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新聞中時最多 違反新聞倫理蘋果奪冠 
  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新防會)近日完成105年9月份的觀察報告,並指出各主要報紙9月的「烏龍新聞」評比(未註明政府機構者、置入性行銷、中國廣告,都列為「烏龍」計算),依序為:蘋果日報 4 則、聯合報 70 則、中國時報 108 則、自由時報 29 則、聯合晚報 20 則,合計 231則。
表一:105年9月烏龍新聞評比統計表
| 
 | 
 蘋果日報 
 | 
 聯合報 
 | 
 中國時報 
 | 
 自由時報 
 | 
 聯合晚報 
 | 
| 
 疑未註明政府機構 
 | 
     2 
 | 
     11 
 | 
     7 
 | 
  11 
 | 
    1 
 | 
| 
 疑商品/活動置入性行銷 
 | 
     2 
 | 
     45 
 | 
    60 
 | 
  18 
 | 
  16 
 | 
| 
 疑涉己新聞置入性行銷 
 | 
    0 
 | 
     8 
 | 
    38 
 | 
  0 
 | 
  0 
 | 
| 
 疑中國廣告 
 | 
    0 
 | 
     6 
 | 
     3 
 | 
  0 
 | 
    3 
 | 
  有關違反新聞倫理道德規範的示意圖、照片及自殺新聞報導,依序為:蘋果日報53則(含自殺15 則)、聯合報 15 則(含自殺15 則)、中國時報 9 則(含自殺5 則)、自由時報 40 則(含自殺13 則)、聯合晚報 2 則(含自殺2 則),合計 119則(含自殺50則)。另有聯合9/1,蘋果9/21,中時9/22更正各一則(詳細請參見烏龍新聞統計)。
表二:105年9月違反新聞倫理道德規範、自殺新聞報導統計表
| 
 | 
 蘋果日報 
 | 
 聯合報 
 | 
 中國時報 
 | 
 自由時報 
 | 
 聯合晚報 
 | 
| 
 1。性侵/性騷擾 
 | 
      9 
 | 
 | 
      1 
 | 
     8 
 | 
 | 
| 
 2。家暴 
 | 
      2 
 | 
 | 
 | 
     3 
 | 
 | 
| 
 3。兒少 
 | 
      6 
 | 
 | 
     1 
 | 
     6 
 | 
 | 
| 
 4。血腥暴力 
 | 
      7 
 | 
 | 
     1 
 | 
     5 
 | 
 | 
| 
 5。災難事故 
 | 
 | 
 | 
 | 
 | 
 | 
| 
 6。犯罪 
 | 
      8 
 | 
 | 
 | 
 | 
 | 
| 
 7。自殺 
 | 
     15 
 | 
    15 
 | 
     5 
 | 
     13 
 | 
      2 
 | 
| 
 8。綁架 
 | 
 | 
 | 
 | 
 | 
 | 
| 
 9。陳抗 
 | 
 | 
 | 
 | 
 | 
 | 
| 
 10。醫療 
 | 
 | 
 | 
 | 
 | 
 | 
| 
 11。愛滋感染者 
 | 
 | 
 | 
 | 
 | 
 | 
| 
 12。性與裸露 
 | 
      1 
 | 
 | 
 | 
     1 
 | 
 | 
| 
 13。性別 
        與弱勢者 
 | 
      3 
 | 
 | 
 | 
     4 
 | 
 | 
| 
 14。身心&精神 
        障礙者 
 | 
      1 
 | 
 | 
 | 
 | 
 | 
| 
 15。靈異 
       超自然新聞 
 | 
      1 
 | 
 | 
     1 
 | 
 | 
 | 
| 
 16。消息來源 
 | 
 | 
 | 
 | 
 | 
 | 
廣編與新聞不分 灼傷報業公信力
  從九月份有關置入行銷廣告或企業活動贊助的統計可看到,數據落差大最高為中國時報的60則,最低為蘋果日報的2則(聯合報45則、、自由時報18則、聯合晚報16則)。分析統計數據之所以落差大的原因,最關鍵在於各報是否真正能夠落實廣編分離原則,亦即在內文明確標示「廣告」或「廣編」。
  臺灣近年來有多起,造成社會恐慌的食安風暴,塑化劑、胖達人、大統沙拉油、頂新黑心油事件等等;若大家記憶猶新,其中關鍵討論就是在於標示實與不實的問題,換言之,誠信成為一項維護食品安全的關鍵指標。在各類食品風暴所涉及的廠商中,尤其是頂新味全集團其下的正義油品事件為最。由於屏東一位老農夫自行蒐證、揭露了地下油廠的劣質油品再提煉的問題曝光,媒體訊息揭露、社會大眾怒火緊接引爆,這一連串的過程,自發性的抵制該企業集團的商品,發起所謂的「滅頂行動」及「秒買秒退」林鳳營鮮乳等抗議行為,這些後續事件和消費者運動,在在凸顯的是誠信與資訊公開透明透明的重要性。
  當台灣民眾仍未健忘、仍然採取行動要求企業主應該履行商品原料進口、製造和商品銷售等資訊公開透明,揭示企業誠信和社會責任之時,可惜的是,依賴公信力而存在的媒體,卻反而以隱藏廣告的方式,違反著誠信,用貌似新聞的報導,為特定商品大打廣告。新防會對此,特別提醒,新聞誠信,以及對真實的把關,不應該有模糊的地帶。若民眾買報、看報,還要靠自行蒐證或比報,才能分辨新聞或者隱藏廣告,豈不犯了更嚴重的誠信問題?進一步,我們從九月份的幾張報紙對於特定廠商商品報導的對照圖,就可見看見更多端倪,使我們更瞭解,到底哪家報社的公信力,可能需要被打上問號?
  9月8號的聯合晚報先刊登半版,標題為《亞洲第一瓶挑戰更嚴格國際級食品標準 林鳳營獲SQF Level 3驗證》;接著9月9號,聯合報C7消費版刊登半版標題為《全亞洲第一瓶   林鳳營獲SQF LEVEL 3驗證》;同一天,中國時報A5生活新聞,同樣也是半版《林鳳營獲最高等級鮮乳驗證》(請參見下圖一)。
圖一:廣告與新聞不分的新聞



資料來源:作者翻拍各大報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