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者的形象與健康」教案大綱

一、教案編寫人:台北市萬芳國小鄭智仁老師

二、教學時數:80分鐘

三、結合領域:健康與體育

四、配合教科書內容:

康軒版國小健體五上,第二單元「愛自己做自己」,第二課「獨特的自己」
南一版國小健體四下,第一單元「做自己的主人」,第一課「愛我自己」
翰林版國小健體四下,第四單元「飲食知多少」,第二課「飲食與健康」

五、 對應能力指標:

2-3-6分析個人對身體外觀的看法及其對個人飲食、運動趨勢的影響,並擬定適當的體重控制計畫。
6-1-1描述自已的特色,並接受自己與他人之不同。
6-2-1分析自我與他人的差異,從中學會關心自己,並建立個人價值感。

六、主題:肥胖者的形象與健康

七、新聞來源及本文:

「外型不優3成上班族遭羞辱做粗活 人力銀行調查 近3成上班族因外型受差別待遇 8成3業主認外型透露自我管理能力」
  
2008.8.11 聯合晚報/吳孟庭
 
7成企業盼員工改善外型

  曾有糖果店女店員因為身材肥胖被迫離職,人力銀行調查職場新美學,有2成7上班族曾因外貌遭受差別待遇,其中甚至有近半因此離職轉調;而在企業主眼中,有8成3表示徵才面試時會評外型,因為外型透露自我管理能力好壞,7成企業盼員工改善外型,還有2成提供「愛美」福利。

  外表不是一切,卻常左右他人的觀感。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有3成8上班族承認,在職場上曾因為外型姣好,而為自己的工作發展加分;上班族認為外型姣好者,可以獲得企業較好的待遇,以提供較大的表現機會 (56.46%),犯錯小罰或不罰 (47.45%),工作較輕鬆 (27.89%)最多。

  有人因外型在工作上佔便宜,也有人吃悶虧,2成7上班族表示,因為外型曾在職場上受到差別待遇,包括工作能力不被信任 (47.78%),遭到刁難 (37.34%),還有受到言語上的羞辱(35.13%),常被要求作粗活雜事 (33.23%),或工作量加大(32.28);進一步分析,在工作上最容易因為外表受歧視的產業是媒體出版業 (41.67%),最不受影響的是不動產相關業 (7.32%)。更有4成8因外型在工作吃虧,選擇轉調或是離職。

面試評才也評外型

  對企業主而言,有8成3坦言,在面試新進人員時,外型有加分效果,主因為外型透露自我管理能力的好壞,穿著打扮與體型是最重視的部分;但只有1成5受訪企業會給型男型女較高的起薪,平均高出4.46%,僅近2成會給予薪資以外的較好待遇,如提供較大的表現機會,相對而言,4成5受訪企業主對這些外型優秀者的表現,也抱持較大的期待。

業務貿易 最重外型職業

  而最重視外型的職業,前5名依序為業務貿易、客戶服務、行銷企劃、行政總務和經營人事。為提昇員工外型,近2成企業曾提供相關的福利與政策,包括安排美容化妝課程(40.54%)、提供服裝或化妝保養品員購折扣 (22.97%)、提供治裝費 (17.57%)、開健身或瘦身課程 (14.86%)、進行辦公室體重管理 (13.51%)等。

  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表示,個人行銷的時代來臨,「個人品牌」將在職場上佔有重要地位,外型的第一印象是塑造個人品牌的第一步,建議上班族掌握自己的外型特色與職務特性,再用專業和涵養來包裝自己,就會在職場上成為搶手的人氣產品。

「3高患者多不知健康腰圍 疏於保健少活12年」2008.8.12 中央社/陳清芳

  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血脂的三高疾病都與腹部肥胖有關,千禧之愛基金會今天發表調查結果,近九成三高患者說不出這三者的正常值,七成不知道健康的腰圍尺寸,因三高患者平均少活十二點七年,學者認為民眾要預防應從量腰圍開始。

  千禧之愛基金會是在七月底時,委託世新大學民調中心訪問五百一十七位四十到五十四歲的患者,其中,近八成知道自己有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腦充血、中風、糖尿病、腎臟病、脂肪肝、心臟衰竭、猝死等疾病的高危險群,似乎很清楚其所面臨的健康危機。

  但進一步細問,五成的受訪者不知道腰圍、血糖、血壓、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五項指標有三項異常的代謝症候群定義,而近九成的三高患者不清楚血壓、血糖與血脂的正常值,近七成不知道健康腰圍的標準值,甚至有近四成三的患者認為量腰圍不重要。

  千禧之愛基金會董事、台大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茜指出,行政院衛生署2007年所做的統計,七十歲以下人口因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例如腦血管疾病、心臟性疾病、糖尿病、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以及高血壓性疾病之患者,較一般人平均減少十二點七年壽命。

  她說,三高疾病多屬慢性病,與腹部肥胖有關,男性腰圍最好保持在九十公分以下,女性不超過八十公分,保健之道在於實踐「3D健康生活」,即「Do Control」勤控制腰圍、血壓、血糖與血脂、「Do HealthyDiet」選擇健康的飲食、「Do Exercise」維持動態生活與運動習慣。

八、教學重點建議:

1.請學生閱讀「外型不優3成上班族遭羞辱做粗活」新聞,並指導畫出三~四個新聞重點。

2.師生討論:你覺得是什麼原因,造成企業老闆或上司會對體型肥胖的員工有差別待遇?

3.從以上回答,老師引導學生說出對肥胖者的刻板印象。

4.請學生回想,周遭的肥胖者,是否真的符合這樣的形象,或是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問題。

5.觀賞「戀愛沒有假期」、「我的野蠻網友」電影片段。

6.師生討論:兩段影片中的男女胖子,給你什麼不同的感覺?

7.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對肥胖者的印象究竟是他們真的如此,還是只是我們的不當想像?有沒有可能肥胖者也有不為人知的另外一面?

8.閱讀「3高患者多不知健康腰圍」新聞,並指導畫出三~四個新聞重點。

9.師生討論:你覺得怎樣算是胖?生活週遭有沒有身材並不胖,卻還拼命減肥的人?請敘述他/她的情況。

10.師生討論:你對自己的體重滿意嗎?如果不滿意的話,理由是什麼?

11.老師公布「BMI指數」(身體質量指數)的算法

12.請學生拿出紙筆,計算自己的「BMI指數」

13.老師說明「BMI指數」的意義:見表

14.補充說明:未滿18歲的青少年因為還在成長發育,所以「BMI指數」的算法「不適用」於未滿18歲的青少年,數值應該要再更大一些。如果計算結果大於正常指數的範圍,其實不見得真的是過重或肥胖,但如果計算結果小於正常指數的範圍,則代表體重真的過輕,要多補充營養。

15.課末總結:

①反思個人對於肥胖者的刻板印象,感受每個人的內在,而非從外表判斷個人價值。

瞭解正確的健康體重測量方式,不要一味追求「苗條至上」,反而使成長所需營養攝取不足。