞因持有各自立場,面對同一事件的詮釋可能有所不同。透過本文整理,或能幫助讀者們梳理近期東京奧運相關報導的脈絡,有助於媒體識讀,並加以認識日本當局對於籌辦東京奧運的各項對策。(完)
兩支影片分別是 2016 里約奧運閉幕式上,日本宣布 2020 主辦東京奧運,以及 2021 年 OMEGA 為東京奧運拍攝的形象廣告。影:YouTube頻道(CC BY-SA 3.0 )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 東奧開幕前倒數 51 天!從日媒報導觀察日本當局的防疫對策(1)
- 東奧開幕前倒數 51 天!從日媒報導觀察日本當局的防疫對策(2)
- 東奧開幕前倒數 51 天!從日媒報導觀察日本當局的防疫對策(3)
- 東奧開幕前倒數 51 天!從日媒報導觀察日本當局的防疫對策(4)
- 溫故知新:(2016)奧運期間,電視在黃金時段轉播女子競賽的比例增加
- 溫故知新:(2013)何鉅華|奧運期間商營電視和報紙廣告收益下跌
- 溫故知新:(2012)何鉅華|倫敦奧運:BBC網站大豐收
- 溫故知新:(2012)周傳久|北歐公共電視:電視運動轉播與運動推廣——從倫敦奧運思考
- 溫故知新:(2012)楊楚光|我國轉播奧運的軼聞
主編:鄭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