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類|深度報導獎

廖家慧|特約記者報導
廣播類深度報導獎由《竹科廣播股份有限公司》〈IC積體電路˙燦爛六十〉脫穎而出。
該報導節目造訪台灣IC產業發展階段各個關鍵人物,除分析成功要素外,同時點出在面對中美貿易戰、全球市場變遷和市場挑戰之際,台灣應如何妥善因應。節目製作嚴謹,企劃綿密,訪問具專業性,同時也帶出可聽性。
廣播類評審召集人卜大中指出,今年廣播類深度報導每篇都感動人心。從台灣的經濟命脈IC積體電路60週年起,詳細爬梳了張忠謀等人如何把台灣建成積體電路島的歷史。此外,還包括了台灣技術專家如何到柬埔寨建立淨水工程,增進當地的衛生保健等主題。這類社會參與的廣播報導,說明台灣公民社會發展成熟,理性認知化為感性的表達與關懷,幾乎每一篇都讓人愛不釋「耳」。
面對在場優秀媒體工作者們,廣播類深度報導獎頒獎人張錦華教授有感而發的說到:「擔任卓越新聞獎董事七年,今年也走到教學生涯的最後一年。每年都非常感動能和這麼多第一線的媒體人共享這個時刻,因為有各位媒體人對社會的關懷、對自由的堅持、追尋,甚是犧牲生命,讓新聞教育工作者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跟價值,也讓新聞傳播科系的學生們,有一個追尋的榜樣。」
得獎者劉忠繼在台上幽默的說到,上一次上台領獎是小學五年級花蓮明禮國小跳高第三名。後來在媒體工作的生涯期間,都和獎項擦肩而過,直到去年接受竹科廣播電台的邀請,有機會製作這個題目,而且非常榮幸能和積體電路先賢們談話。
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九月十二日,到台大重症病房訪問前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一進病房,張校長撐著身體沒辦法站起來,二十二分鐘的訪問,剛開始他可以連續講一分鐘,到後面他只能簡短回答幾個字,到後面劉忠繼已不忍心繼續問下去。然而,面對第一位積體電路台灣本土發明者,這可能是張俊彥校長最後一次對媒體公開談話,隔月,十月十二日,張俊彥校長在生日那天離開人間。
除了對於張俊彥校長的最後一次採訪感觸良多,劉忠繼也引用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先生的話做結語:「如果要說半導體對人類文明做了什麼貢獻? 那就是用最小的資源,做了最大的貢獻。如今的台灣就是這樣,有了積體電路,我們台灣才能在世界上發光、發亮,有了積體電路,雖然我們只有兩千三百萬人口,我們還是個巨人。」
得獎作品 | 得獎者 | 所屬單位 |
IC積體電路‧燦爛六十 | 李知昂、劉忠繼 | 竹科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
作品簡介 | ||
《IC積體電路‧燦爛六十》系列,回應2018年IC發明六十週年,專訪見證台灣IC產業四十多年發展的重要人士,也回顧備受懷念的典範人物,為聽眾帶來這個遠遠超乎預期的成功故事,爬梳IC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
得獎理由 |
||
節目造訪台灣IC產業發展階段各個關鍵人物,除分析成功要素外,同時點出在面對中美貿易戰、全球市場變遷和市場挑戰之際,台灣應如何妥善因應。 |

其他入選作品(報名件數 16 件)
參賽作品 | 參賽者 | 所屬單位 |
在台移工#MeToo | 詹婉如 | 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 |
「聽見樹的聲音」 系列報導 | 呂明宗,林慧貞 | 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廣播電臺 |
揮別 921 迎向重生 – 921系列報導 | 劉文珍 |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彰化分臺 |
淨水一滴、續人一命 – 台灣淨水技術到 柬埔寨系列報導(上、下集) |
林夢萍 | 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廣播電臺 |
《卓越新聞電子報》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我們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